读书笔记_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 读书笔记
鸟飞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13 19:02:01

读书笔记

正事不务,净看闲书。啥都碰点,一看没完。

因为经济学要说的,正好是个人怎么做,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本来嘛,我们这门学问该叫‘经世济民学’,可是李世民皇帝用了‘世民’两个字,我们就只能叫‘经济学’了。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即新古典综合派。他们既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的作用是基本的,又承认市场有时候有缺陷,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这一派代表人物很多,最杰出的是保罗•萨缪尔森,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0年)的美国人,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他的《经济学》从1948年第一版到今天,都是全球流行的教材。

新奥地利学派。以哈耶克等为代表,反对国家干预,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反对计划经济。哈耶克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的论战中输给凯恩斯。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享誉世界的自由主义大师,除了经济学,他在法学和政治学领域也有突出成就。哈耶克的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牛顿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这本书把前人几乎所有关于经济问题的有价值的零星论述做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系统主张,建立起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亚当•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是“近代经济学之父”。

还有人认为斯密的思想是矛盾的,一面在《国富论》中论证个人“自利行为”的伟大,一面在《道德情操论》中热情讴歌“利他”的重要,这就是著名的“斯密悖论”。 其实这是外行的论调。在斯密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个词,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品质,而是用来说明人有一种难以理解的能力,即做出判断、控制私利的能力。整个《道德情操论》不过是想阐明:利己的个人是如何控制自己感情的。 也就是说,人在本质上,仍旧是自利的,但是,社会需要某种秩序,而且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秩序。这是因为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控制了个人的私利,而不是说,人的利己的本性发生了变化。

大人常常告诫孩子,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 一代代的大人,都这么告诫下一代,其实“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这么想。 有趣的是,大人们又同时让小孩子有理想。理想是什么?说得严重点,不过就是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罢了。 更有趣的是,孔子教育学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你的目标一定要高,这是个理论值,实际上,最后得到的,一定会差得多,所以,理想一定要高远,否则将一事无成。

我们需要的资源是稀缺的,不足以满足全部的欲望。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是永恒的问题,即便将来,经济问题解决了,也一定会有其他方面的稀缺性。 有两种解决思路,其中之一是减少欲望,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痛苦。 怎么压制人的欲望呢?用宗教或者类似于宗教的东西。

所谓文明,就是尊重人的欲望和尊严。

文艺复兴是艺术打头阵的,它告诉人们,追求世俗的快乐是完全正当的。看看文艺复兴艺术三杰的作品吧,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恬静迷人的微笑,拉斐尔笔下闪着慈爱光芒的圣母,米开朗基罗展示男性阳刚有力的雕塑,无不张扬着人性的光辉。

人类解决欲望和痛苦的办法,不再是压抑人的欲望,而是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满足欲望的手段。 经济学正是为此而来。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尽力克服稀缺性,更好地满足人的欲望。

中国邮政为什么连年亏损?居然是因为技术太先进了。引进大量的信件分拣机,结果工人下岗。信件就那么多,用机器和用人工的效果一样,可是用人工便宜,机器贵,弃人工不用,当然就亏损了。

有人很迷信技术,觉得手段越先进越好,其实,这是误解。技术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经济效率,也就是利润最大。

总有一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发现,自己被偷懒的人剥削了。谁也不比谁傻多少,结果就是大家都偷懒。在平均主义体制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偷懒,占别人便宜。制度存在缺陷,好人也只有做坏事的份儿。

财富的来源,途径有两条,其中一条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提高劳动生产力,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要提高劳动生产力,首先要进行分工。分工,就是每个人只干一部分工作,即自己最拿手的,而不是样样都来。“干部”这个词也是从日本传进来的,本意就是“干一部分工作”。 分工的目的,是节约时间,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对于生命短暂的人类来说,还有什么比延长生命更重要呢?

重商主义,顾名思义就是重视商业。人们发现,生产不一定赚钱,但“贱买贵卖”一定能赚钱,所以,财富不是生产创造的,而是交换出来的,这种观点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重农主义认为,唯有农业是创造财富的产业,其他产业,如制造业,不过是已有东西的排列组合,并不创造任何新东西。比如,一把椅子,不过是把林中的树木分解组合的结果,没有任何新的因子。而农业则迥然不同,农业生产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新东西,是真正增加社会财富的产业,农民的劳动是唯一有价值的劳动。

经济学把人标准化的方法是假设:每个人,都在给定的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

墨家主张,人行为的规则就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这与英国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何其相似!

人类社会虽然也存在自利的冲动,但是,人的聪明和伟大之处在于,人类发明了制度,使得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但不损害,甚至可以增加他人的利益。 这个制度就是市场,我们前边已经引用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述。 在斯密看来,自利并不可怕,根本用不着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反而应该放心和欣慰,因为自利导致的结果比利他还要好。 这个奇妙结果的出现是因为市场,尤其是其中的价格机制,在背后默默地引导人们朝向同一个方向,即利他。 充满自利的人的市场,不是混乱,而是有秩序,它导向一个和谐的社会。

墨子却认为“义,利也”,义的本质就是利。墨家以利为基础,给道德下定义,“忠,以为利而强君也”,“孝,利亲也”,“功,利民也”。(《墨子•经上》)

最有名的是杨朱,他居然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劳动力市场,如大学生招聘会,交易的不是商品,而是要素,这就是要素市场。

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是一种价格形成的机制。只要价格出现,就认为市场存在。好比说,磁场是看不见的,但是,用磁针一试,就知道磁场是真正存在的。价格就像检测市场的磁针。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这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论述,何其相似!

记住一句话就行了,一件东西的价格,由它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决定。最后一单位的效用,有个专门的概念,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叫“边际效用”。 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这就是“物以稀为贵”这句流传了千百年的话背后的道理。

经济学的需求不是欲望,不是你想买那么简单,而是你不但想,而且有钱,买得起。

经济学把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新增加的效用,叫“边际效用”,把增加得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叫“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人作为感情动物的毛病,它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使人不会轻易为某件事、某个人疯狂。 比如,我们会爱上一个人,有人说越来越爱。如果真是这样,那你最后可能会疯掉。我们爱一个人,最后的境界是什么呢?是融入更多的亲情,亲密无间,而爱是有间的。

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有很大区别:个人独资企业必须有固定的场所和企业名称,个体工商户则不必;个体工商户的投资者与经营者是同一人,都必须是投资设立个体工商户的自然人,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可以是不同的人,投资人可以委托别人管理企业事务;个人独资企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则不能。

合伙制企业,由几个人共同投资,不是一个老板,而是几个老板。每个人的股份可以一样多,也可以不一样多。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经常采取这种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资金多,一个人恐怕无力承担,多几个人就好说了。同时,因为人多了,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风险也降低了。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都不是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是有限制的,比如不能超过50人,不能公开募集资金,也不能发行股票、上市等。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没有限制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的意思不是出资少,而是说责任有限。每个股东的责任,最多就是他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的资金。如果公司要偿还债务,股东最多用买股票的钱偿还,即使公司还不上,股东个人也不必把家里的钱拿来替公司还债。

公司制的坏处是,面临双重征税。公司取得利润后,首先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公司所得税

分配给股东的股息和红利,是股东的个人所得,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此前,它已经被征了一次企业所得税了

如果没有企业,今天你雇人分割木头,要给人家工钱,明天还得再给他工钱,每次都要讨价还价。有了企业,你可以用一个固定的价格,雇几百人为你服务,讨价还价的费用就省了,这些费用叫“交易费用”。在大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看来,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经济学里,把雇人来干活的叫“委托人”,把被雇来干活的叫“代理人”。老板就是委托人,经理和工人就是代理人。 企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代理人经常侵害委托人的利益,比如经理们坐头等舱、住高级酒店等乱花钱,反正不是花自己的,而且还能得到好处;工人会偷懒,反正工资是固定的。这些问题叫“委托-代理问题”。

给经理阶层一点公司股份(这叫管理层收购,即MBO

如果边际产量不变,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的产量总是一样多。这意味着,不用增加土地,只要增加农民,产量能永远以800斤的速率增加下去。 中国有9亿多农民,假如都去种大豆,在一亩地上,就可以产出7200亿斤大豆。

如果你用这段时间去吃这顿“免费的午餐”,就不能再做上述事情了。这是你吃这顿饭的真正代价。既然这顿“免费的午餐”有代价,自然就不能说它是免费的。

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叫“机会成本”,而一般人的成本,叫“会计成本”。在任何一本经济学书里,凡是出现“成本”二字,一律指的是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家看来,利润是唯一的!因为唯一,所以难找,赚钱是相当不容易的。经济学家所说的这个唯一的利润,叫“经济利润”,而一般人理解的利润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相对来说很容易做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提示我们:不能只看干某事你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必须要看,为了干这件事,你失去了什么,失去了多少。只有得大于失,这件事才值得做;如果所失大于所得,不管这件事情有多大好处,都不值得做。

有消费者剩余的商品,消费者才会购买。消费者剩余越多,商家的利润就越少,把消费者剩余转化成商家的利润,是商家最想做的。航空公司打折销售机票,就是想消灭消费者剩余,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的利润。 如果有人愿意出1400元,你1400元卖给他,他也会接受,低于这个价格,他就有了消费者剩余,为什么不全价卖给他,剥夺他的消费者剩余呢? 最多愿意出3折的人,3折卖给他,最高愿意出4折的,4折卖给他,最多愿意出7折的,7折卖给他,等等,这样一来,就把所有购买机票的人的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成航空公司的利润了,航空公司的利润达到了最大化。

最终,中粮集团收购了蒙牛,蒙牛从民营企业变成了国家队

凯恩斯说:“实际上,整个西方世界所面临的,不过是商界方面缺少足够投资的结果……假使商界未能扩张,政府就必须代为进行。” 他激进地指出,政府开支可以完全是浪费性的。只要钱支出去就好,不管干什么都行,“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都可能对增加财富起作用”,“只要总需求增加了,经济就能从衰退的泥潭中爬出来”。 美国最先试验了凯恩斯主义,1934年,凯恩斯来到华盛顿,竭力鼓吹美国联邦政府扩大投资,给经济抽上一鞭子,把美国经济从泥沼中拉出来。

凯恩斯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伦敦的周边有很多废弃的矿井,政府可以雇人把废井里的杂物清理出来,把金币埋到井底,再雇人把杂物扔回去掩盖金币,然后再雇人清理杂物……经过这样几个反复,经济危机就可以解决。 这虽然是个笑话,可是包含着解决问题的真理。因为人都失业了,不管是什么活,只要给钱,就一定有人干,有了钱,就可以买东西,东西卖出去,就可以继续生产,失业的工人就会重新上岗。 按照常人的理解,雇人干这种事情,纯粹是浪费,没有任何意义。可是,这只是很小的浪费,它避免了更大的浪费,也就是大量劳动力失业。而且除了干这种没用的事,其他的事情都没得干,因为东西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生产了。这是凯恩斯不同于常人的伟大之处。

凯恩斯写作《通论》,就是为解决眼前积重难返的经济低迷。他最出色的地方,就是认为,经济问题,核心不是生产,而是需求,必须扩大需求。凯恩斯称之为“有效需求”,就是买得起,又愿意买的需求。

凯恩斯经济学是关于短期问题的学问,它的基本看法是:经济的繁荣和萧条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跟生产即总供给无关。如果总需求不足,经济就紧缩,失业增加;或者总需求过大,出现通货膨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比如增加税收或赤字,提高或者降低利率等。

GDP是价格的和,没有价格的东西不能算进GDP。比如,你请一个小时工,给你做家务,每小时要付给她10元钱,这个钱是应该计入GDP的,因为它有价格。但是如果你觉得她人不错,娶来做老婆,就变成自己人了,不用发工资了,尽管她照样每天忙活,也许更加仔细用心,打扫得更加窗明几净,你也不会再给她发工资,这时就没有价格,GDP就减少了。

GDP是个生产概念,只要是新生产的东西的价格,都可以算进去,不用考虑卖出去与否。比如生产了100元的产品,只卖出80元,GDP是100元而不是80元。 如果生产了100元,卖出了120元,GDP还是100元,而不是120元。

浪费的人如何呢,恰恰相反!奢侈浪费的人,主观上也许是为了自己好,可是在客观上,他也得付出。更重要的是,他让别人变好了,因为他把钱都花出去,买了东西,促进了卖家的利益。 浪费的人,与勤俭节约的人比起来,谁更爱钱呢,肯定是勤俭节约的人。而浪费的人,这样一个为了别人好,又不喜欢钱的人,却被看成是可耻的,着实叫人难以接受。

曼德维尔把人类社会比作蜜蜂王国,在这个蜜蜂王国里,充满着虚荣、狡诈、奢侈、自私、贪得无厌,然而奇怪的是,这个王国异常繁荣。王宫气势非凡,雕梁画栋,钟鸣鼎食。国王雇了大批的银匠、女仆,这些女仆们都穿着带皱褶的华丽衣服。 为什么这样的王国竟如此繁荣呢?就是因为,你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而且不断有新的欲望萌生。这样的社会,绝不会出现东西卖不出去的经济危机。 突然,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受到上天的启示,或者道德的召唤,他们决意过一种朴素的、节俭的、充满道德感的新生活,奢侈品尽皆撤掉,银匠、女仆全都打发回家去种地。 可是,哪有那么多地可种?事与愿违,时间不长,国家就变得衰败不堪,被别的王国消灭了。 书的寓意至今犹在。因为,在技术已经成熟、被人们广泛掌握、生产手段不断进步后,大规模制造已经不是问题,要紧的不再是生产,而是如何卖出去。

朴素本身也并非美德,只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谨慎有余的安排罢了。对于个人,也许是必须的。比如,你一个月就挣几百元,发了工资,就立即去高档餐厅大吃大喝一顿,把钱都花光,第二天的日子可怎么过? 但是,朴素对别人和社会并没有什么好处。你一个人朴素还好,如果大家都朴素,谁还敢生产,遍地都将是失业大军。

苹果就是这样的商品。一个苹果我吃了,你就不能再吃,我和你对于苹果的消费就存在竞争关系,而且我可以用出更高价的方式,阻止你对这个苹果的消费,合理合法。市场上的东西,都有这两个特征。 凡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东西,经济学上叫“私人物品”,这是个专业术语。私人物品可以收费,可以赚钱。

经济学上把灯塔这样的物品叫“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国防就具有非竞争性,因为国防保护你,并不影响对我的保护,你受到了多少国防的保护,一点也减少不了我受到的国防保护;你更不可能阻止我享受国防和军队的保护,而且我本人也没有办法不让国防保护我。公共安全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国防和公共安全也是公共物品。 如果由市场提供国防,事实上就没有国防。

需要说明的是,增值税发票上的销售额,以及计算销项税额的销售额,都是不包括增值税的销售额。比如销售额是100万元,税率是17%,价税合计是117万元,需要花117万元才能把东西拿走,而发票上记载的销售额是100万元,不是117万元。 增值税是“价外税”,也是中国唯一的价外税,一般消费者不习惯,因为我们在超市购买东西的时候,超市给我们开的是普通发票。普通发票上的价格,是商品的全价,也就是“价税合计”,而企业之间开具的发票上的价格,仅仅是销售额,是全价的一部分,没有包括“增值税”。

在中国,除了增值税,所有的税都是价内税。税收就含在价格里边。比如卖房子的开发商要缴营业税,假如卖了100万元,税率是5%,价税合计就是100万元,5万元的税是含在100万元里边的。 为什么增值税要“捣乱”?这是为了方便计算增值税而专门设计出来的,只要企业购进了货物,就会得到专用发票,就可以凭发票知道进项税额,冲抵销项税额。否则,还得再计算进项税额。

他说,如果说金钱是粪土,朋友值千金,而千金又是什么,不过金钱耳!对吧。所以,这句话毋宁是说,朋友就是粪土!

司马迁说得好:“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十分复杂,根据市场上交易的信用工具的期限,一般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是货币市场,一年以上的是资本市场。

直到现在,个人之间借钱,写个借条的方式,也是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如票号和银行进行的。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因为按时还钱,积累了个人信誉。

人不是上帝,人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人们高估现在,低估未来,以抵抗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如小孩抵抗母亲的敷衍一样。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不管对也好,错也好,是无法改变的。

于是遭挤兑的银行就破产了。 商业银行破产对社会造成很大的震荡,也让一个社会失去了很多交易机会,为了防止银行再被挤兑,中央银行成立后,就订了一个规矩,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的存款后,不能全贷出去,而是先要把一部分存款交给中央银行,剩下的钱才可以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交给中央银行的钱,就是“存款准备金”,简称“准备金”。准备金有一个最低的比例要求,比如10%,这是法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把准备金交给中央银行,不能低于10%这个比例,但是可以多交。商业银行把钱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会支付利息。

客户经理,听起来很像个高级白领,其实做的工作就是去争取大客户存款。

2008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这是中国最年轻的一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是邮政储蓄转型而来的,当初之所以成立邮政储蓄,是因为中国邮政亏损太厉害,财政不堪重负,邮电部就申请成立邮政储蓄,得到批准。

邮政储蓄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区别就是,邮政储蓄只存款,不贷款,所以不能叫银行。不贷款的邮政储蓄,靠什么生存呢?靠的就是把所有的存款,都交给中央银行,相当于准备金率是100%,自己坐收存款准备金利息,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另外,一定有些贷款人不要支票,在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有人取走现金,就会让后续的货币创造规模萎缩。所以,银行喜欢存款,不喜欢取款。

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信誉以及实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发生某些不可测的事件,很容易遭到储户集中提款,也就是挤兑而破产。一家破产会产生连锁效应,形成银行倒闭潮。 比如我们熟悉的胡雪岩(1823-1885),是经商的天才,善于捕捉机会,经过长年经营,富可敌国。他用这些积累,创立了阜康钱庄,可是,这个钱庄,仅仅因为有人制造了胡雪岩做生丝生意失败的谣言,最后遭到储户挤兑而破产。胡雪岩从此一蹶不振,这位红顶商人,最后是穷困潦倒而死的。

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股东是私人银行不假,但是,整个美联储,不能说是私人组织,而是公私合营的组织。 美国国会和美国联邦政府都对美联储有控制权,所有的12家储备银行都要服从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Board of Governors)发出的指令,联邦储备局是美联储的真正控制人,美国的货币政策就是由这个机构决定和执行的,而联邦储备局是个纯粹的公共机构。它的所有七名理事,全部由总统任命。

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候的利率。道理很简单,利率越高,商业银行越不愿意贷款,其发放的贷款就少,经济中的货币减少;反之,则货币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使用准备金和贴现率。如2008年上半年,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防止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1~6月,共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凸显,宏观调控转而防止经济紧缩,中国人民银行先后4次下调准备金率,3次下调贴现率,以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满足企业投资需要,防止经济下滑加剧。

中国人民银行较少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因为债券的规模比较小。不过,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票据市场(央票)比较活跃,央票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通过发行央票,可以回笼货币

CPI是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中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简写,即“消费者价格指数”。经济学里用CPI的上涨程度来表示通货膨胀。

在中国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计算CPI时,食品的“贡献”最大,占整个CPI的40%,尤其是猪肉价格,占CPI的10%。有人戏称,中国的CPI就是一头猪,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只要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CPI必然上涨,所以,猪肉价格上涨,最容易引起政府的关注。因为管住了猪肉价格,就基本管住了CPI。

谁最愿意搞通胀呢?是政府。因为政府是一个社会最大的债务人,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的还债压力就立即减轻了。比如政府的债务是100个亿,明年还,可是通胀了100%,债务就减轻了一半,实际债务只有50亿元了。只要政府收50亿元的税,买成商品,明年就可以卖100亿元,正好还清全部债务。 形象地说,通货膨胀是一种隐蔽的税收,政府偷偷把老百姓的财富变成自己的了。比如,本来市场上有100单位商品,老百姓手里有100元钱,则每件东西的价格平均就是1元,现在政府又印了100元钞票,那么,有一半的东西就是政府的了,如果再多印点,更多的甚至主要的东西就变成政府的了。

失业和通货膨胀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为失业多了,收入就少了,就不会抢购了。

比如北京市的规定是,小时工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9.6元。可是,不少农民工,自己愿意接受每小时5元,因为这个价格已经足够他养活自己,雇主当然更愿意雇用,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可是,因为不符合最低工资的规定,别找麻烦,只好作罢。这些农民工,根据法律,只能失业,两败俱伤。

如果基尼系数为0,表示每个人的收入都一样,是绝对的平等;如果是1,表示全社会只有一个人得到了全部的收入,其他人的收入都为0,是绝对的不平等。当然,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乎于0和1之间,越大越不公平,反之,越平等。 如果基尼系数大于0.4,则表示一个社会的分配状态达到了严重的不平等,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加以解决。 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跨过了0.4的红线,所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分配不公,已经成为社会紧迫的任务。

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南部,是一条长不超过1英里的小街。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防止英军骚扰,从东河(the East River)到哈德逊河(the Hudson River)筑起一道墙(Wall),后来沿此墙慢慢形成一条街,因而得名华尔街(Wall Street),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

大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痛感银行卷入股市之巨大风险,决定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管理,泾渭分明,而且对商业银行看得很紧,对投资银行则宽松得多。 美国的投资银行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商业银行分解而来。如当初的摩根银行,就分解成为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两部分,前者是投资银行,后者是商业银行。二是由证券经纪业务公司转化而成的,如美林证券。

2008年之前,华尔街上最大的投资银行依次是: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五大投行在华尔街呼风唤雨,在全球的大型企业并购中,背后几乎都有它们的影子。

投资银行虽然名字里有“银行”字样,可是投资银行不是银行。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发放贷款,而存贷业务恰恰是银行的核心业务。

那么,投资银行做什么呢?在开始的时候,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的发行和承销。 如果一家公司要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最好先寻找机构投资者。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发行大量股份,募集到大笔资金。如果没有机构愿意认购它的股票,上市就很困难了。 可是,IPO的公司并不清楚投资机构者在哪里,更不知道谁会对自己的股票感兴趣,更不明白股票如何定价。这些问题,恰好是投资银行的拿手好戏。 投资银行知道谁可能对这些公司的股票感兴趣,也深谙股票定价之道,更善于市场推销。这就是“代理证券发行”。有时候,投资银行可以先用自己的钱把股票全买下来,然后再出售给机构投资者,这就是“证券承销”。

后来,投资银行的业务大大扩展了,除了传统业务,还从事企业的兼并、收购(简称并购)以及风险投资。在这些新业务中,投行的主要身份是业务顾问。

2006年年底,高盛公司联合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共同收购了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接着高盛又购进了双汇三大股东之一的海宇投资25%的股份,拿下了这家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 此前,高盛就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雨润是双汇的最大竞争对手。经过这次并购,高盛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的肉类加工行业。

我们看看金融危机后五大投行的下场。 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受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3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这个原来《财富》500强,已经有85年历史的金融巨头,走进了历史。 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次贷危机之后,摇摇欲坠,而美联储不想出手救助,认为救不救无关大局。2008年9月15日申请破产,从此消失。两个失了业的雷曼雇员,黯然神伤,手抱纸箱走出雷曼所在大楼的一幕,让全世界的人印象深刻。 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2008年9月14日被美国银行兼并。 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从投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第一大投行,高盛公司,1869年创立,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其命运和摩根士丹利一样,自2008年9月21日起,从传统的投资银行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变身份后,能够设立可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并可永久性地获得从美联储申请紧急融资的资格,此后它们将处于美联储的严格监督之下,盈利水平也将大不如从前。

比如粮食加工厂的原料粮食,就有季节性波动,加工厂和农民都不知道三个月后的粮食价格究竟如何。如果收成好,粮价下降,农民损失严重;(农民是最怕大丰收的!)如果收成差,粮价将飞涨,就轮到粮食加工厂损失惨重,也许会因此关门、倒闭。

举例说明,张小姐以10万元进行大豆期货投资,假定交易所规定的初始保证金是10%。她1月1日以1万元/份(份是交易所定的,比如10吨为一份)的价格,买入3月1日到期的合约。 由于初始保证金是10%,张小姐可以用10万元,买入100份即价值100万元的大豆合约,这在现货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天,即1月2日,大豆合约价格上涨了10%(当然是因为大豆价格上涨),张小姐就可以将合约卖出,她可以赚10万元,收益率是100%! 如果价格下跌10%的话,她的收益率将为-100%。这个时候,张小姐的全部保证金只够支付赔人家的钱了,她如果想再进行买卖,就必须追加保证金。如果她不追加,交易所为了保证对方的利益,就要强制张小姐“平仓”。

上边我们说的都是商品期货,标的物是商品,还有的期货标的物是金融资产。 比如正在议论中的“股指期货”,其标的物,其实是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证综合指数”,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证成分股指数”。 它大体是这样操作的:假如今天上证指数是3000点,每个点的价格是300元,保证金比率是8%,要进行股指期货交易,就至少必须有3000×300×8%=72000(元)。 如果第二天,股指上涨了10个点,则看涨的人就赚了;否则就是看跌的人赚。

亚当•斯密对于人类经济的前途显然是乐观的,他认为,由于生产率的不断改进,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资料也会相应增加,至少会保持现状。 但是比亚当•斯密稍晚的英国伟大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却持有相反的看法

1979年,在胡耀邦同志的主持下,马寅初被平反,胡耀邦动情地说:“我们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题目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可惜承认错误太晚了。

欧盟曾经对原产中国内地的鞋子征收惩罚性关税,于是我们改道瑞士这个非欧盟国。欧盟的人嘴里说抵制,其实自己生产的话,价格一定高得吓人,自己买不起。实际上,欧盟国家最后纷纷从瑞士进口中国鞋子,价格比原来还高。

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了。中国人买同样多的美国产品,需要花更多的人民币,美国产品对中国人来说变得更贵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就会减少;同时,美国人花比原来更少的美元,就可以买到同样多的中国货,于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增加。这就是汇率对贸易的简单影响。 美国的出口减少了,美国的生产就要收缩,失业会增加,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出口都下降了,出现了罕见的亏损,几十万工人面临失业,因此紧急要求当时的布什政府提供资金援助;由于出口增加,中国的生产规模就会扩大,从而就业得到改善。 盖特纳的意思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中国政府人为压低,美元不适当地升值,应该反过来,让人民币升值,以便中国从美国进口更多的东西,减少美国的失业。

1947年,44个主要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叫“布雷顿森林”的小镇上,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共同制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这是一个关于各国间如何安排汇率的制度。核心是两点:第一,美元跟黄金固定挂钩,1盎司黄金可以兑换35美元,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任何时候都可以把手里的美元,按照这个价格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兑换黄金。第二,各国货币跟美元固定挂钩。各国的货币,按照原来各自货币的含金量,确定自己与美元的汇率。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使与美元汇率水平的波动幅度,上下不超过1%。

固定汇率制度很容易受到冲击。泰国1997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索罗斯等国际金融炒家,看准了泰国经济即将衰退,泰铢被认为定在高位。于是,首先以固定汇率借入大量泰铢,然后在市场上疯狂沽空,泰国当局为维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不得不动用央行储备的美元买入泰铢,几天就把外汇储备消耗殆尽,而索罗斯等金融炒家继续抛售泰铢,泰铢支撑不住,不得不突然宣布贬值。最后索罗斯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泰铢,除了偿还借入的部分,还有大量的盈余。这都是固定汇率惹的祸。

虽然允许汇率波动,但是从1994年到2005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区间只有几分钱。由于中国贸易年年出现巨额顺差,美国人年年要求人民币升值。 中国经过慎重考虑,从2005年8月起,提高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美元开始了升值步伐。2006年8月,突破8元关口,2007年4月,突破7.5元,2008年5月达到7.0元的水平。 要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第一大推动力,如果出口受挫,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将遭受严重打击。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民营出口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它们的日子越来越艰难。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与人民币升值叠加,大批民营企业破产,员工大量下岗。它们强烈呼吁停止人民币升值。 此后,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明显放缓。在某些阶段还出现了急剧贬值的情况。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维持在6.83元左右的水平。 美国的经济出现了糟糕的局面,金融机构关门、华尔街神话破灭、三大汽车巨头亏损,美国政府大笔注资的效果不明显,盖特纳就是在这个时候,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要求人民币升值的。

中国顺差,美国逆差。相当于美国净拿了中国的商品,中国则净拿了美国的美元。商品可以直接消费,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美元只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纸片,不能直接消费。 根据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当企业出口商品得到美元后,除自己留一部分外,都要按照规定的汇率,把美元卖给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后者支付给企业相应的人民币。 注意,这样一来,这些美元的所有者就变成国家了。由于贸易顺差,中国境内流通的人民币凭空增加了1000亿美元的顺差,约合7000亿元的人民币流通量,而且这些货币并没有商品相对应,有助长通货膨胀的嫌疑。

更多的外汇储备,要用于投资。虽然有多种投资渠道,但是购买美国国债是主要的去向,其他渠道目前还不怎么通畅。因为除了购买国债,其他的渠道风险太大,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为了让外汇储备更快增值,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国外汇投资公司,它的第一笔投资是购买美国黑石公司的股票,投入30亿美元,到2008年年底,已经浮亏22亿美元。 企业对外投资业绩更差,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动用238亿元购买富通银行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次贷危机发生,富通的股票暴跌96%,200多亿元,只剩下了零头。

美国之所以能空手套白狼,占别人的便宜,靠的是美元,是国际化的货币,大部分国际贸易是以美元结算的,特别是重要的大宗商品,如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煤炭等。

当美元的这种霸权受到挑战的时候,美国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自己极大的既得利益。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个重要(尽管非唯一)的原因是石油资源,其背后又是美元霸权,只有把石油这个至今还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美元的霸权地位才会巩固。 既然美国为美元的国际化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它怎么会不充分利用美元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呢?顺差,就是它享受美元国际化的果实。

逆差和吃亏是两回事,也是生活的常识。 你每天都要在街边买早点,而这个小贩从不买你的东西,你对小贩只进口不出口,你就有一个逆差;小贩呢,对你只出口不进口,他有顺差。可是,你觉得自己在跟小贩的交往中吃亏了没有?没有!虽然小贩赚了点钱,可是你节省了时间,得到了方便,获得了效用的满足。

中国仍在实行外汇管制,不允许企业和个人随意持有美元,当企业获得美元后,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汇率,卖给中国人民银行,而且中国人民银行负有无限的回购义务,企业有多少美元就买进多少。所以,所有的美元流入,都必然变成国内的人民币供应量,这部分增加的人民币叫“外汇占款”,是中国特有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的被动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抵冲了货币政策的效果。这就是保罗•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存在两个的道理。

“特里芬悖论”就是以其命名的。意思是,美元要成为世界货币,美国必须长期保持经常项目下的贸易赤字,以便让美元流出美国,其他国家得到足够的美元;但是美元要成为国际货币,美元的币值必须稳定,这意味着美国必须成为长期经常贸易顺差国。

金的化学符号为Au,它源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美国曼哈顿的纽约金库,戒备森严,这里存放着相当于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30%的金块,包括中国黄金储备的一部分也在这个金库中。

美国的黄金储备,世界第一,占全世界黄金储备的25%,而且美国全部储备的80%是黄金。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黄金储备也占全部储备资产的60%以上。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跟中国前几年一样,也是形势大好,繁荣昌盛,价格不断飙升。 银行发现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只有让更多的人来贷款买房,银行才会赚更多的钱。如果只是有钱人贷款,银行能赚几个钱,只有连穷人都来贷款,银行才能发财。 可是穷人说:我没钱,你能贷款给我吗? 银行说:没问题,贷! 穷人说:可是,我连首付也付不起啊,还贷吗? 银行说:你用不着交首付,我们为你提供零首付房贷。 穷人说:可是,我穷得连利息也付不起,怎么办? 银行说:不要紧,你前几年不用付利息,以后再说。 穷人说:可是,以后我也可能付不起。 银行说:没事,过几年房子的价格就涨上去了,你可以到时候把房子转手出去,不但白住两年房,还能赚一笔钱。 于是,穷人似乎也没有理由不贷款了,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这种对没有资格、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发放的贷款,叫“次级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简称“次贷”。

不过,美国人的损失没有想象的大,因为美国已经把这些次贷产品卖到了全世界,比如中国的银行持有“两房”债券多达200亿美元。光中国银行一家的损失就有200亿元人民币。因为损失被全世界的投资者分担了,美国自己的损失并不大。美国是惹祸的,可是买单的是全世界。

但是请注意,账面资产增加只是纸面上的财富增加,并不牢靠,可能是泡沫。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林中的鸟,你看得见,但只是在你的心里,而未到手里,就不能说是你的。 突然金融危机来了,股价下跌,房价缩水,你的资产在减少,泡沫破了。而负债不会减少。贷款和借的钱必须还。怎么办呢,只好节衣缩食,消费和总需求下降,市场就萧条了,CPI就下降了,由于金融危机,中国的CPI就逐月下降,到2009年2月终于变成了负数。

对于经济学原理层次,在看过本书后,还可以再看三本书:一本叫《经济学基础》,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拉德利•希勒写的,中文译本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是我翻译的。这本书,是美国大学一学期经济学原理课本的主流,全美排名第一;第二本,是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这本书的第一作者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1948年第1版出版,现在见到的最新版本是第18版,中文版也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萧琛先生主持翻译的。本书被几十个国家选用;第三本,是美国哈佛大学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是梁小民先生翻译的。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