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理解的网络结构_链接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链接 > 不曾理解的网络结构
孟龙傅 链接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16 14:02:44

不曾理解的网络结构

不曾理解的网络结构
——读《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笔记
1. 人类理解事物的方式是什么?
人们倾向于用分解的模式去了解事物,就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了解人体中各个细胞的功能,但是在了解分组功能之后,对于整体如何运转却知之甚少。这表明很多事物的联系结构都不是简单的层级结构,而是复杂的无尺度网络结构。所以我们很难穷尽一个节点的变化对于真个网络的影响。
2. 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在网络中每个网页的链接数(指有多少个链接指向该网站)是不遵循正态分布(钟形分布)的,而是成幂律分布的,即少数网站的链接数远远高于其他网站,例如那些知名的门户网站。而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幂律分布也十分可见,如机场航班分布、贫富差距分布等。这些排在幂律分布前段的点可以称之为“枢纽节点”,他们对于网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网络结构中可以得知,什么样的点最容易成为网络枢纽,是那些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位置的节点,是它们的存在在使得网络成为一个小世界。
而纵使这样的小世界,网络也被分为四块大陆,其中一块是网络枢纽,另一部分是对于网络枢纽的IN大陆,就是那些链接导向网络枢纽的网页,另一部分是OUT大陆,就是那些从网络枢纽导出的网页,另一部分是隔离大陆,没有与网络枢纽产生链接的大陆。而IN和OUT大陆的独立表明了网络的一个特性,单向性,可以从A导向B,但是不能从原路径再从B到A,这使得网络的小世界程度不如人际关系网络,因为人际关系网络是双向的。
3. 网络结构为何会产生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的产生是由于网络的生长机制和偏好链接所产生的。
每个网络都是从一个小的核开始,通过添加新的节点而增长,然后,这些新节点在决定连向哪里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拥有更多连接的节点。生长机制使得那些早期的节点比后来的节点拥有更多的时间获得链接。
生长机制和偏好链接没有办法解释在网络中后来居上的现象,需要添加适应度模型,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适应度,这个适应度是节点保持竞争力的量化指标。
这种适应度指标解释了为何一些后来诞生的网站可以主宰今天的网络,例如Google网站。
4. 此种网络结构的安全性如何?
由于无尺度网络的网络结构的核心是少数的网络枢纽,因此网络枢纽成为了整个网络在面对故障时最为薄弱的环节。反映到现实社会的例子就是停电对于现在整个城市的致命影响,尤其是在如今供电网络如此复杂的时候。如何让人工系统可以像自然系统一样具有高度容错性是一个目标。
而目前的网络结构具有拓扑健壮性,即删除部分节点不会造成大面积节点被孤立,而这种原因在于无尺度网络中的分布不均匀性。如果攻击若干个枢纽节点,则会导致网络碎片化。
5. 企业如何面对网络化?
企业管理从传统的树形结构转换到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一种扁平的结构,节点之间存在众多的交叉链接。
现代企业由于其生产流程已经成为网络化(尤其是外包型企业),因此这样的企业容易受到节点故障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巨大损失。
因此现代企业若想要在未来的网络化经济中可以取得胜利,就必须去理解网络化结构,采取对于的企业决策机制。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