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叫“时势造英雄”。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以“平民”、“良心”为招牌的郎咸平声名鹊起。08年以来,出版了《热点的背后》、《金融超限战》、《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财经郎眼》系列、《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系列,同时,“郎咸平说”,“财经郎眼”等电视节目使得郎咸平的知名度节节高升。然而,树大必然招风,在对郎咸平的“睿智”、“良知”、“平民”赞美声不断的同时,也有人对其进行了大胆的质疑,质疑一是是因为其炒作形式给人哗众取宠的感觉,二是因为他的很多观点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勃勃野心。我接触郎咸平其人其言已两年多时间,对郎咸平的态度也经历了从被折服到不啻其炒作形式再到今天的理性思考和冷静分析,我的博文《高瞻远瞩才能高屋建瓴》、《中小企业黯然则中国经济无恙》、《留给历史说:谁在谋杀中国精英》和本文记录了我对于郎咸平的观点和思想心路历程,但是,评价一个像郎咸平这样的公众人物,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只简单的站在感情和道德的制高点上去一味的迎合他,那样会让我们变得很失落,很愤青,或者说很狂热,但又不能忽略他针砭时弊的盛世危言,那样会让我们陷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困境。
一方面,郎咸平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虽然他对中国的体制和文化的批判到了偏执的程度。郎咸平刚开始主要研究领域是企业治理,而成名作是产业链竞争理论,后来,他进一步指出中小企业投资环境恶化是股市楼市泡沫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呼吁政府应该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环境,实现藏富于民,从根本上拉动内需,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观点既迎合了普通大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也符合中小企业主的利益,从而使其观点越来越有市场。另一方面, 郎咸平关于改善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的观点被很多人解读为提倡贸易保护主义,而他的言论和观点,煽动性有余,深度和精度不够,因此,可行性欠缺。此外,郎咸平及个人包装之能事,他的演讲、出版吸引的不但是读者的眼球,还有读者口袋里的金钱。当初,对这一点我也曾经很反感,但却遭到了郎咸平“粉丝”的围攻,我说,郎教授很多本书中重复的内容太多,有人便说,正因为很多东西需要普及,所以郎教授才苦口婆心的反复重复;我说郎咸平的书出的很快、很薄、很重复、很贵,有人便说,出书赚钱是市场行为,出书快说明水平高,书很贵说明有市场。可是,你郎先生的招牌是“平民经济学家”,“一个经济学家的良心话”啊,为富不仁的有钱人是不会听你的良心话的,而平民喜欢听你的良心话,却要缴纳高昂的入场券,这岂不事与愿违?当然,这里边有出版公司的原因,但作者本人的出发点究竟是仗义执言还是通过吸引眼球来敛金呢,或者惟恐天下不乱而煽风点火呢,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时代需要优秀的、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无论怎么说,郎咸平的很多言论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但最终结果即使是事与愿违,我想也不是郎咸平的原因。其实,有时候知古通今能预言未来的人物是很矛盾的,因为正确的东西不一定可行,预言是无法预演的。预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预言家可以名满天下,老百姓遭受困难;预言引起重视甚至被采纳,避免了不幸的发生,预言家可能会面对颜面扫地的尴尬,所以,对于智者,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对于言者,我们应该给予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