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应是“人的城市化”_吾民无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吾民无地 > 城市化应是“人的城市化”
柳言鹰语 吾民无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9-23 10:09:30

城市化应是“人的城市化”

城市化应是“人的城市化”
——兼评文贯中教授的《吾民无地》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民生的改善一直为人所诟病,城市化遭遇了诸多质疑与抨击。“中国式城市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之道何在?

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著名的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的新著《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下称“吾民无地”)一书中,他认为,“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变成完全由政府支配的过程”,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是典型的“伪城市化”,“允许农民金城打工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收入,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他们的处境,原因是城市化的滞后”。“因为户籍制度”,进城人口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相应的福利保障也严重缺失。


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市化的关键。关于城市的发展,美国布朗大学专门研究城市化的教授W•亨德森在《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政策选择》的文章中讲了一个结构变化的规律。在工业化时期是农村人口移向城市,所以制造业先在城市中发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却“化地不化人”。

具体表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与城市的现代化严重脱节。用文贯中教授在书中的话说,“已蜕变成城市的自我现代化。其特征是通过大量聚集土地和资金进行外延性国章,形成资本和土地密集型的城市自我现代化。”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大幅度的提高了GDP,却陷入了单纯的排斥外来人口的误区,延缓了城市的真实本质。

一方面,那些限制城乡户籍转化的制度提高了农民、农民工进城的成本;另一方面,进城的农民、农民工不能享有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保、医疗等权利难以获得平等的上升机会。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城市的扩张必然要将城郊土地变成城市用地。通过土地征收和招拍挂制度,政府垄断了土地的供给,成为城市土地所有权交易的唯一买家和卖家。

在新著中,文贯中教授将现行土地制度归纳了“四宗罪”。倘若不能正视这一“伤病”,“土地城市化”只能加速社会的不稳定,以及“伟哥式”的GDP增长。如此一来,“民族复兴”就只能是一张蓝图,而“人的城市化”,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一如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在“推荐序”中所言,“吾民无地”是对中国广大民众所面临的土地之殇的一个高度概括,也指出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诸多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