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逻辑_真实的中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真实的中国 > 城市化的逻辑
傅踢踢 真实的中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0-19 10:10:59

城市化的逻辑

        《真实的中国》是近年《财经》杂志关切“中国模式与城市化”议题,集纳而成的名家短论。现在这个节点翻看,有几重时过境迁的感慨。
        一是今年三季度经济数据才发布,7.8%的GDP增速,总算令人对此前百爪挠心的宏观经济略舒了口气。遥想当年挥洒4万亿的纵横捭阖,导致如今产能过剩几成定局,实体经济也仍在苦苦为转型挣扎,不免唏嘘。
        二是不久之前,“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还是频繁见诸报端的说辞。沐浴着“大国崛起”的春风,高校之内也摆论坛、开讲座,举凡稍具特点,都能进入“中国模式”的范畴,成为一时显学。也就一年多时间,外资机构唱空中国经济之声此起彼伏,国人再谈共识、模式,似乎也失去了唯一能引以为傲的数据支持。
        三是罗纳德•科斯教授驾鹤登遐,再看为《真实的中国》所作序言,提到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会培育宽容,这是治疗偏见和自负的良药。”这当然是说给经济学家听的。惜乎眼下思想对峙不乏其例,论宽容似乎言之尚早。遗铎未奉,解释中国经济乃至改变经济学,长路漫漫。
        因为拉长了观察的时限,透过这些感喟,大略能明白《真实的中国》一书的意义。在谈论中国模式、城市化以及户籍、劳动力与土地时,由于各抒己见,书中不乏共识,也存在分歧。
        譬如,黄亚生谈“中国模式”,观点就具有代表性: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产权改革和市场深化,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创业精神和活力。这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普遍的经济原则。换言之,中国独有的经济长虹,并没有太多“原创内容”,更多是依循先进经验。
        由此,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当后发优势遭遇瓶颈,如何破解,以便继续升级?官方的答案是转型,而转型的重要内涵是城市化。
        在中国,如此众多的农民工,如此敏感的土地流转政策,如此众所周知却不便明言的地方财政构成,回避城市化就无从谈起。关于这个大问题,书中有不少洞见。多年来,中国大量城市走的都是工业化领先城市化的道路,产业由行政划定,公共服务配套却远未跟上,难以合理地集聚人。同时,对三农的歧视性政策又迫使大量人口涌向城市,进而造成“拥挤效应”,“城市病”层出不穷。只见兴市,不见人居,顶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大课题,如何满足人的幸福感,不妨从书里寻些灵感。
        应然层面的城市化讨论属于“梦想的天空”,实际的人口流动、迁徙,必然与户籍、土地、劳动力挂钩。2亿多农民工不能在城市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家乡的土地不能盘活使用,说小些是劳动力的浪费,往大里想也可能是社会问题的渊薮。其间种种,书里都有清晰的罗列。
        为此,虽是散论,《真实的中国》背后却有清晰的逻辑。如果硬要说不足,大抵是相类的观点择取太多,缺少异见,持论固然开明,却还未臻“开放的思想市场”。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