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像开车,而不是发火箭_精益创业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精益创业 > 创业像开车,而不是发火箭
iamsujie 精益创业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14 19:07:32

创业像开车,而不是发火箭

终于读了一下著名的《精益创业》,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比喻——
太多关于创业的商业计划看上去更像是火箭发射(大公司),而不是汽车驾驶(小公司)。
火箭发射是预先计划好的,汽车驾驶是随时反馈,书中称之为“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这是没法在某次出行之前就设计好。新创企业更像开车,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个人机构。
再说大公司,他们习惯的做法,使人们感觉“有效率”,一大群人整天忙这忙那,但常常没有结果,即,他们很善于成功地执行一项无意义的计划。换句话说,在大公司里工作的同学们,你们回顾一下自己在3个月前的某几天里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一大半,时至今日,做不做毫无区别?
我们这个时代大问题不是“能不能制造出来”,而是“应不应该制造出来”。“经证实的认知”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可以有系统、有步骤地找到要开发的正确东西。
没有什么比高效地做一件根本不应该做的事更加徒劳的了——彼得•德鲁克。
或者说,“努力地做错误的事情”——我在知乎上对于产品经理常犯错误的回答。

如今,因为各种技术手段日趋先进,个体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创业(小团队)做事的模式会越来越普遍。
书中给出了创业者最重要的两个假设:价值假设、增长假设。
“价值假设”衡量的是当顾客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它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其价值。“增长假设”是用来测试新顾客如何发现一种产品或服务的。

价值假设:
如果顾客们抱怨产品功能缺失,正说明了团队的开发方向是正确的,就怕没人理。
好好地和早期使用者(类似种子用户)一起玩耍,他们对于那些太过精致的东西反而心存芥蒂:如果这种产品什么人都能用,那么作为早期用户又有什么好处?因此,任何超出早期使用者需要的额外功能或修饰,都是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但在跨越鸿沟的时候,要注意“鸿沟”两边的用户不同、需求不同,试图用同一产品来满足必然失败。
Product/market fit:新创企业在某个时刻,终于发现了对产品产生共鸣的一大群顾客。如有新创企业要评估是否已经达到这个fit,答案很简单:如果你这么问,就说明你还没有达成。

增长假设:
所谓可持续增长:新顾客是由以往顾客的行动带来的。
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口碑相传,产品真正解决了痛点,甚至是有亮点,才能产生口碑;
第二,产品使用带来的衍生效应:如paypal,每次使用它付款,收款方就接触到这个产品;
第三,有资金来源的广告:只要获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边际成本)比他带来的收入(边际收益)低,超出的部分(边际利润)就可以用来获取更多顾客。
第四,重复购买或使用。

对公司/产品来说,有三种增长引擎:
黏着式增长引擎:重点关注“流失率”;
病毒式增长引擎:努力提升“病毒系数”——每个注册用户将带来多少使用产品的新用户。病毒与口碑的区别,具有病毒式增长特质的产品依靠人和人之间的传递,是正常使用产品的必然结果,而口碑不一定要通过使用产品的过程;
付费式增长引擎:关键在于“单用户收益 > 获取成本”。

最后是几个金句,值得反复体会:
精益的思维方式把价值定义为“向客户提供利益”。个人的体会是,做一件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得参与这件事的所有人都“有利可图”。
如果你无法失败,就学不到东西。
团队实用原则:1,对第一次错误要容忍;2,不允许同样的错误发生两次。
创新团队需要的三种架构特征:稀少但稳定的资源,开发业务的独立权,与绩效挂钩的个人利益。
每一个看似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问题。

好书,经典。

展开全文
有用 41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创业像开车,而不是发火箭”的回应

人丑就该多读书 2014-12-26 16:25:10

我读完这本书后 记住的几点内容:
产品的迭代过程是一个开发—测量—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敏捷的时代,思考出prototype就进入开发,上线,在规避了虚荣指数的前提下以增长验证价值假设,促成信念飞跃,之后就是敏捷的进入迭代过程。
这本书其实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快要快的有意义,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通过反馈来调整方向。

以上是我的感受,感觉和苏杰写的很相似

iamsujie 2014-07-15 09:02:44

楼上,是说资源要有保证,但又不能太多(太多会想法太多,压力太大,反而不利)

CD 2014-07-14 23:30:31

创新团队需要的三种架构特征:稀少但稳定的资源(这一项什么意思不太懂,团队指核心成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