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本书】-53-《金字塔原理》2016年01月13、14、15日 周三至周五_金字塔原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金字塔原理 > 【一天一本书】-53-《金字塔原理》2016年01月13、14、15日 周三至周五
君惕若 金字塔原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5-05 06:05:11

【一天一本书】-53-《金字塔原理》2016年01月13、14、15日 周三至周五

一、书籍主题
    书名: 金字塔原理
    副标题: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内容简介:
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前言和后记:
    1、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未经组织的语言: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议放在明天也可以,但10: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回较晚时间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定。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金字塔结构的思想: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方便,唐克利福德也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的会议室没有被预订。

 
   
 二、了解整体架构

第1篇写作的逻辑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第五章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第2篇思考的逻辑
第六章确定逻辑顺序
第七章概括分组思想

第3篇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八章界定问题
第九章结构性分析问题

第4篇演示的逻辑
第十章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第十一章在屏幕上反映金字塔
第十二章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

 三、关键词
 四、作者介绍
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1961年成为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3年,明托被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聘请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三十多年来,明托致力于向人们传授明托金字塔原理,传授对象是那些接受过商业或专业培训,但在工作中需要撰写复杂的报告、研究性文章、备忘录或演示文稿的人士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

五、读此书的目的
如何将金字塔原理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之中。

 六、重点章节

1、三种推理方式:
 

 

 

 

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
2、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后构成金字塔
3、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上而下进行
4、金字塔中的思想观遵循三个原则:
1)每一层次的思想关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2)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再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5、条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观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第二章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1、金字塔的方框中包括各种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使读者头脑中产生疑问的表述。
2、在纵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的对话
3、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4、序言部分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
5、序言部分主要包括情景、冲突有情景发展而来,情景和冲突都是读者熟知的事实。
6、冲突导致问题的提出,而文章为该问题提供答案(即金字塔塔顶的主要思想)

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1、自上而下法
——确定主题
——确定问题
——给出答案
——检查情景和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
——证实答案
——填充关键句

2、自下而上法
——列出所有你认为你要表达的思想
——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倒退出序言

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应高考情景、冲突、疑问和回答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上题的要求
4、为每个关键句部分写一段引言

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地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2、对演绎论证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
3、归纳推理是把一组相似的结论放在一起,根据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做出推论
4、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六章 确定逻辑顺序
1、确定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不会
——把新闻条目当作思想观点列入
——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观点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反映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观点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观点
——重要性顺序:通过划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的思想观点

3、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无法发现以上顺序,说明你的思想观点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不周全

4、为了检验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可以
——先把每一观点转换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
——再把相匹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
——最后确定恰当的顺序

5、如果思想观点属于行动性思想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的最终结果
——把导致同样最终结果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以此排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奏

6. 如果思想观点属于描述性思想
——把说明类似事物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织思想的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七章 概括分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语句(比如“存在三个问题……”等等)
2、遵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ECE)的原则
3、行动过程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采取行动的直接结果来概括行动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列在一起,似乎因为她们具有共性,它们都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包含同一类判断

5、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发掘每一思想的实质内容
——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是必须再另一项开始之前,还是为了完成另一项行动)
——明确表述行动性思想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6、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找出句中结构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第八章 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组成部分
——切入点/序幕(问题产生的具体领域)
——困扰事件(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R1(你不喜欢该领域正在产生的结果)
——R2(你希望从该领域得到的结果)
——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了的话)
——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问题界定转换成序言
——从左向右再向下
——读者最后知道的事情就是冲突

第九章 结构性分析问题
1、使用诊断框架来表现存在问题领域的结构
——表现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查找具有因果关系的活动
——对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2、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在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
3、使用逻辑树
——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
——揭示思想观点列表中的内在关系

十章 在页面上反应金字塔
1、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小数编号和项目符号的方法突出文章的结构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之间的过度

十一章 在屏幕上反应金字塔
1、制作文本幻灯片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
2、制作图表幻灯片,使传达的信息更为简单易懂:在幻灯片的上端说明所要传达的信息
3、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演示的结构
4、排练、排练、再排练

十二章 在字里行间反应金字塔
1、臆造图像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