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追问_目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目标 > 持续追问
jerryyue 目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8-01 10:08:28

持续追问

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层出不穷,咨询顾问满天飞的今天,很多企业已经习惯了得到现成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施指引。当美国一家企业的高管向自己的下属推荐高德拉特的《目标》一书时,他的财务总监抱怨说:“书后面没有索引,怎么找东西呢?”更让这位财务总监纳闷的是,他很快发现《目标》原来是一本“管理小说”,在满腹狐疑地读完之后,他却成为了书里介绍的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管理思想的坚定支持者。

从简单问题开始追问
《目标》的情节是一位名叫罗哥(Alex Rogo)的厂长在他的老师、物理学家钟纳(Jonah)的点拨之下突破陈规、大胆革新,运用TOC方法让工厂摆脱险境、扭亏为盈的故事。它采取了小说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有着一以贯之的“逻辑悬念”。罗哥在向钟纳请教时,得到的几乎都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他寻找答案的心路历程,冥思苦想,头脑风暴,克服困难,化解压力,挑战和推翻一系列长期以来被奉为圭臬的管理概念(例如,用成本会计的原则衡量产品是否有利可图,用设备使用率考核工厂的生产力和效益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也会自然而然地对钟纳提出的问题保持一种思考状态,逐步体会到TOC 背后的逻辑,以及它所针对的是什么问题。

这些“逻辑悬念”是从“工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开始的。罗哥很快就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他意识到“目标”是管理者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自己过去顶多是靠一些似是而非的成见在指导决策。对这一问题的追问进而引出了“为什么要用‘有效产出’、‘存货’、‘运
营费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工厂是否达到了目标?”“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相互叠加会导致什么影响? ”“影响有效产出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一辨析,一种管理思路清晰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高德拉特在商业咨询界里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人物。他在投身商业咨询之前不是研究商业管理的学者,也没有在任何知名企业担任过高管,甚至没有修过MBA课程。他之前是研究物理学的,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般的咨询公司是针对客户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高德拉特机构却旨在帮助客户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高德拉特认为他生命中的最高目标就是“教这个世界怎样去思考”。在项目培训的过程中,高德拉特机构也大量采用《目标》里钟纳采取的苏格拉底式的启发方法:只问问题,不给答案,迫使学习者自己思考、摸索、假设、用行动印证,最后找到答案。

把握“内在的简单性”
TOC的核心思想是集中有限的资源,使之用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期达到最大的效益。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这可能是高德拉特作为自然科学研究者的一种信仰:事物背后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复杂的系统往往都存在一种内在的简单性,我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这个杠杆支点来管理、控制和改善整个系统。

如果只看关于TOC 的泛泛介绍,你可能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普通常识而已。“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讲的不都是一个意思吗?但是当真正面对复杂的系统,面对那些可供选择的五花八门的管理理论和工具的时候,许多人就会或多或少地陷于困惑之中。

尤其是当企业遭遇巨大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头脑的管理者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会病急乱投医,今天抓成本,明天抓质量,搞得鸡飞狗跳,企业却每况愈下。真正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才显示出大道至简的力量,TOC在包括通用汽车、波音飞机等许多企业的成功实践已经显示这种“常识管理”的简单而有效。

在美国沃尔瑟姆市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高德拉特回答了TOC与精益思想的区别。他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同时启动了精益和TOC两个项目,精益项目进驻了30名顾问,大部分是日本专家,而TOC项目只有3 名顾问,最后的结果却是TOC项目取得的成效是精益项目的40倍之多。这里面是否有夸大之辞暂且不管,请大家关注这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之间的区别:高德拉特分析道,精益思想是力图对流程的每个环节、工厂的方方面面做全面的改善(kaizen),而TOC却仅仅关注系统瓶颈。这种认识到资源总是有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和迈克尔·雷纳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经理人,你为什么要重视管理理论》一文,“帮助管理人员成为精明的管理理论消费者”,他们希望学者和管理类媒体能够深入地了解一
个理论之所以有用的原因,特别是要搞清楚“理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用”这一问题,帮助企业避免盲目引入新观念造成巨大的风险。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TOC理论关注的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管理问题,在当
今这个崇尚创新和变化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它似乎显得有些老旧,但是对于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的持续追问,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因为这样往往可以让我们冲破重重围墙,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展开全文
有用 1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持续追问”的回应

susa 2010-08-10 19:30:13

国外先进的预算管理思想引入到我国的时间较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产品供不应求,生产才是计划经济时代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能够生产产品,就一定能够销售出去,而且价格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控,非常稳定,销售单价与销售产品的品种、数量都能够准确预期,销售产品品种较单一,采购供应市场也很稳定,国家对企业的资金存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能够实行全面预算的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企业预算的内容也很简单。因为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只要生产运行正常,就不需要编制每月的滚动预算,完全可以以一次编制的年度预算为准,实际执行起来,结果与预算目标相差不大。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产品很难做到供不应求,因为人人都在“趋利避害”,人人都在追求较高的社会利润率。所以,除极个别垄断行业外,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利润率高的行业,很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最低,部分无法承受低利润的企业可能会破产或改行,重新洗牌后,利润率又会趋于平均。



另外,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产品的品种必须多样化、个性化,加大了生产管理的操作难度。产品销售的数量、单价都不稳定,品种多、数量少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产品销售的路径也在不断的变化,供应市场也不稳定,供应商可以选择你,同样也可以选择其他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在这个时期开始得到真正的重视……



在市场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并没有实现同步改进。预算不准、预算费时、预算无作用是我国现阶段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



目前,无论大中小企业,多少都有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下表列示了抽样调查我国各行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从制造业抽样调查了100家企业,都有做利润预算,但有11家没有做生产成本预算,100家全部编制了管理费用预算,有72家没有编制应付账款预算。



说明了什么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并不全面,大部分企业只是把预算管理当作是一个参考值。



2.全面预算如果不全面,就无法将目标、参考值细化,既然无法细化,也就无法控制,最后,预算只能是一种摆设。因为过程不完美,结果是很难完美的。



3.全面预算只停留在费用预算和控制上。费用项目的预算相对于其他项目,是最简单的预算,也是最好控制的,变数较少,可控成分较大。



4.应收账款预算的比重大于应付账款预算。说明供应链的管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整个供应链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地位较低。这种微妙的关系,恰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供应商断货,就有可能造成整个交易链无法交易。所以,应付与应收同等重要。



5.资金预算较少。说明了资金管理很不到位,不到位的结果是该花钱的时候没钱花,不需要花钱的时候,钱多得不知道怎么用。最后呢,要花没花,自然会造成生产经营紊乱,不知道怎么花,必然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在我国,预算管理体现的形式更多的只是理论,就理论论理论。虽然,近些年预算管理的书籍出版了不少,但真正能指导企业运用的几乎没有,预算专著始终还在重复着计划经济的老路子,没有与时俱进。国内学术界对预算管理也有一些研究,但理论性太强,结合现实的并不多。国内也有一些专家,确实在预算管理方面有独到见解,但教给大家的都是些零散的概念。下面,简单列举几个问题就能说明现在的实际情况:



1.预算书籍不管作者是谁,是不是内容都差不多?



2.预算书籍是不是理论特多,案例特少?即使有案例,是不是简单提起,然后又匆匆结尾?案例是不是大多只告诉我们某某大公司实施了预算以及预算后取得的成果,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公司是如何做预算,一、二、三、四步是什么?每一步是怎么衔接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案例是不是只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新鲜的名词,然后就结束了?



3.预算书籍是不是计划经济成分多,市场经济成分少?是不是年度预算多,月份滚动预算少?既然年度预算因为跨度期长会导致预算不准确,每月的滚动预算才具有最强的指导意义,那么,预算书籍有没有告诉我们滚动预算如何与年度预算完美衔接呢?



4.既然预算是一个高绩效的管理工具,那么,预算书籍有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为各人员设计绩效,使各人员在预算体系这样同一个操作平台上相互博弈、相互促进呢?



5.很多的培训、讲座、论坛都有预算专家在讲解,那么,预算专家有没有让我们听了他们的课程后就能对预算形成一个系统?既然预算管理是一个工具,那么,为什么听课后还是无法操作?预算专家是不是只是将深奥复杂的预算书籍作了简单的口语化处理?所讲述的内容是不是跟预算书籍差不多?既然预算书籍是在重复计划经济的老路子,那么,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预算专家是不是对先进的预算理念与方法保留得太多,而教给我们的太少?听了专家的课,你是不是还是不知道核心的技术,还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仔细分析上述5大类问题,就可以知道我国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先进的预算方法想学学不到,自然会制约我国预算管理的发展。自行摸索的方法可以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不一定先进,既然不先进,也就无法再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缺乏竞争力。



预算是高绩效的管理工具,而我们却运用得这么少,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方法论来指导预算管理的实施,所以,行动必缓慢。这也是我国预算管理只停留在费用预算、局部预算的层次,只把预算当作一个参考值,却无法细分目标,使之环环相扣,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真正原因。





摘抄本书《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第一章第七节。

九月一霎那 2009-02-03 13:40:37

想起了孙子兵法的话


攻其所必救

digman 2008-04-02 11:09:33

toc在当今社会尚不显陈旧,因为他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现在toc理论扩大了他的内容,在各个领域都有使用,不过效果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比如在组织流程方面,我感觉toc就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