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公司,2年后公司营业额超过120亿,再过一年,公司营业额达到316亿。这样的速度,即便当年牛根生引以自豪的蒙牛速度,也没有这家公司牛B,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雷军,这家公司叫小米。
今天笔者说的这本书,其实并非是雷军所写,而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所写,说到小米手机,其实很多人都有个概念:屌丝手机。至少我的几位玩手机的朋友,在提及小米手机的时候,都是用了这个词。而大多数白领或精英阶层,是基本不会用这款手机的。但很多精英们却在热烈的谈论小米公司,探讨这家公司的营销模式,甚至都在想方设法地向小米学习。雷军那句:只要站在了风口,猪也能飞上天。更是成为现在互联网时代一句著名的语录。到底小米公司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众多草根群体的青睐,其中有多少是偶然成分,还是公司管理运营的必然,就成了企业中人热衷谈论的话题。而黎万强写的这本书,至少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内部人的答案。
看完这本《参与感》,我的第一感觉是,互联网公司都是类似的,而伪互联网公司都是各有各的做作。像Google这家公司,就是典型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管理的公司,里面的员工上下班自由,工作方式自由,良好福利,有专门留给员工自由思考的时间。所以基本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公司。苹果公司,一度被外界抨击管理混乱,其实还是那些传统管理学者,看不懂互联网思路的人的成见,殊不知,苹果公司这种看似项目式团队,多个团队做同一件事的方式,恰恰是乔布斯对于管理的一大创新,也是他注入苹果公司的文化基因,这也是苹果公司之所以能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参与感中的提到的一句话,恰恰道出了互联网公司的一大特质,黎万强从外面招聘来一个客服主管,这名空降的主管拿出了厚厚的一大摞写的资料,详细事无巨细地制定了各种指标,制度,流程。黎万强看完后跟这名主管说:你写的东西都很不错,我花了大半天才把这些东西看懂,但我们那不能不要那么复杂,我只给你一个KPI,就是如何让你带的这个客服团队,从心底热爱这份工作。从这个对话中,我看到的就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关注,是大于对于制度和流程的关注。正是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思路,才是小米公司管理的精华所在。
参与感有个三三法则,对于如何做口碑营销,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做口碑营销,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简单来说:三三法则就是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以及扩散口碑事件。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好像很多公司也在标榜,但为什么就没有小米公司做得好呢?其实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很多公司对于自己成功的原因根本没搞清楚,有时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但还以为自己很牛逼了,然后开始套用流行理论来解释自己的成功。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的商业界都十分常见。往往一家公司偶然成功了,然后各大媒体总得解释一番。而后这家公司也在众多的吹捧中飘飘然,然后也开始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往往这些公司都是昙花一现,短期内爆红短期内暴亡。第二,很多公司确实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确实定下战略,但缺乏支持战略的有效战术,结果无法贯彻战略执行,然后一个很好的理念,从上到下之后完全变形,当然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小米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有正确的战略,同时有支持战略的战术,并且有一个能执行战术的团队,所以说到底还是人的力量在其中起作用。
本书在最后有一个爆扁爽的管理法则,说起来就是产品要爆,组织架构要扁,员工要爽。我认为战略和团队的完美结合,才有了参与感营销的成功,离开做爆品的战略,假如小米做了几百款产品,能否做到大量的互动我十分怀疑,另外在一个产品迭代如此迅速的公司,假如层级复杂,内部组织架构繁多,那么一个决定从决策到落地执行得花多少时间,想做到每周迭代,几乎不太可能。最好,没有一群对公司认同,对工作热爱的员工,这个公司能不断追求卓越,做出一流的服务,我认为也没有可能。所以三三法则的保证是爆扁爽。
总的来说,本书的内容比较浅显,也十分易读,也是今年7月份才出的新书,读完这本书你未必就能做出小米公司的成绩,但假如你在营销方面捉襟见肘,至少你会知道你的失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