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为什么是错的_科学管理原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科学管理原理 > 泰勒为什么是错的
藥王子 科学管理原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6-15 15:06:01

泰勒为什么是错的

  2011年,特里伊格尔顿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吊诡的是,英文书名《Why Marx Was Right》既可以译成“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也可以译成“马克思为什么是右派”,还可以译成“马克思为什么是合适的”,从本意上讲,“合适”——即不是绝对真理意义上的判断,而是就作为指导当下实践的理论而言——或许才是最合适的。
  同样,说泰勒是错的,并不意味着泰勒在某些具体情境下得出的具体结论是错的,而是说泰勒的整体范式是应当被扬弃的。
  在介绍泰勒时,一般会这样来描述:一个在去世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这一连串的描述无疑为泰勒在管理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加冕。
  泰勒在论述科学管理原理时提出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第一, 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 科学地选择工人。
第三, 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
第四, 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
  这几个要素中体现出的管理范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还原论的、至上而下、基于分工而非协作的。
   对于还原论的批判来自于列宁。
  列宁曾在著作中四次对泰勒制进行评价。
  第一次是1913年3月13日,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了署名为W的一篇短文,题为《榨取血汗的“科学”制度》,文中写道,“这个‘科学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在同一个工作时内从工人身上压榨出比原先多两倍的劳动。强迫最强壮最灵巧的工人工作;用特殊的时钟――以秒和几分之一秒为单位――记录下完成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的时间;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工作方法;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的工作情形拍摄成电影等等。”
  第二次,1914年3月13日,列宁在《真理之路报》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姆·姆的文章《泰勒制是用机器奴役人的制度》,文中写道: “所有这一切巨大的改进都是对工人不利的,使他们受到更大的压迫和奴役,同时把适当的合理的分工限制在工厂内部”。“但是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混乱现象依然存在”。
  第三次,十月革命胜利后, 1918年4月1日列宁在讨论关于劳动纪律法令草案的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作了讲话,他说:“在法令中,必须明确规定实行泰勒制,换句话说,就是利用这一制度所提供的一切科学的工作方法。”
  第四次,1918年4月28日,列宁《真理报》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节中,列宁写道:“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操作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等。”
  从四次论述的整体来看,列宁对泰勒的肯定是以对他的批判为基础的,反之亦然。肯定的是泰勒在劳动操作研究中为提升单点效率而做出的贡献,而批判的是“把适当的合理的分工限制在工厂内部”同时在单点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使工人“受到更大的压迫和奴役”。
  对于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批判则来自于玛丽·帕克·福列特。
  福列特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组织:“企业管理或者行业组织的第一项测试,应该看企业是否符合以下情况:它的所有部分相互协调,步调一致,紧密结合,各自的活动得到调整,从而互相锁定、互相关联,形成一个运转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功能整体或者整合的统一体。”进而,福列特提出:“如果工人接到一项任务,并且得到允许,自行决定如何完成,他们就是在管理。如果工人不做一些管理工作,企业将很难运转下去。”
  如果说福列特是将管理工作的要素还给工人、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区别减弱的话,泰勒则是试图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实现进一步的分工,将管理的职责完全赋予管理者。因此,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当中提出:“作为每个工人各项动作基础的、适用于几乎所有机械工艺的科学,是如此重大、如此深奥,以至于难以对这一科学有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和他共事或领导他的人的指导和帮助,或者其本人缺乏教育或智力低下,那么,即使他最适合做这项工作,也不能深刻理解这一道理。”泰勒进一步推论:“为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管理人员必须接手并完成那些本应由管理者来完成的工作。”
  对基于分工而非协作的批判则恰恰来自一般被认为泰勒推动的流水线。
  一般认为泰勒的理论启发了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诞生,然而,从直接证据来看,泰勒与生产流水线根本没有关联。而从出发点来看,两者之间更是存在根本的差异,泰勒制是基于分工以及分工下劳动效率的最大化,而流水线则是基于人机之间的协作以及协作后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劳动的立足点是在于工人,而生产的立足点则是在于机器。这是一个管理理念的根本的转变,而自此之后,泰勒的管理范式已经根本上被西方的管理实践所扬弃。
  不同于泰勒的还原论,以德鲁克、查尔斯汉迪等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从社会生态的视角来考察企业的本体及功能。
  不同于泰勒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论,以梅奥、麦格雷戈、赫伯特西蒙等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则从人际关系、组织决策的视角来考察企业中的权力分配与决策管理。
  不同于泰勒的分工论,以戴明、迈克尔哈默等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则从协作的、流程的视角来考察企业中的生产运营过程。
  就此而言,泰勒是错的,但是泰勒的错误却有巨大的价值,这价值正产生于对泰勒错误的不断扬弃的过程中。

2014/6/15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泰勒为什么是错的”的回应

Echo微糖 2016-11-30 02:02:48

谢大神!!!突然就想通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