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历程:一部浓缩的经典_战略历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战略历程 > 战略历程:一部浓缩的经典
shallyce 战略历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20 23:07:20

战略历程:一部浓缩的经典

        半个世纪之前,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在《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管理理论的丛林》,首次将现代管理理论分为6个学派,开创了管理理论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向现代管理理论的转变,此时西方管理学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以安索夫和安德鲁斯为代表的管理学家正在酝酿着一门新的学科的诞生——战略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管理学的高速发展,战略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一直到今天,当古典管理理论面临挑战时,人们对战略研究还依然保持了崇高的敬意。人们一方面热衷于谈论高深的话题以彰显自身对这门学科的高见,另一方面,此类话题又制约了广开言路的魄力,困惑而又心存敬畏,这就是战略,除此之外,大抵就是哲学问题了。
        
        由于战略本身的崇高性,研究战略问题不可避免地回归到经典文献中去,而在现实世界中,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却并不多见。研究哲学从哲学史开始,管理学研究也应该如此,可现实管理学教育中却忽视了管理思想史的作用。在亨利.明茨伯格尚未出版的《战略历程》之前,战略领域还难以发现像丹尼尔.雷恩的《管理思想史》这样的思想史佳作,亨利.明茨伯格和他的合著者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
        
        亨利.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1973年出版的《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成为了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管理学界的领先地位。《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一书也是依据经理角色学派的分类方法,将战略学派分为三大类和十个小类。十个小类是依据各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研究重点,譬如设计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孕育的过程,计划学派则认为战略形成是一种程序化过程。三大类是依据侧重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还是关注对战略行为的描述,或者两者兼具。
        
        战略学派原始的,最根本的战略研究都是从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开始,而这三大学派都侧重于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当前战略管理教科书出现频率最大的SWOT、波士顿矩阵、五力分析模型是这些学派最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对于大多数接受过管理学教育的人来说,这些并不陌生,但是能够对这些学派的观点进行明确的区别却不多见,《战略历程》一书正是应运而生。全书的每一章都是从各个学派的起源和理念的产生开始,然后确定这些学派的前提条件,进而提出合理的评价,最后总结这些学派存在的适用环境和历史贡献。
        
        首先从最具有争议的计划学派开始,计划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它接受设计学派的前提条件,但不接受设计学派的两个观点,即战略形成是应该有正式的步骤,首席执行官仍然是战略规划的设计师,但并不设计战略计划,而仅仅是批准战略。在上世纪80年代,支持此类观点的大型企业大有存在,企业专门设置战略规划部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超过生产、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的存在,如今,设计学派的观点已经日益式微,战略规划部门也逐步取消。
        
        亨利.明茨伯格在后来出版的《战略规划的兴衰》一书中强调规划和战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规划是一种分析过程,“是指以综合决策系统的形式,以正式的流程形成阐述清楚的成果”;战略主要有四种定义,即战略是计划、模式、愿景、定位。战略规划和战略形成是两种概念,两者并不相同,战略规划也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有时候大多数战略规划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机器。因此,他提出了战略规划过程的三大基本谬论,即能够预见不连续性;战略家可以与组织的经营脱节;战略制定的过程可以形式化,在《战略历程》一书中这三大谬论简称为预测的谬论、分割的谬论、程序化的谬论。因为在亨利.明茨伯格看来,“分析并不等于综合,所有战略规划永远不会等同于战略制定,分析可以分解综合,也综合过程程序化来控制综合,但分析决不能取代综合”,这也就是证实了规划和战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笔者阅读《战略历程》的过程中想到了中国管理教育的严重脱节。大多数管理学教材的编写都只是简单地对过去已成事实的管理理念的概述,缺少对理论本身的评价,更别说对理论出处的注释。随便翻开手头的教材书,你会发现管理有三大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但是你却不知道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谁,更别说这个理论的最先出处。而在西方管理学教材中,每章后面的参考文献导出了这些理论的出处,学生可以依据这些资料找出这些理论的相关资料,从而可以加深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对比《战略历程》一书背后的参考文献,可以发现亨利.明茨伯格在战略研究上花费了不少精力,而正是这种执着的态度创造了他在管理学界上的权威性。
        
        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如何阅读经典,依据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定义,经典是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阅读的书,经典是每次重读都能带来发现的书。《战略历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沉下心来,相信每一次的重读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战略历程:一部浓缩的经典”的回应

自由行走的月熊 2016-11-26 15:04:06

书中写前三个学派(设计计划定位)是侧重从战略本质的整体视角分析,不去关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而随后六个学派的特点才是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shallyce 2016-09-10 21:41:41
舍得 :想知道里斯和特劳特被摆在哪?翻了一下,定位学派这一章居然没有提到他哥俩!

从学术界的角度上看,里斯和特劳特是不入主流的,他们擅长实践操作。学术界的定位学派主要代表是波特,但里斯等人认为是借鉴他们的观点。

舍得 2013-12-16 09:23:22

想知道里斯和特劳特被摆在哪?翻了一下,定位学派这一章居然没有提到他哥俩!

shallyce 2013-06-27 16:29:24

惭愧,那点看出是我的思想?

Lucifer 2013-06-27 15:45:27

感觉都已经是你的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