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理_认识管理(第4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认识管理(第4版) > 管中窥理
云有心 认识管理(第4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04 15:07:53

管中窥理

现代管理从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管理运动”作为起点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多年历史,假如是以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1912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作为古典管理终结现代科学管理诞生标志算起则刚过一百年。现代科学管理制度真正传到中国可能也就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中国,才不断为国人认识和学习、照搬、套用或借鉴,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发展、变革、创新,大部分公司都是采用“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即使是争议比较大的中国式管理其实也是同时有机组合西方管理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果。

管理,英文是Manage, Manager就是管理者,管理学的定义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社会组织这个范畴太广了,我们常规意义上的管理是针对企业公司的管理。
虽然当年在学校学过管理,但那时候国内院校管理教材基本都是理论概念性的东西,枯燥无趣的很,说实话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实用性,而这些在学校学的理论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指导作用,管理经验基本是自己从实践中磕磕绊绊摸索出来的,虽然也不间断在看管理书,但是基本没有系统性,一直想找套管理学书补补课。读到这本《认识管理》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假如当年在学校里学的是这部管理教材,我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这本书被全球数百所大学作为管理学入门教材(不知中国大学可有使用?),强调可读性、实用性、创新性,放言让学习管理简单、有效率和有成效。第四版内容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加进了许多教师、学生及其他读者的反馈,以众多熟悉的企业、人物、真实管理事件为案例,重实用,每个章节都附有管理者工具箱、案例分析、实用技能;重启发思考,每章完结都有小结、自我评估、道德困境为作业。对于道德困境(包括书中所讲的管理者道德与企业家精神等内容)实际上是我们的教材上很少提及的敏感内容,也许正是我们讲得太少没有把这个问题列入到管理者必须要关注的范畴里,所以才会有把管理仅仅当成谋求私利的权力工具而缺乏责任意识的管理者,才形成中国没有企业家多的是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没有社会责任感丧失基本道德底线的不法商人的格局——当然这只是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之外的道德因素。
正如书的副标题“管什么和怎么管的艺术”所言,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关心的就是这两个核心“管什么”和“怎么管”,可以说知道了这两个答案,理论上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了。不过说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其实并不简单。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还是做不好实际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认识管理不能算合格的管理者。学过并不一定学会,学会也并不一定能在实际中善加运用。这就相当于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知但不能善加运用就不算真正的知。
简单来说,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而且重点是管人,只有沟通协调不了的人——人是活的有主观思想的,没有操办不好的事——物是死的。管理学定义中明确管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就是说: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人的。管理方法、流程的制定者是人,管理的执行者是人,管理的对象是人,所有的管理错误也都是人犯的错误,管理学至始至终贯穿着人这一主体,所以管理学就是管人学,把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都是技术问题。所以管理学的自然哲学命题即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就是最基本命题。通用电器总裁杰克.韦尔奇的观点: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沃尔玛公司总裁也说: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所以做管理只要把人的问题沟通协调好,其他只是技术问题。所有的争议、矛盾都是因人而起,以人为终,这可算作是管理中特殊的以人为本理念。
但关键是要弄明白人的哪些该管和要怎么“管”,该管的不管和不该管的乱管都会导致失误、失败。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信条,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像练武之人,十八般兵刃七十二般武艺想样样精通结果可能都是浅尝辄止,一样也练不成。《射雕英雄传》里的俏黄蓉聪明过人学艺过目不忘,所学多而杂,但终究一流智力却只练就二流武功,傻郭靖天资愚钝不及中人,但一招鲜吃遍天,最终一套降龙十八掌练得炉火纯青,却成绝顶高手。
我的管理理念就是:了解人性把握人性,这是我做管理工作的一把万能钥匙,无往而不利。其实各位先哲管理精英的理论与实践也都离不开人性这个中心,无论是以以抑制人性中恶的成分采用惩罚制度加以控制的为主的X理论,还是以挖掘人性中善的因素采用友善坦诚激励方式的Y理论,以及结合了两者长处的威廉.大内的Z理论,又或者是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或是奥尔德弗的三种需要论(生存安全需要、相互关系和谐需要、成长需要)、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都是围绕人和人性来展开的,而相对而言什么“ABC分类法”“SWOT分析”“戴明质量管理法”“过程质量管理”“MRP”“ERP”等等都只是工具与方法而已,它们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器。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得好可以把一块玉料琢成一件美器,攻不好就会把一块好料变成废料。别人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可以为我所用,把理论与现实日常管理事务工作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收益;方法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成事反而坏事,这就是教训,反面教材。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对象可能效果天差地别,更可能事与愿违,达到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法无定法”,没有规则是天衣无缝的,没有方法是万能的,都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才能见分晓。
再说,对于管理,不同人不同位置,不同利益者各自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公司所有者(俗称老板或董事会)所理解的管理就是执行力,他只关心目标能不能达成,而员工(最终做事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相应的报酬和承认(薪酬与嘉奖或升职)。作为一个Manager,管理者、负责人,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人,要明白老板与员工各自的立场与需求,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达成一种稳定与平衡,可能要兼任多种角色:既是指挥官(团队决策人、组织者)、导师(培训下属)、医生(发现症结,治病救人)、监督员(监督检查团队工作),又是下属,通讯联络员(沟通衔接上下不同部门关系上情下达,把上层的意图与决策传达下去;下情上达,负责把底层的问题与需求反馈给上层)、救火队员(处理紧急突发事件,有必要时直接上场冲锋陷阵,当然这种情况越少越好)、服务员(关怀部门、公司、员工需求,及时排忧解难)、病人(即使是医生也会生病的,自己的缺点病症往往不知觉,或者虽心知肚明但需要专业医生才能医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既要务虚也要务实,能文能武,能上能下,适应种种角色的转换。无论是老板、中层管理人员还是底层员工,都需要了解自己与对方的需求,遵循责任与义务的游戏规则,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书很厚但读起来生动、流畅,不会觉得冗长、枯燥。所以个人觉得对管理有兴趣或者刚入门的管理者很有必要读读这本《认识管理》,对于他们应该是一种“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的幸运。对于有管理经验的此书也可以作为一本管理工具书常备案头,因为书的内容比较全面,很多理念、方法很有启发性。作者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西方学生,所以可能会有很多地方与中国国情、制度、民族性、个性、传统习俗、观念、等方面有差异,所以可以借鉴,不能照搬,相信这点大家都能理解。唯一的缺憾是书中见不到中国在管理学上的案例,不过也不怪作者,中国还处在管理的初期学习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理论,中国式管理也为未能得到公认,没有地位也怨不得别人。

展开全文
有用 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