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随时都是关键时刻(MOT)_关键时刻MOT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关键时刻MOT > 如果随时都是关键时刻(MOT)
湛庐文化 关键时刻MOT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5-03 23:05:38

如果随时都是关键时刻(MOT)

您有这样的经历吗?

1)“对不起,我是你们的老会员了,今天没有带会员卡,我可以告诉你名字,仍然可以打折吗?”
“对不起,先生,这个事情,我无法决定,要问我们经理,可是,经理今天不在。”

2)到电话公司去交费,你也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营业员冷冰冰地说:
“号码多少”,你报上号码,
“89块。”你交了钱,取回找零和发票,离开。
整个过程中,你和营业员的交流不超过十个字。你会认为这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吗?

您有这样的经历吗?

1)一个大客户的第一张订单经过市场、销售、生产各个环节的艰苦努力总算交货了,但某个小小的环节未能把握好,这个客户从此一去不复返。
2)客户电话老也打不进来,等待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放弃了;客服人员成天接电话,连上洗手间都没工夫,还成天被投诉态度不好。
3)客服和销售人员两头为难: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公司不干,不满足客户的要求就更麻烦。干脆躲着客户不去见面,有为难的电话尽快收线挂机。
4)客户调查反映公司员工态度很好,可就是不解决问题,光态度好有什么用啊?

类似的对话,类似的场景,只要你有机会接触那些以服务为主体的企业,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海南航空,中国国际航空,或者海尔,联想,华为,IBM,戴尔,惠普,或者雀巢,光明,宝洁,无一例外都会出现。无论你是客户,还是企业的一线服务人员,在面对客户的工作中所遇到的那些点滴的小事,在这里都有一个高度的,准确的概括的词汇,一个商业社会无法回避的,全新的成语,那就是:Moments of truth——关键时刻(MOT)。
“Moments of truth”这一观念在全球企业界的流行,和前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卡尔森的一本同名著作有关。1986年,卡尔森写了《Moments of Truth》一书,记录北欧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这本书对于“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确立具有极大的影响。什么叫“关键时刻”?卡尔森形容说,在一年当中,每一个北欧航空的乘客平均每人接触五名员工,会对北欧航空公司产生五次印象,每一次十五秒钟,总共五千万次。而这五千万次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公司将来的成败。第一线员工,才是众多十五秒关键时刻中的关键人物。要做到真正的客户导向,公司必须彻底改变第一线员工的角色。不仅仅是销售人员在接触客户时,还有市场人员在接触媒体时,售后服务人员在接触顾客时,每一个时刻,当与人发生接触的时候,都是组织的关键时刻。
牛顿通过做实验得到的科学观点和结论可以启发后来的科学家,但是后来的科学家并不需要一定要重复牛顿的实验。卡尔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以客户满意为企业经营的第一目标”的代表性口号就是:关键时刻(MOT)。当时这个口号还略显陌生,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经过了太多的洗礼的企业,那些接触客户的企业员工,中层领导,那些董事会的成员,总经理,CEO们,再听到《关键时刻(MOT)》这个四个字组合成的词组可能不会陌生了。也许由此你可能认为,我们现在的企业非常重视客户服务,非常重视客户的感受了。我们要求服务人员以客户为上帝,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需求,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然而,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观点:中国的消费者有他们特殊的情况,你给予他们再好的服务,他们也会被低价格的同类竞争产品所吸引,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忠诚意识,中国的消费者不成熟。所有这些说辞,都暗示着一个结论,即使强化一线的客户服务,仍然无法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因为问题出在中国的消费者身上。于是,中国所有大众类型的企业,如银行,电信,邮政,交通运输等等,都存在着大量的投诉,客户不满,也因此,我们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标兵。但是,我们仅仅有一个,两个这样的典型。而《关键时刻(MOT)》,卡尔森给我们展示的全面地,系统地提高2万名一线人员的服务水平的流程和步骤,以及一些价值高昂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都展现在这本的图书中。
20世纪80年代,欧洲航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在众多强手间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卡尔森没有采用他曾经熟悉的价格竞争手段,没有采用消减成本的手段,他认为问题的实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服务行业的竞争就是服务,客户满意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核心。
当时,拥有数万员工的北欧航空公司常见的现象是,所有的人都显得忙乱异常,管理人员有抓不完的检查、监督与控制,忙于各种会议、报表和报告。“正是这样,我们忽略了顾客的感受”,卡尔森问道,“谁留意了顾客的真正需求?”请读者扪心自问一下,这些现象在中国的服务领域的企业中是否并不陌生呢?
  客户匆忙赶到机场,发现没有带机票,回酒店取机票一定会错过航班,将这个困境解释给更换登机牌的服务人员,你认为她,或者他会如何处理呢?当你思考的时候,不能忽略一个前提条件,尽量不违反航空公司的严格的制度,尽量让客户理解并且满意,如果你是服务人员,你会怎么做?
《关键时刻-MOT》揭示了,这个39岁走马上任的CEO如何为自己的一线员工可以完美地处理这样的小事而自豪,这样的小事被卡尔森——航空公司的总裁归类为“关键时刻(MOT)”。也正因为此,在仅仅1年的时间,北欧航空公司就扭亏为盈,从亏损800万美元到获得毛利7100万美元。两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被评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航空公司集体亏损,业绩一致下滑的同时期内,北欧航空公司取得的这个业绩是具备强烈的反差的。

作为推动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改善生活水平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一句话,完全可以用到企业的服务领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为了提高大众的国民素质树立了太多的榜样和典型,我们有劳动模范,我们有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这些荣誉,我们的目的与卡尔森是一样的,然而,由于方法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我们擅长的是号召、动员、挥师、群情激昂、一呼百应的感性运动。但是,我们仍然仅有那么几个标兵,几个榜样,他们的优秀的地方不能被量化,不能被严格的动作分解和工作内容描述,不能将美好的理想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将具体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将具体的步骤分解为可以看到的动作。
但是卡尔森通过“关键时刻(MOT)”的概念来演绎执行层面的分解,有了分解的具体的动作,就有了让多数人快速掌握的方法。因此,并不一定要群情激昂,也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做好事,而且基本上在工作时间都做好事。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达到目的的不同的方法论吧。《关键时刻(MOT)》不仅是方法论,而且是从概念到实践,从实践重新提炼浓缩为新的概念,从公司的基层到中层到高层,把握关键时刻(MOT),迎接关键时刻(MOT),让关键时刻(MOT)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元素,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时刻(MOT)》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战略,现在他是一本书,包括了战略,包括了概念,包括了细节,包括了那些生动的,来自一线的故事,故事中有矛盾,有挑战,有冲突,这就是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关键时刻(MOT)。

展开全文
有用 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如果随时都是关键时刻(MOT)”的回应

喵呜酱 2014-12-29 16:50:32

写的很赞!我们老师让写读书笔记,我选了这本书。您的这篇书评帮到了我!Thans!

湛庐文化 2006-05-08 15:59:46

其实不仅仅是提高客户满意度,更多的是从管理理念的角度来阐述一个企业应该如何以客户为本,就像德鲁克说的:创造顾客比创造利润更重要

Adam 2006-05-06 16:46:31

看起来是本关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工具书,预备6月份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