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是怎样炼成的_创新算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创新算法 > 发明家是怎样炼成的
李帅 创新算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31 12:08:33

发明家是怎样炼成的

提起发明家,我们自然会想到同一个人——“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汗水意味着勤奋,简而言之,天才是勤奋和灵感铸就的。历史上的很多故事能印证爱迪生的话。
勤奋的例子不胜枚举,爱迪生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一生做出了2000多项发明,依靠的无疑是超出常人的勤奋。为了发明灯泡,他花费数年时间,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
灵感的例子,最有名的一个是关于苯环的发现。当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构成,如果苯的分子结构类似甲烷、乙烷,那么它的化学性质应当很不稳定,可是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这使得凯库勒对苯的化学结构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坐在马车上还在思考苯的分子结构,想着想着打瞌睡了,半睡半醒之间,仿佛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衔尾蛇——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灵感来了!凯库勒突然惊醒:“对呀!苯是环状结构!”

爱迪生的这句“名人名言”流传了一百多年,仍被奉为至理名言。
然而,一本名为《创新算法》的书,对爱迪生的名言的做了一次大胆的修正,或者说升级。这本神秘的书来自一个已经解体的国家——前苏联,诞生于很久很久以前——1969年,却在21世纪才公之于众。
书中有一段关于爱迪生的描述:

曾和爱迪生一起工作过的尼古拉·特斯拉写道:如果爱迪生要在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他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判断针最可能在什么位置,他会立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检查每一根稻草,直到找到那根针。
也许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它至少说明,爱迪生会为发明付出近乎疯狂的勤奋。所谓1%的灵感,只是试验的次数足够多之后,“找到那根针”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归根结底,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发明家的印象:我们在睡觉,发明家在做实验,我们在逛街,发明家在做实验,我们在吃饭,发明家还在做实验。突然有一天,一个蓬头垢面的家伙从实验室里冲出来,大喊:“我成功了!”从此,一个发明诞生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发明创新靠的就是勤奋和所谓的灵感吗?
《创新算法》这本书告诉我们,除了勤奋和灵感,发明创新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就是方法!创新的方法!
创新有方法可循?难道创新可以像数学公式一样,一步一步计算出来?
你或许觉得不靠谱,但也别急着下结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所谓的“创新方法”到底是什么。
=====================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带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创新方法论,把研究成果取名为TRIZ(俄语音译)。1969年,阿奇舒勒把有关TRIZ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TRIZ告诉我们,要创新,就要学会下面两个方法:一个是坚持理想主义,另一个是解决技术矛盾。

先说第一个。
坚持理想主义,这是创新的“心法”,它的意思是,创新者在思考问题时,要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寻找代价最小的全局最优解。

举个例子,据说某块地的地下有黄金,要得到这些黄金,怎么办?
普通人的想法是:挖呗。铲子不行上铁锹,铁锹不行上挖掘机。这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利用工具解决问题。
创新者不能这么想!
创新者一开始的想法应当是:黄金自己从地下冒出来了。(我和你的感觉一样,这听起来像在说胡话。我没疯。)
当然了,这个想法实现不了。创新者继续想,黄金受到哪些作用力,才能从地下出来。这似乎靠谱点儿了。沿着这样的思路,一路逆推出答案,每一步逆推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增加的代价尽量小。
为什么要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呢?因为理想结果不会束缚你的想象力,更利于你找到全局最优解。如果你一上来就想到“挖”,你的思路就会被局限在与“挖”有关的方法上,很难跳出这个圈子,想要创新,很难。

为了让我们明白“理想结果逆推法”,书里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水桶装水问题:如何用容积为4L和9L的两只桶从河里提上6L水?必须是精确的6L,不能用肉眼观察来估测水的多少。
先不看答案,你会怎么算?
我猜,你会心算9、4和6之间有哪些加减关系。这种“乱拳打死老师傅”式的解法只能应付简单的问题。
我们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就会找到一个清晰的解答思路。
首先,6L水只可能盛在9L的桶中,于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9L的桶中盛了6L的水,这就是理想结果。
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上一步是9L的水倒出去3L,剩下6L,于是需要一个3L的容积来盛这3L水,这3L容积肯定得出现在4L的桶里。于是问题变成了把4L的桶盛满1L水。很显然,9-4-4=1,只要先灌满9L的桶,然后倒出两个4L,剩下的1L水倒入4L的桶中就可以了。
问题解决了。逻辑如此清晰,不是吗?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从理想结果逆推寻找答案,怎么逆推呢? 答案就是TRIZ的第二个方法——“解决技术矛盾”。
==========================
TRIZ理论包括下面两个方法:一个是坚持理想主义,另一个是解决技术矛盾。
坚持理想主义是让创新者从理想结果逆推寻找答案,怎么逆推呢?这就要用到第二个方法——解决技术矛盾。

什么是技术矛盾?
矛盾,在生活很常见,比如,韩梅梅明天要去郊游,她是个吃货,正在琢磨带多少零食:带多了,拎着累,带少了,不够吃。这就是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方法有很多,比如带上李雷。
技术矛盾的含义也是一样。举一个“万能溶剂”的例子。

爱迪生常常鼓励实验室的年轻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天,一个年轻人兴冲冲的找到爱迪生,说他有一个不可思异的想法:“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剂,就是一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爱迪生听后惊呆了,他立刻反问:“请告诉我,你用什么容器装这种液体呢?”年轻人愣在那里,陷入深深的沉默。
“用什么容器盛放万能溶剂”,这就是一个技术矛盾。

怎么解决技术矛盾?
TRIZ的终极大招呼之欲出!
TRIZ团队搜集了几千个发明专利,从中提炼总结出了一张巨大的表格。表格有39行,39列,行和列的含义相同,代表39种物理量或物理特性,比如速度、强度、测量精度、可靠性等等,表格中央的内容是用来解决技术矛盾的方法,比如分割、抽取、合并、嵌套、预处理等等。
遇到技术矛盾,先查表。怎么查?举个栗子。

养鱼时,我们需要不断的给水中注入空气,为鱼儿提供足够的氧气。对于家庭养鱼来说,用一个电泵就足够了,因为鱼的数量不多。但是,要在池塘里进行工业化养鱼,就需要使用功率超级大的电泵,而且铺设管道十分复杂。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这里有个前提条件,为了保证鱼儿的安全,不能使用能产生氧气的化学物质。
我们用TRIZ表格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增加水中氧气的数量,使之维持在饱和状态,氧气的数量对应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表中第26行/列)。使用电泵会导致设备安装无比复杂,对应的物理特性是:设备复杂性(表中第36列/行)。我们找到第26行(列)和第36列(行)对应的单元格,格中给出了4个解决方法,分别是局部质量原理、反过来做、一次性用品和预处理。看不懂?没关系,TRIZ对每一种解决方法都有解释和案例。
然后,我们就可以从这4种方法中寻找解决方案了。比如,有一个发明专利正是应用了预处理的方法:把氧气在压力下溶解在少量水中,再把这些水从底部注入池塘,既保证了氧气数量,又降低了设备复杂度——压力下溶解氧气的装置比大功率电泵+管道要简单的多。

创新者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有无穷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从哪个方向切入,最难选择。TRIZ表格是在给创新者指引方向。有了TRIZ表格,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比如“万能溶剂”的故事,书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

《少先队真理》杂志把这个问题(用什么来装万能溶剂)出给5~7年级的孩子们,孩子们的一些答案一定会让爱迪生大吃一惊。
答案1:溶剂冷冻保存。(6年级学生)
答案2:溶剂以固态保存。(6年级学生)
答案3:让溶剂导电,像离子一样保存在电磁场中。(7年级学生)
怎么样,这些答案是不是让你也大吃一惊?!

我还是小学生时,学到了爱迪生的这句话:“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爱迪生的年代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现在,我们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天才不仅是汗水和灵感,还要有方法。

时代在进步,我们要跟上。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