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一日,好友小聚,和二位在互联网业工作的姑娘聊起各大公司和大佬。我对搜狐的姑娘说,贵公司战术上屡有佳绩,但是战略上简直一团混乱。何也?不少产品还都不错,如搜狗下面的。但是没有拿下平台性的阵地。如QQ之余腾讯,搜索之于百度,阿里巴巴更是平台多多。新浪玩博客,张老板也玩博客。新浪玩围脖,张老板也卖出老命玩围脖。且不说老实慢人一步,也没见着有什么实质性的大动作。
另一个姑娘说,张老板简直就是混娱乐圈的。他恐怕只关心娱乐吧?
如今读了《十五年》,真如心理动力学说的童年决定一生行为。大老板的背景和创业经历,确实能描出巨头们日后的兴败走向。
还拿搜狐开刀。十五年把搞互联网的分为极客、商人、海龟、VC几类。极客如网易的丁老板,商人如阿里的马老板,我们搜狐的Charles.Zhang当然属于海龟。Charles老早就觉得应该回归掺和掺和英特奈特,于是就去硅谷拉风头。那个年头还是雅虎时代,Charles照猫画虎,事情还就真这样成了。
不过Charles同学和另一只龟Robin的同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李老板已经是“全世界搜索技术Top3的牛人”,回国当然一心一意搞搜索。而张老板天生不是技术极客,也没有特别的擅长和偏爱。所以搜狐做搜索、做门户、做游戏、做地图,现在还掺和SNS和围脖,合情合理,这是其一。
早年创业维艰,Charles作为第一代海龟,还搞神话般的互联网,不留神被围观成了一代名龟。当名人拉风,公司都沾光,省了广告费不说,只要名龟亲自出马,连签不下来的合同无往不克。于是老板以后没事就和娱乐圈混,合情合理,这是其二。
虽然说,日后的兴旺成败充满了天意,但是经历和性格决定命运。吴老师写《大败局》,点出很多企业先天不足,日后难免坎坷。要知道他们会到哪里去,不妨先看看他们从哪里来。
P.S 大家都说作者的文笔不好,至少和吴晓波就差的远。而且编辑、装帧也粗糙,我就扫到了好几个错别字。不过总是“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