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的“去电信化”宿命征程_移动的帝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移动的帝国 > 通信运营商的“去电信化”宿命征程
板栗瓶盖 移动的帝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02 19:08:27

通信运营商的“去电信化”宿命征程

零. 日本移动互联网企业环境
日本由轨道交通演化出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文化,中国的大城市未来会很像日本。移动互联网越往下发展,越需要社会商业环境的成熟度作为配合。高度发达的实体商业对日本的电子商务行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所以日本电子商务行业的增速不如中国快。
日本企业的“加拉帕戈斯综合症”:东芝、NEC、丰田、松下、索尼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公司背后都有着三井这样大财团的身影。财团的成员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交叉持股、互派经理、共同投资、交换情报等方式建立横向联系,于是令日本很容易形成一套独立与世界之外的体系,日本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就是最典型代表。


一. 日本三大通信运营商
1. NTT DOCOMO:坚持封闭的垂直整合路线,注重Android系统
(1). i-mode模式的成功:运营商高度掌握包括手机硬件在内的整条产业链,使用封包交换(packet switch)传输技术,速度比wap快且价格低廉。(wap采用手机拨号上网,i-mode更像专线上网,用户一开机永远在线,将原本以时间为主的计费方式,改变成为以下载量为单位。)
(2). 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间的博弈:iPhone于2012年在日本手机市场份额为23.3%,第一次夺得冠军。苹果以全球通行的手机硬件作为切入口,作为产业链的强势一方牢牢控制手机终端、服务、平台、内容、销售等主要环节,搭建了一套比NTT DOCOMO更简化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并在全球取得成功。同样是强势控制整条产业链,i-mode海外扩张失败,而苹果的ios系统全球风靡,证明了用硬件作为切入口比通过运营商服务作为切入口比简单得多。但是苹果唯一没有掌握的是网络,而只能由通信运营商来掌握。
(3). NTT DOCOMO的差异化定制:运营商掌握着别人都没有的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来支持运营商向周边许多产业去发展。如发行手机信用卡,提供麦当劳优惠券,老人机。


2. KDDI:开放和封闭相结合,致力于建立智能管道
(1). 给予厚望的SmartPass业务:打包出售应用。即用收月租费的形式打包向用户出售App及一些会员服务。KDDI和应用开发商合作,精选500多个应用,KDDI的用户每月交390日元可随意下载这些应用。KDDI根据应用的月活跃使用量,跟开发人员分享套餐订阅收入,按照80%-90%比例分成,高于谷歌或苹果应用商店的70%。
由于运营商的管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运营商和用户解除的点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而SmartPass这种套餐,可以让运营商得以继续维系对产业链的控制,实际上就是争取更多的客户接触点。
全球的App都日渐呈现免费化趋势,因为许多App领域的创业者按照PC互联网的玩法来运营移动互联网,即先圈用户,再找盈利模式。
(2). 投资领域:注册商业投资公司和GREE合作专攻于开发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目标分散在全球各地;风险投资对一些年轻人长达3个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相较于纯粹的财务投资,更偏向于战略投资,可以与本公司的业务相结合。

3. Softbank(软银):完全开放道路,像卖软件那样经营移动互联网
(1). 孙正义投资雅虎,阿里巴巴,在多年前就奠定了国际视野,坚持在全世界范围内投资最优秀的公司,引进最优秀的产品而非都靠自己来开发。形成“时间机器理论”,即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一些国家发展还不成熟时,现在比较发达的市场开展业务,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这相当于回到几年前的美国。
(2). 软银发起价格战(网内打电话免费),连续21个月保持新增用户规模第一,说明市场中较小的运营商是非常适合发动价格战的,这是快速增长的一种武器。但在KDDI也引入iPhone5后,软银的合约机价不降反升,因为市场已经几乎达到平衡,iPhone已经不是差别化的独占产品。
(3). 2008年率先引入iPhone,在日本布设最多的WiFi热点(在频谱不占优势,网络质量引起巨大投诉的时候,没有把有限的资源一味投入到网络优化中,而是提供免费公众WiFi)。软银成为日本第一家数据收入超过语音收入的运营商。
(4). 投资品质略低的公司,从沃达丰到现在投资Sprint:面向预付费低端用户,用价格战逐渐拉动客户增长。


二. 具有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分为近场支付(基于NFC技术,交易量相对较低,预计在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期)和远程支付。
1. 日本独特的Felica的技术在日本的普及带来了许多新兴的应用场景(手机优惠券、手机NFC签到、手机身份识别),这种硬件上的进步大大丰富了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且推进O2O的精准营销。
2. 运营商发展手机支付的原因不仅在于依靠支付本身去赚钱,更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运营商仅仅控制用户手持终端(即手机),金融机构控制商家刷卡终端,支付服务由全家,日本铁路公司等商家来完成,整个产业链严格分工,不进入对方领域。
而中国手机支付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不管是运营商还是银联都希望整个产业链上下通吃,各自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阻碍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高度发达的连锁业态是移动支付普及的必要条件,中国的连锁业态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卡仅在公共交通领域普及,却难以有效渗透待零售、餐饮等商家。
3. Felica和国家主流标准不兼容,欧美发达国家广泛使用NFC标准。Android2.3支持NFC,Nexus S(谷歌和三星联合推出)嵌入NFC功能。iPhone6和iPhone6Plus都加入了NFC功能,但是目前他们还不会向开发者开放NFC芯片的API,且NFC功能只在Apple Pay,即第一方软件环境当中运用。
4. 尽管日本的NFC普及率很高,但人们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也未能给O2O带来爆发式增长。


三. 手机社交网络
1. Mixi:从2004年上线到2010年一直坚持只有得到会员的邀请才能注册成为新会员,在智能手机时代仍坚持会员邀请制已不合时宜。
2. Facebook:于2012年成为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实名制社交属性令Facebook后来居上(大地震的爆发是一个契机)。
3. Line:老牌即时通信软件或者SNS都是面向PC的软件,而在智能手机还上并不好用,给了Line出头的机会。营收主要依靠游戏(还可以增加用户黏性)和付费表情,是微信逐步商业化的参考对象。Line与运营商NTT DOCOMO的合作,设置专用按钮一键通话,老人机上提供去除游戏内购的专用版本。
4. GREE的兴衰:腾讯由社交发展为游戏业务,GREE靠游戏建立起社交关系网络,并不如腾讯那样牢固,在Line快速崛起并进军游戏后,GREE受到的威胁更大。


四. 移动广告:大数据为王
1. 在手机屏幕较小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大数据提高广告的精准度,才可以提升广告的价值,扩大市场规模。
2. 电视广告依旧是整个广告行业的霸主,移动广告更多只是广告主的一个补充,且日本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广告上的投放必中也不会超过30%。电视是被动收看的模式,而在手机上用户是有目的的去看一个东西,所以电视广告天然就会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而比起PC互联网广告,日本移动广告的价格也偏低,约1/10。
3. 日本的移动广告品牌以快速消费品行业居多,其中麦当劳是最大胆最成功的广告主。麦当劳的优惠券业务是日本公认最经典的O2O案例,形成O2O闭环,很好的采集用户交易数据,精准推送优惠券,大大提升到店率和销售额。


五. 具有日本特色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1. 日本运营商采用“双平面套餐”,即设定一个门槛很低的每月流量最低消费,再设一个最高消费,用户在两者之间的资费按照实际用量收取,而不管如何使用都不会超过最高消费。而在中国,到了月底都是用户活跃度猛降的时候,因为怕超额使用流量。
2. 2006年日本实施“携号转网”制度: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使得移动通信市场的的价格战空前激烈。
3. “one seg”手机电视:不需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就可以同步接收家用数字电视节目,且免费。但手机电视不仅是单向传播,还具有互动性,方便许多收费互动业务的展开。
4. “HOPE Pocket Chart”移动医疗方案:医生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患者病历(只有登记过的终端才能连接患者数据库,确保信息泄露),进行批复出院申请等日常工作,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即时通信。另一方面来提升医疗人员出诊效率,利用GPS地图等功能自动帮助医生规划最理想的出诊路线。据推测日本政府将推进“哪里都是my医院”构想,将出现“电子用药记录”以及疾病管理数据存储服务。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