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代背景的一本书_社交红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社交红利 > 应时代背景的一本书
CoffeeLife(W) 社交红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5-29 23:05:40

应时代背景的一本书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中,社交红利(用户,流量与收入)十分醒目和诱人,但红利也非常吝啬,有能力获得社交红利的网站和应用屈指可数。这个现象令人迷惑不解。”此书正是对此问题的细致解读。
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最为显现的事实就是人际沟通的变化,人们的沟通范围借助于社交网络工具迅速扩大,原本联系并不密切的朋友可以通过点赞 ,评论等方式保持联络,生活中看似冰冷的机械沟通实质上可能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频率。
于是社交网络工具的发展带来人们接触媒介的习惯发生改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这些工具如同龙卷风般深刻地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微信,微博等工具成为如今热议的现象。如何认识及运用这些工具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
“现在尽管社交网络们同样都具备着“信息”,“关系链”,“互动”三大环节,但不同的产品,信息流动的速度,涵盖的人群范围与沟通密切程度截然不同,所引起的互动形式,所能承载的应用和服务也不一样,微博越来越聚焦于信息一端,qq空间的各种玩法强调指向于用户关系链的自然沉淀,而微信在无限与碎片,关系链的多种作用下,“互动”会处于极为核心的部分。”
并且伴随着时间的延续,即使在统一平台之上,也会发生许多不同的变化,比如信息,我们会悄然发现尽管信息的保险程度越来越脆弱,可能5分钟一过,好友们就再也看不到了,但它们意外地通过互动的增加而使生命力强劲且漫长。这些细微而奇异的变化,带给了企业与创业团队许多值得思考和利用的不同角度。
以上两段是作者从如今信息变化“快速”的特点着手,介绍了信息变化适应了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虽然信息变化迅速,但是信息发布者通过“互动”将信息的生命力延长。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行为,信息成为分享内容,最终汇集成庞大的洪流,作者提出社交网络承担了“汇聚与分发”的平台作用。
如此庞大快速更迭仅仅依靠过去单一媒体形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而组合媒体也仅仅提供了媒体发布渠道丰富的可能,其中最为关键其实质是媒介权力的变迁,正如作者提到的“这背后折射出媒介权利的变迁,即人们不再信赖过去的权威媒体,媒介诠释的迁移速度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在此情景之下,微博与微信的双双崛起,带来了公众参与门槛的极大降低,每个人的账号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自媒体”账号。自媒体账号的极大丰富,带来评价舆论声音的极大丰富,并继而将带来传播形式与获取方式的变化,推动媒介的改变与媒介权利的再分配。每个有影响力的用户都将变成自媒体,不管时名人明星,已成规模的微博内容大号,微信公共账号,还是普通的用户,都会不断承接着由信任赋予的新的媒介权利。正因如此,媒介内容本身才会出现海量爆发,进而通过媒介组合渠道传播出去。
作者在介绍了社交网络时代工具变化之后,开始讲述了“信息”本质的变化。信息本身是简单的,但报道一条消息只能承载企业的一个诉求,不管是获得流量还是转化购买,但随着互动的延续,但条信息的承载能力又会悄然增加,完成初期所不能完成的职能,另外,信息也在不断自我进化,通过让自己变得不断丰富,让用户和企业的消费,使用的过程变得更简单,这些变化,反过来也开始影响到正在利用社交网络的那些应用。在社交网络中,分享行为是一种快速扩散的病毒,信息的质量本身更像是病毒所具备的感染能力,并使推动信息在人群间二次乃至更大范围扩散的第一推力。什么样的信息更具有感染能力?这些信息为何又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作者在第二章第六节当中给出了答案,即“简单和碎片地状态”,越轻地游戏越容易在社交网络上通过流动地信息实现快速扩散。碎片化地信息及用户保有多个社交网络地特点,也为应用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忘掉自己,追随用户地角度进入更多社交网络。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这理解为推动信息进入社交网络,利用这些网络来拉动产品地自传播。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中信息进化也将成为企业,应用与游戏可资利用的一点。深刻揭示了社交媒体时代用户至上的原则,媒体工具跟随用户碎片化接触习惯调整发布信息方式与时间。媒介权力越来越还给了受众。而信息的质量高低则决定了信息能否在纷繁复杂的海量内容当中产生可观的长尾效应。
信息变化能否顺应受众需求,内容为王依旧不会过时,“在过去传媒中,以优秀的内容与编排来获得用户,这样的做法并不会过时,尤其是在手机上订阅过多,自媒体账号引发信息过载时,精准的内容是吸引用户打开和继续留在用户订阅列表中的最有效方法,而精彩的内容也推动着用户分享,这就进入了一个正循环。”这就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如今的微信公共平台与官方微博的运作问题,随着社交工具的丰富,2013年自媒体力量崛起,出现了如“罗辑思维”,“鬼脚七”等以自媒体为生的新兴力量,他们在自媒体这份市场中收获吸引了一大批人争相效仿,然而忽略了“社交红利”产生背后的原因,众多账号只得开篇辉煌前景暗淡的生存之路。这其中非常大的原因在于社交红利产生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背书”在发生着巨大的作用。这也就是作者在本书的后半部分内容中写到的重点即“流动的魅力”。人们愿意分享的特点没有变化,不同社交网络地推出正好满足了这些基本需求,用户通过自己分享,查看好友分享,分享好友的分享等多个环节,构造了“自己的好友即整个世界”的互动现实,平台自身也享有流动红利。一旦这种分发,流动的作用产生就不会轻易停止,业界企业的利用与进入,会带来更大范围的关注和资源的流入,这帮助着社交网络更快速撑场。微博与微信,都在享受着这种红利。
作者在最后部分(第五章)“将大数据挖掘与重组下的机遇爆发”加入到了“新红利”获取的内容中。这是验证那句“大数据在商业化领域有着更加庞大的想象空间。”。其中分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即“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的战略投资”。2013年4月29日,新浪微博宣布阿里巴巴入股,以5.86亿美元占其约18%的总股份,未来阿里巴巴还有可能将这一比例提到至30%,5月10日,高德地图也宣布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购得其28%股份的消息,成为高德的第一大股东。投资案一经宣布,业界迅速做出解读,认为三者之间最大的价值正式在于大数据的融合:阿里巴巴有着庞大的用户购物喜好,消费能力数据库和商家数据库,新浪微博可清晰地看到用户和什么人群在一起,此刻在谈论,关注什么话题。高德可以准确地标示出用户此刻在哪儿,将要去哪儿。通过对大数据的融合,分析,电商和O2O(线上到线下业务),微博之间联手,背后的庞大生产力呼之欲出。
面对如今数据充斥市场,各大平台之间的合作谈判成为主流,而这主流背后的着眼点就落在了数据的融合。数据在社交媒体时代,是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建立在将数据灵活应用,将数据挖掘出的价值最大化。海量数据精准糟粕混杂,唯独将数据合理的分析,挖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发展。
本书最后还列出了“社交网络中关于未来演进的21个猜想”以及“关于微博微信的基础五问”。本书的作者徐志斌是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资深员工,专注互联网与创业领域。之所以在最后提出作者背景,是通过以上对本书内容的解读,更加深刻的感受此书的应用价值。本书重实践经验解读,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与思考的参考资料。相比功能运用与理论解读显得更接地气,更能启发读者思考。本书是作者多年工作思考与经验总结的结晶,任何一个企业,一种经验都不足以成为全盘指导读者创业发展的全部教科书,唯有多读,多借鉴,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经验之路。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