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13、14、16篇_大开眼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大开眼界 > 第10、12、13、14、16篇
chivalry 大开眼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5-12 23:05:28

第10、12、13、14、16篇

第十篇 Something Borrowed

     副题是:"一项剽窃指控应该毁掉你的生活吗?"

     假设, 你发现一个同事总是跟你穿得一样,不是简单的“撞衫”,而是跟随你整个穿衣打扮的方式,那么你可以控告她(或他)剽窃你的创意,或者干脆起诉她(或他)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吗?

     作者Gladwel就被告知:有一部百老汇话剧“Frozen”,把他在《纽约客》上发表的“Damaged”一文中的人物生活做了原型,并且很多精彩对白被一字未改加以引用。此事引起了他对剽窃,或者更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研究之下,他发现,知识产权法律的立法原则——这一原则事实上已清楚写在美国宪法中——不是简单的“你不应该偷窃”,恰恰相反,这些法律规范的是“在什么情形下你可以偷窃”。换言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来(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正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既能保护发明人的积极性从而鼓励发明创造,也能使整个社会从成员的发明创造中受益。具体到文学、音乐等领域,对前人东西的引用、转化、化用更是频繁(钱锺书《谈艺录》,贯穿全书的皆是此种考据),而且某种程度上正是创新之源,情形更为复杂。他认为,近几十年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过多地偏向了“个人利益”一方。

     开头关于“撞衫”的那个例子并非来自Gladwell,是我对他的一句话“I don't take anything from you when I copy the way you dress”的演绎。这算剽窃否?

第十二篇 The Art of Failure

      在每个时代的竞技体育赛场上,总有一些“千年老二”,较近的,如鲍春来,如吴敏霞。一般认为,他们与冠军选手在技术上乃是伯仲之间,之所以异常大概率地败北,“心理因素”居多,是在”压力“之下动作变形。Gladwell将此种类型的压力之下的失败称为choke——可以翻作”窒息“,或者”失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竞技选手久经训练形成的本能——那种熟练、精准和自然反应——丧失,从熟手变回初学者,招招式式都需想清楚,想得愈多,动作愈刻意,速度愈慢。

      此外,Gladwell指出,还存在另外一种压力下的失败,即Panic(”恐慌“)。一个不会游泳,或者泳技糟糕的溺水者的表现就是恐慌:他会在水里瞎扑腾,并抓住视野里能看到的一切东西求生——救生员或稻草。”恐慌“产生的原因是压力会抹去我们的短期记忆,使得人不得不求助本能,或者求助长期记忆—— 换言之,一个有经验的泳者发生恐慌的概率要低得多。

       产生”恐慌“与”失灵“的原因截然不同。”恐慌“可治,药方是更多练习,累积经验,提高记忆,所谓”艺高人胆大“。”失灵“几乎无解。常说顶尖高手之间,比的是心理素质,是”气场“。我愿意称之为元神。是故,漫画中常见对决双方幻化出各自元神交战,亦不无道理。成王败寇,莫不天定。

第十三篇 Blowup

      副题是:"像挑战者号爆炸这样的灾难事故能怪罪于谁呢?谁也不能。而且我们最好习惯这一点。"

       当年在全球电视直播中,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事后调查发现其直接原因是火箭助推器的一个密封圈存在缺陷,导致火苗溢出,引燃了一个外置的燃料箱。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发现,事件中牵涉到的人都做了规章要求他们做的事——是若干微小的、看起来无害的、勉强能称为“疏忽”的疏忽累计起来,导致了最后灾难性的后果——事件的责任并不清晰,而这一点根植于现代高科技系统所天然具有的复杂性之中。现代系统,由成千上万个部件(流程)组成,它们之间如何彼此交互,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测的,也就无法“管理”的(丰田“刹车门”?)。我们既然无法去除现代系统,也就只能“最好习惯这一点”。

      作者并从人类心理、或演化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很多事例表明,每个人在看待、处理风险时,有一种“风险平衡”(risk homeostasis)的机制——每个人有一内置的风险可接受程度,这个风险可接受程度是较为固定的。最有名的例子即是研究发现:安装了ABS的一组车辆和未安装的另一组相比,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基本一致的。安装ABS自然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也就降低了车辆的“风险”,但因为司机的““风险平衡””机制,他们会本能地开得更快、转弯更猛,“消费”掉了这一部分“风险降低”,从而使得整体风险水平保持不变。(我的一个引申是:虽然如此,这样的改进仍是有意义的,因为增进了人类的自由,在这个例子中是开快车的自由)

      本文可以有一个更耸动的副题:“为什么行人总在斑马线被撞飞?”

第十四篇 Late Bloomers

       (“迟开的花”或“大器晚成”)

       副题是:”为什么我们总把天才与早熟等同?“(Why do we equate genius with precocity?)

       常人认为天才必早熟:只有活力四溢、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才能做出真正有创造性、新鲜的东西来。但这个看法显然不对。天才有早熟,亦有晚熟,且统计结果表明:没有一种更占优势。以画家为例,早熟如毕加索,晚熟以塞尚为代表。

       这两种天才有别,乃因早熟型天才是“天纵其才”,其创作是“概念性”的,不需更多的亲身体验;晚熟型则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们的创作近乎“实验”,需第一手的资料和体会,而且技艺也需一步步磨练。从这个意义上说,晚熟型确实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天才,因为他们年轻时的水准与其后期相差甚远。早熟型是“生”就的,晚熟型则是“养”出来的。

       说“养”出来另有一层意思在。晚熟型选手在前期的市场价值低到“市场失灵”的程度——也即他们无法靠市场来支撑,必须仰仗亲朋好友的资助,靠人“养”,塞尚即是如此,有一个圈子在支撑他。用时髦的话说,晚熟型选手之间的竞争简直就是价值链的竞争。塞尚的资助人中,最有名的是他从童年时代开始最好的朋友—— 左拉。这位“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充任了他的领路人、卫士和导师。

 

第十六篇 Dangerous Minds

      Gladwell在本篇文中讨论的是所谓“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他讲述了这门技艺中几个著名的案子,但看到后半部分,我才发现——他的目的乃是否认这技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所以题目“危险思想”不是指罪犯,倒说的是“画像者”。

      一般都承认:掌握了一个人的特质,则对其在某种环境中如何表现,能做出较有把握的预测——当然例外不是没有。犯罪心理画像则反过来,是通过犯罪场景去推测犯罪人的特质。这里的逻辑错误——我对Gladwell的引申——是:由A推出B,并不能由B反推回A。也即在某种环境下犯下同样罪行的罪犯,其特质,或者更准确地说,其特质的组合可能千差万别。

       Gladwell认为,“画像者”的伎俩与占星师和通灵者无二,其预言总是充满了不可验证、相互矛盾、模棱两可的语言。此种预言自是可做多种解读,即使从概率上说,“画像者”描画出来的犯罪者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特质也有与真的犯罪者吻合的可能——虽然从实际统计数据来看,他们“对”的比率惊人的低。但是, “如果你做了很多预测,其中那些错的很快就会被忘却,那些被证实为对的就足以使你出名”,就人性而言,我们都愿意相信传奇,向来如此。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