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如何玩坏金融的?_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 他们是如何玩坏金融的?
shallyce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27 10:09:08

他们是如何玩坏金融的?

       有些人说世界是部金融史,而金融好像是部八卦史。前不久,浦东金融圈的桃色新闻抢了娱乐圈的头条,现在终于消停了,而持续一年之久的万宝股权之争就像一场永无剧终的电视连续剧,早已没有搬板凳吃瓜的观众,毕竟人们对一件八卦新闻的注意力是有耐心的,何况这没有大团圆的“电视剧”,观众一致表示,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人们对金融圈的八卦从未停止过,上世纪80年代末,天才迈克尔.刘易斯的《说谎者的扑克牌》将所罗门所代表的债券市场翻个底朝天,生动活泼地讲述了金融圈的那些事。其后,更多的交易员“金盆洗手”之后,开始抖露一些金融圈的内幕,而臭名招远的交易员尼克.里森甚至“得意洋洋”地写了一本《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

      2011年,著名调查记者乔里斯·卢因迪克受英国《卫报》的邀请对伦敦金融业展开了独立私密调查,200多位银行家在可能被开除和起诉的风险,向卢因迪克提供了一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卢因迪克的新书《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向广大观众揭露了金融业那些胡作非为的事,他们是如何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那些局外人所不知的内幕

      内幕一:金融业的范围很广,在西方金融界,银行业大致可分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一些不但有商业银行业务,也有投资银行业务,被称作混业银行,具备资产管理、银行、保险等多种业务牌照,有些甚至还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卢因迪克在本书中更侧重混业银行的采访,特别是投资银行,比起“温和”的商业银行,他们更像是“寻找猎物的狩猎者”。金融圈也有些不成文的规定、苛刻的着装标准和内部的等级制度,就像一位律师所说“内部人之间通过一系列微妙的准则或系统相互识别”。

       内幕二:由于金融的特性,金融赋予人们更多的期许,集金钱、权力、颜值一身。作为高收入象征的行业,从刚开始实习的几千英镑到几年后高达近百万英镑的年收入,每年吸引大量的顶尖商学院毕业生加入,操控全球金融市场。这些高智商的天才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遭难,拥有理论物理学或化学博士的宽客设计了一种专门应对违约事件的保险产品CDS(信贷违约掉期),但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充当了罪魁祸首。

      内幕三:即使是在同一家银行,前台、中台、后台所承载的身份角色都不一样,那些一线的交易员根本瞧不起中台(风险和合规部门)、后台(人力资源、财务、法律等后勤部门)的职员。金融城大概有25万从业者,交易员和并购银行家不足金融城5%的从业人数,但吸引力90%的关注目光,其他95%的中后台却默默无闻。在资本市场上,承担风险的人不再是制造风险的人,投资银行通过上市把原本由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的股东,同时还可以部分享受股权期权带来的好处,导致“大而不倒”,最后为风险买单的是纳税人,毕竟,玩的是“别人的钱”。

      内幕四:哪来的安全感,那些在投行的交易员必须在接到人力资源电话的5分钟之内离开办公室,否则就会被公司保安“请出”大楼。金融城并不像局外人想象中的那样,高福利、工作保障、劳资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于短期效益主义盛行的银行业,根本没有忠诚可言,“你离银行的大门只有五分钟的距离”,何来的归宿感?

       内幕五:这属于一个人人为己的世界。金融圈的奖罚制度与实际背离,给负面举动或行为给予奖励,变相引导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就好比,你把最信任你的客户敲诈了一笔钱,然后假装可以帮他减少损失,不过得付一部分的佣金,而实际上你根本不可能帮他找回这笔钱。金融城类似这样的笑话和骗局并不少见。正如格雷格.史密斯在他的《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一书中讲的那样“许多年以前我们就曾指导希腊通过购买衍生产品掩盖其债务问题。既然纸已经包不住火了,那么我们只得告诉对冲基金如何从希腊的乱局中获利”。

       内幕六:恐惧背后的无从选择。很多明知道自己身处“地狱”的银行家,却依然会继续像之前那样在行业中待下去,并不是因为对资本的贪婪,而是因为害怕,这就好比那些痛诉体制工作有多么却很少离开体制的公务员一样,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出自精英阶层的银行家要想保持同质量的生活,后代受到精英的私立教育,除非他们没有孩子。金融界可没有诗和远方,你必须保持7x24的待命状态,甚至牺牲爱情和婚姻。

                                                    进入死循环的金融史

      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指标分析经济发展周期的存在,银行家也以宿命的观点告诫大家“金融危机跟我无关,这是历史必然发展的结果”。银行家从为金融危机承担过任何责任,银行家当然也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雪崩的一瞬间,没有一篇雪花是冤枉的。即使如此,没有退出机制的银行机构要说自己也是受害者,实则冤枉。

      卢因迪克在本书的末尾指出“我始终相信将全球金融系统的问题归结为个体品性的差异缺陷是无益的”,问题出现在系统本身,即全方面的金融和货币体系。随后指出了实现改革目标的4个方面:首先,银行被拆分为更小的业务单元,避免大而不倒;其次,银行不得同时从事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业务活动,特别是混业银行;再次,银行不允许搭建、销售或拥有过度复杂的金融产品,以保证客户对其产品的了解;最后,奖励机制文化应当与银行的价值取向相一致。

       然而,这些看起来简单有效的举措其实没有鸟用,“整个西方民主社会都没能为我们时代最紧迫和棘手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无论任何政党,“在他们看来,政治不过是一场游戏”,像蒂莫西.盖特纳、罗伯特.鲁宾、劳伦斯.萨默斯等美国财政部长,甚至像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那样,卸任后担当混业银行的顾问的收入比他所服务的国家更高,“政治事务和国家公职正在由原本对金融行业的制衡性力量变为个人进入金融世界的跳板和捷径”。

       回到本书开头的片段,全球金融运营就像进入无人驾驶模式。

                                         最后的焦点:女性与金融界

      卢因迪克承认人们的焦点在金融行业的女性,但他否认是针对性别的差别化,认为现存的问题来源于结构性冲突和激励倒错。但不否认的是,金融界一直以来都属于男人的世界,即使在相对公平的职场氛围下,女性职员依然承担许多非议,凭借出色的社交技能和出众的颜值,依附行业大佬的存在,固然能使女性游刃有余,但集才华与美貌一身的职场新秀也不少,即使如此,性别似乎对于女性而言犹如无形天花板的存在,总有些显失公平。
对女性更多争议的焦点在于颜值经济学盛行的金融界。集金钱、权力和性三位一体的金融业,男性与女性之间闹点绯闻并非易事。无论是在国际金融机构还在银行界,与性相关的娱乐头条并不少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前国际基金组织卡恩的绯闻不断。

       美国作家约瑟夫.爱泼斯坦写了一部严肃学术著作《八卦:并不浅薄的爱好》,八卦有助于揭露丑闻,还能促进我们的健康和友谊。与此相比,卢因迪克的新书《胡作非为》是从私密调查的角度真实描述了一个毫无安全感的金融时代的种种黑幕,但谈不上严肃的八卦读物,但至少能让我们这些局外人偷窥他们的苟且之事,即使我们也无能为力。

       推荐阅读《胡作非为》 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本文发表于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citicpub),原文有改动!

       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转载!
       

他们是如何玩坏金融的?1

展开全文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