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候机时看了一半,回到家看完另外一半。速度很快,因为结构实在太简单。
先在几个案例的导入之后,展示了论点:企业需要与消费者建立“共情”联系。(类似有效沟通中的同理心)
然后,无数支撑这个论点的案例铺天盖地而来。没有层次、没有分类,就这样用平行的案例支撑出一本书的厚度来。仿佛是怕案例不够,在不同的章节里,哈雷、耐克还不得不客串出演多次。后来案例实在太多,理论却没有继续深入,脑海中不知不觉响起了羊羊羊、猴猴猴、鸡鸡鸡、狗狗狗、猪猪猪的画外音……
全书的亮点在19-21页,那个地图-版图的比喻非常精确地说明了企业缺乏共情的现状。因为身在大型企业,对此也颇有切身感受。
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环境。作为一种理念的宣传,如果能说明实践中碰到的困难和具体实施的程序,如果能有这种理念在不同环境下副作用的说明,如果能少些那种某某公司采取了这种理论然后过了一段时间销量增长多少多少这种缺乏科学实验常识的论据,会比单纯堆砌案例更能说服人吧。
另外,刚想夸一下湛庐文化终于摒弃了封前那傻气的“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体验”说明,结果看到后面发现,原来只是被挪到封底去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