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功耗优化的深入,专用加速引擎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中。基于CPU的开发确实降低了门槛,提高了开发效率,但是硅片和功耗的利用率并不高。当CPU的主频开始停滞不前,多核编程模型也并未有本质飞跃的时候,专用加速引擎开始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崭露头角。金融领域就是其一。
而对于追求速度的高频交易而言,需求就更加旺盛了。不但要快,关键是比对手要快,这样才能盈利。于是速度成了高频交易的关键。但是高频交易本身依然是是个新鲜事物,而在资本逐利的竞争下,也就谈不上学术的共享,也不会有什么专利,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秘而不宣。
《高频交易》一书的新近出版确实为大家提供了一窥其中的机会。从原理到模型,再到具体的应用(各种市场),都一一道来。对大量的数学模型,也大都点出了其经济学含义。对于进一步的研究者而言,书中的文献列表(多达20页)和精炼的综述,都是非常好的起点。
但是当我读完全书后,不得不再次认同“占领华尔街”运动了。如果说VC尚且有价值发现的过程,那大量的金融交易的实际价值是颇值得商榷的。
提供流动性,降低市场的无效(价格更快的反应所有的信息),这大概是我可以想到的高频交易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但是,基本上这是个零和游戏,你只是通过市场无效,实现了财富转移而已。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在基础建设上,尤其是大量的超级计算机和算法/程序开发人员。这么多的钱投入,只是实现了财富的转移,而非创造新的价值。这确实是大家对金融业的诟病,尤其是衍生品泛滥的今天。当然,我们似乎也很难回答,到底金融市场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适的呢?(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对冲风险,实现资产高效配置来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