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影子银行”是个较为生僻的名词,但关注财经类新闻的朋友,对“影子银行”一词一定不会陌生。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影子银行经常成为专家们谈论的话题,但最普通读者,这听的如同云里雾里。
“影子银行”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这个定义对普通人来讲依然是天书一样的名词,说的通俗点,“影子银行”就是不是银行,但能同银行一样,给经济体提供信贷的信用中介。再通俗点,“影子银行”不是银行,但能像银行一样给其他经济体提供资金。“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看过宋鸿兵老师《货币战争》系列的朋友,对“影子银行”应该不是很陌生。次贷危机之后,“影子银行”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热门话题,经济学家谁要是不说说“影子银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经济的。
“影子银行”有银行之实,而无银行之名,也不同银行一样有专门的监管体系,但影子银行提供的信贷总额数量十分可观,因不易监管,因此也没有影子银行产生的确切的信贷数额,也因为因子银行的存在,传统的M2指数已经确切不能反映广义货币的量。再加上次贷危机后,由影子银行引发的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使得金融产业与相关的监管部门不能在小视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子银行的监管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一书应用而生。本书的作者阎庆民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研究员。是专门管理与研究银行监管的学者型领导,这样的作者所写的文字,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位作者李建华博士,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部主任。是在实践操作层面负责影子银行的具体监管政策的。因此这2位作者的作品,对于关注影子银行监督的朋友来说是非看不可的著作。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一书,先从概念入手,介绍了影子银行的概念,表现及分类,以及影子银行的历史沿革与产生变化的原因,之后对世界各国存在的影子银行的异同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阐述了影子银行监管的必要性。之后的一章,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归纳,并特别解释了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动因、作用与影响。之后介绍了我们以纳入“三会”监管的各种影子银行的业务,并对各类已监管的业务的历史沿革、发展动因、市场规模、风险特征、对这些业务中属于影子银行的部分进行了判断,然后再阐释这些业务中影子银行的运作原理,并对这种业务的发展趋势与国外相关业务进行了比较。内容可谓具体详实。之后是“三会”之外,属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监管的各类有影子银行性质的金额业务。这些业务包括典当、担保、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小额贷款、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阐释的方法与“三会”监管的业务相同。之后补充了当前不受监管的类影子银行机构与业务。
全书的最后综述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学和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虽然是建议,但也大致可以看出影子银行以后的监管趋势,是全书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是一本学术书,但读起来却并不十分的枯燥,论述的内容十分严谨,是了解影子银行相关内容的必读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图书的选题把握的很好,全书的排版、印刷、装订都很出色,就是价格稍贵,不过没办法,谁让这是本学术型的书,受众比较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