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成了?这里有恢复信心的大招——Leo鉴书248_金融的背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金融的背叛 > 经济不成了?这里有恢复信心的大招——Leo鉴书248
leo张大志 金融的背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3-27 22:03:31

经济不成了?这里有恢复信心的大招——Leo鉴书248

人口红利消失、经济下行、崩盘风险增加,下一步怎么办?
别误会,说的并非现在,而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
本书就是给出恢复经济信心的解决方法和大招。
虽然现在情况可能要好一些,能好到哪儿就不一定了,也未必就不会再遇到问题。正因如此,本书才特别值得一读。

01.如果情况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多半因为它本身就不是真的——远离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由欧文·费雪在1982年发展成熟 。就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也就是理财时不该只看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关注“钱”购买力。
很遗憾,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让这种幻觉发展到一个极致,人们经常误把“数字”的增加理解成是“实际购买力”的增加,这从某种程度上为金融骗局打下了基础。如果你感觉这点儿不太好理解,想想国民党在1949年之前发行的“法币”就可以了。

02.合理化金融从业者薪酬有利于恢复社会恢复信心。
书里提到,在美国金融从业者只占到人口的10%,但是却分享了25%的薪酬——金融高管的贪婪完全暴露无遗了,他们并不值得这么多。
有人说高管要面临很大风险,所以得多拿钱。作者则认为未必,一个销售额10亿公司CEO承担的风险,肯定不是销售额1亿元中小企业家的10倍,但是薪酬通常可不止差十倍。同时,要记住100亿规模 对冲基金的操盘手,赚提未必就是规模仅是其1/10同行的10倍,说白了就是花大钱赚小钱的事情经常发生。
高管除了基本薪酬很高之外,还有个金色降落伞机制,无论经营状况有多糟糕,高管都会被给予一笔很高的赔偿金,然后走人。
作者还提到一个令人比较担忧的现象,金融高管的奖金虽然减少了,但是基本薪仍然非常高,与此同时机构则更加脆弱。
至少应该按创造的价值拿年薪——这样也许合理一些。
通往地狱之路,常由善意铺就。解决问题还是得在点子上才行。

03.董事会应该起到真正的作用
很多时候,董事会在危机中未能保护其本应代表的股东利益,可他们却很少因此受到惩罚,多数情况下啥都不会损失。
从根本上讲,公司董事的首要责任是种信托责任,目的是确保管理层的建议、风险管理以及企业的发展与策略是有利于公司整体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意思好像越来越淡了。
有个朋友在信托公司,给我讲过信托是怎么来的:
中世纪打仗,出征也许就回不来了,于是领主或者将士就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自己信任的人(很多时候是当地牧师)。如果本主能回来,原物交还,负责管理的人会拿一点儿佣金;如果人回不来了,负责管理的人要在本主孩子成年之后把财产转交——这就是信托责任的真正由来。
有“信”才能“托”,当下的感觉是金融机构“信”基本上木有了,也许正因如此董事会成员才应该起到作用,将独立性、胜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而不是一只眼睁,一只眼闭,任人唯亲之外还拿高薪。

04.政府适当而非过分介入。
本书作者还不同意政府接管要倒闭的企业,理由是:
政府通常都不知道如何介入企业管理,他们习惯于独揽,但问题是上市公司里,即使政府是大股东也得尊重其他股东的意见,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应该解决的问题是:
如果让习惯发号施令的公共部门接受公司民主,并且以身作则。
作者还提到亚洲公司治理的通病,
缺乏透明度、规则不清楚、权责不明。
这也是保守投资者对投资当地国企不太有兴趣的原因,那里面领导才是老大,公司利益只能靠边站。
书里还提到了加强监管,旁氏骗局的原委,黑石大战,作者还认为比特币是场新的旁氏骗局(这个我非常同意),结构产品评级并不可信和金融中的道德问题。

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下面这句:
最高的智慧,其实讲究的是简单明白的沟通,正所谓大道至简。坦诚率真的品质是一种道德境界,学校里往往是学不到的。
个人感觉本书可以算是一本全面了解金融的入门级读物,读起来易懂且压力不大。
这应该得益于译者劳若珺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