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你就输了,娱乐时代的话语结构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认真你就输了,娱乐时代的话语结构
[已注销]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3-10 20:03:58

认真你就输了,娱乐时代的话语结构

还有什么是不能被娱乐的?

波兹曼在这本《娱乐至死》里似乎在轻声的拷问自己,也在质疑整个世界,被电视文化传染的世界。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八年了,如果他能看到这个世界在这八年里关于媒介关于传播新的变化他可能会惊讶于异军突起的互联网文化以及它对人们认知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本书写于里根当政的美国,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新媒体对人类认知方式的思考。而现在,这本书再一次被赋予新的价值,当我们再一次站在了新媒体的面前。

两个预言

书的一开始给出了英国作家奥威尔和赫胥黎关于未来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预测:前者认为我们的世界会被专制毁掉,而后者则说我们很有可能败在我们所喜爱的事情以及过度的自由上。奥威尔说对信息的限制(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会使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进而走向萎靡。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刺激,无趣,欲望,无规则的感官文化。
在我看完这本书再看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处在一个多么奇特的世界,充满了感官文化也充满了受制文化。看来我们的统治者们造就拜读过这本有些年岁的书了。通过文化限制避开责任和质疑又通过感官文化娱乐大众。
作者在一开始就给出了鲜明的个人观点,在美国,赫胥黎的预言无疑是准确的。而在中国,像上面所描述,情况可能会复杂的多。文化本身是不可描述的,而通过一定的媒介(从口口相传到印刷文字到如今的种种)具体展示出来之后,它可能会展示出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或好或坏或之前已被设定或是不可预料般的出现。通过观察这一系列的现象,波兹曼给出了自己媒介即隐喻的观点,即文化的特性会受到传播手段的影响。作者举例道,在非洲西部的部落里,解决争端的方式就是部落首领根据当时双方的情况想出一句谚语(因为没有文字,这些内容都是口口相传)来处理,而双方都非常服从并且感到正义被伸张,而这一切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美国的法庭里。在印刷时代,文字被赋予的权利和权威远远大于口述甚至也大于人类本身。

缜密的铅字

为了和电视文化有所比较,波兹曼从“五月花”号在美洲大陆靠岸开始回顾印刷术对整个近代美国的影响。从最开始的引进英国出版物到美国本土报纸的产生,一直到十九世纪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公共事务是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而且这种形式日益成为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印刷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严肃而理性。印刷语言里不可能出现完全没有意义的文字,因为印刷物上的文字,除了意义以外还有什么用处呢?在阅读的时候,读者本身是孤立的不受任何其他观点影响的(而社会心理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观点是多么容易的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他人观点的影响)。文字本身是冷静的,也是考验读者智力的。
阅读意味着你要顺着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很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读者还要能发现谎言,敏锐的察觉到作者措辞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反驳作者。除此之外,在众多观点中根据自己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是一件考验人的活。
伴随着这种文化兴起的,是美国的演讲文化。由一个新英格兰农夫发起的旨在传播知识推行普通学校的“学园运动”让演讲厅遍布美国的各个角落。这时候的演讲语言,也是印刷语言的衍生。所以林肯的演讲稿从来没有奥普拉的脚本好懂,也不会如电视节目有趣。
但是我不得不说,波兹曼在面对铅字文化的时候,表现出了过于青睐的态度。印刷时代的人们几乎是没有像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盛行的娱乐文化的,所以他们能够花七个小时听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而那个时代的低效率以及封闭性或许是只有那个时代的当事者所能体会的。同时,印刷物里也充满了大量的煽动非理性的产物,比如用于政治宣传的小册子。此外,出于对读者本书素质的要求,很多话题或者事务大大的降低了可参与度,就像如果你不是从早上道格拉斯进场那一瞬间就开始听他的演讲你可能对后面林肯的几小时的辩论会一无所知。但是,我只是说波兹曼是过于亲睐,并没有否定理性思考对读者素质要求以及高可参与度。而这些,恰恰是被之后的电视文化所分崩离析的。

像一句广告

如果说书本是古板严谨带着老花镜的老师,一行一行,一页一页的把这个世界理性的展示给你,那么电视就像是一个小时候和你玩躲猫猫的伙伴。他一直在逗你玩,你却一直在笑,然后他也在笑。
电视广告是电视文化最鲜明的代表最”骄傲“的产物。我说的是电视广告,实际上,广告在印刷时代所呈现的形式和组织方式和如今的电视广告完全不同:
“在纽约长岛的牡蛎湾,有一个很好的漂洗作坊,可供出租或出售。此处亦可作为农场,有一新造的砖石房屋,旁边另有一房子可作为厨房和作坊,有粮仓,马厩,果园和20亩空地......有意者可向纽约的威廉姆·布莱德福特询问详情”
上面这则是1704年的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本质上它和今天的房地产广告并无差异,但是形式上我们找不到任何的相似。实际上直到19世纪末,美国的广告里除了文字别无它物。而伴随着电视的普及,事情完全的发生了变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以现代电视广告的方式出现,而人们对知识,真理和现实的定义从印刷物转向了电视并且毫不察觉的接受了这一切。光影交替的彩色屏幕和握在手中的遥控器与其说给了人们选择的自由和欢乐,不如说引诱人们加入了一场博弈。
电视上每个镜头的时间大约是四秒,我们的眼睛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而慢慢的,我们习惯了这样不休息的状态。为了抓住这仅有的四秒钟让观众更持久的停留在自己的语境不按动遥控器,所有电视制作者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最短时间内获取注意力。那么通过电视让自己的观众阅读无非是一个很蠢的想法,四秒钟大多数人是不能通过阅读得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信息的。甚至连听,也显得太消耗时间。所有的电视节目,就算是新闻,都不是为了让人读,也不是让人听的,是给人看的。你不用开动大脑,也不用有背景知识,甚至不需要自己要表现什么样的感情,图像会抓住你的眼睛,而背景音乐会告诉你是该开心愤怒抑或是平静。所有你要做的,就是坐在电视机前。
娱乐本身确实没有错,错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被娱乐的了(在我们的国度里,可能政治和宗教是唯一的例外,但好像我们的民众也不是太有兴趣关心他们)。从历史到经济从教育到情感,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前所未有的电视节目。婚恋被改装成最适合电视节目呈现的方式作为娱乐,历史被用娱乐的方式来陈述,而国学,再一次被唤起竟然也是因为和娱乐扯上了关系。
波兹曼提到一个词叫做“假信息”,指的是那些流于表面,没有根据,毫无关联易于被误解的信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误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从火箭升空到座头鲸的生活习惯,从股价上涨到基尼系数,我们通过一条条的新闻拥有了宽广的知识框架,然而这一切真的有必要吗?他们又真的是事实嘛?假信息让人增加了娱乐也背离了现实。因为几乎所有你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经过电视加工以一种符合现代人认知特点的娱乐方式展现出来的,通俗的说就是“浮夸”。而要达到娱乐效果,降低认识门槛,信息相对独立,然后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观众思考。所以你很轻松的“足不出户,纵观全球”。
思考无法很好的在电视上呈现,就像你无法忍受宗庆后在《对话》里说出容我想一想然后全场安静五分钟的情形发生。抛开那些纯娱乐的节目不说,就连在这样看上去有理性的电视节目里,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滑稽的事情。开场之后每个嘉宾简短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主持人中间加以没有实质的串词,每个嘉宾很少或者几乎不会对别人做出实质性的回应,他们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表现能够赢得掌声而不是引发思考。就算有嘉宾想要对某些观点做出评论,这个想法很有可能在到场的嘉宾轮流发言以后变得不切实际,因为观点太多而观众很有可能已经忘记了你想要回应的观点。而且,在节目里宗庆后他非常急切的想要告诉观众自己是个民族主义者而别的嘉宾可能会想说明自己公司的表现和立场。整个过程不像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讨论,没有论点和反论点,没有有根据的假设,没有阐述没有解释,最重要的,他们甚至不需要思考的时间。与其说这是智慧碰撞的节目不如说是场讨论秀。
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现在的主持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好....现在.....。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就是当今电视文化的精髓,主持人用这句话让自己前后的内容分割开来以免刚转台过来观众因为听不懂而离开。在电视的时态里没有过去时,你完全不需要知道过去这个节目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将来时,因为吸引注意的东西电视制作者已经为你制作好了。如果你一定要尝试思考一下,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前后矛盾的节目,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逻辑关系。

click,click & roll

 在我们就快要适应了电视时代话语方式的时候,新的互联网时代再次来临。眼前的屏幕只是从电子管变成了LED,但是同样有着很大的差距。互联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电视时代的人们对印刷时代话语模式的怀念和追求,我们重新从俊男靓女的彩色画面里回到了文字的时代,似乎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就到来了。
然而事情完全不是这样,首先互联网诞生的最初扮演的是电视的补充物的角色,只是新的电视形式。而现在,尽管你可以把你的电脑当做一台电视却没有再愿意这么做了。因为新的互联网话语方式已经出现,和电视文化有着很大的差距,然而,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首先,尽管有着相当一部分的文字内容,但是这个以电视方式运作的新媒体还是被植入的电视文化的某些精髓。它不可能像印刷时代的文字一样理性而严肃,甚至,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文字。作为理性在互联网上的最好表现形式之一,博客,也没能给人任何的严肃和理性感。一篇博客的文字不要超过一千字(所以辛苦看到这里的读者了),否则你的文章根本不会受到很好的待遇,这是我在各种写手给出的博客撰写建议里都会看到的一句话。难道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有理性的思考一千字了?阅读习惯可能有一些关系,但这主要和互联网的表现形式有关,网页总是太好看,广告总是太容易让人一不小心点进去,而博文里经常会有相关的超链接,你太随意的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或者不想看的东西,同时你也太难集中注意力。这个观点可以被一个事实所证明:很多的人在阅读一篇较长文章的时候,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手机阅读。用手机阅读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里你的屏幕里只有文字,会帮助你更加专注在文章里。
同时,博文的写法也在向电视广告的方向发展。最容易被传播的文章往往不是理性分析的,而是很好的煽动情绪的文章,此外文章的结构也要尽可能的独立各段之间尽量不要有逻辑关系,反应在具体问题上就是那些独立的小段子或者星座运势以及名言警句经常很大范围的被转载和阅读。不需要任何的背景知识,尽可能短的句子就能表达意思给人娱乐,单纯的传递信息几乎不需要思考,所有的这一切,都和电视一模一样。有人说中国人喜欢看结论而不喜欢看事实,我想说,全世界上网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然而网页阅读的时代已经在没落的边缘,抓虾,鲜果这类提供电子阅读服务的公司已经举步维艰,RSS的未来也看不到任何的光明。我们从文字的时代渐渐的走向读图时代点击时代。读图是电视文化的延伸,而点击时代则是互联网独有的产物。如果说电视只是用来看的,那么网页只是用来点。从网站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唤起用户的手指点击一个链接对他们来说有着最实际的意义。所以在设计的最初,每个网页里就已经安排了无数的活动的按钮,他们挖空心思想出诱人而具有煽动性的超链接标题,只要你一点,他们就赢了。click click的声音对于他们就像是钱币掉进存钱罐那悦耳的声音。
奇怪的是,我们也确实的不停的在点击,在各个网页之间切换的时间远远超过你停留的时间。而我们也未曾想过我们在点击什么。我们每天不停的刷豆瓣刷人人刷微博,只是机械的刷新,每次刷新却又伴随着某种失落,内心也曾困惑过究竟我们期待刷出什么来。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出现了,你出于本能的点击进去了,然后又会有新的可以点击的链接,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只是因为吸引人。而且到最后,对你来说,这些信息除了娱乐没有任何价值,而你,还在把这样的点击当做认知世界,发现真理和事实的唯一方式。
尽管我们可能不想承认,我们还是在默默的学习这种新时代的话语方式。我们在努力让我们的每一句话独立而有娱乐性,就像陈奕迅在歌里唱的那样,要活的像广告,因为不会有人想听你唠叨,这样才能变重要,也不会有人因此觉得你无聊。一百四十个字的空间我们要绞尽脑汁让自己不在下一次刷新中被翻页被忘掉,我们穷尽所能把话说得有噱头能爆料,要让所有的人都能看懂。
“认真你就输了”,这是这个娱乐时代最好注脚,面对所有被娱乐的信息,真的不用当真。但愿在天堂的波兹曼最好不曾知道现在发生的这些,但是或许他可能早就已经遇见了。因为在书的第一章他便提到:任何稍稍了解人类交流历史的人都知道,每一种思想新工具的诞生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虽然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虽然究竟平衡是不是存在尚未论证,是不是有得必有失也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或许除了等待,像波兹曼所说,就是思考了。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