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宇宙行之前 ——《背水一战》读后感_背水一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背水一战 > 成为宇宙行之前 ——《背水一战》读后感
yuyu282 背水一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27 03:02:19

成为宇宙行之前 ——《背水一战》读后感

        犹记得入行培训时,讲师问大家选择工行的理由,不少同事回答,因为工行是宇宙第一大行。的确,早在2012年,工行的总资产就达到了世界第一,而在此之前,她的存款、市值、盈利均已问鼎全球同业,不愧是“宇宙行”。然而,不到20年之前,工行与中行、农行、建行一起,曾被西方媒体称作“技术性破产的银行”。1994年,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值仅为4.37%,远低于国际标准;1999年,四大行不良贷款高达50%,扣减不良贷款后净资产为负,已经达到破产清算的标准。
        古人用“背水一战”形容军队在绝境之中为求生而进行的战斗。而1998年,中国银行业也开始了一场被温总理称为“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股份制改革战役。《背水一战》一书记录了从1998年央行第一轮大规模救助开始,直至2006年工行成功上市为止,历时8年的国有大行股份制改革的历程。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高层的改革决心,看到了专业人士的运筹帷幄,看到了银行家的开拓进取精神;然而,正如我们在任何一本公正的史书中能看到的一样,我们也看到了这高耸的改革丰碑之下,是大裁员中离行员工步履蹒跚的背影,是千亿外储注资时舆论场甚嚣尘上的争议,是各监管部门之间无休止的博弈。“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经济下行时期,有必要重温20年前的惊心动魄,那不仅能给我们力量,还将带来智慧。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20年前的3个瞬间。

第一个瞬间:离开银行的时候
        工行巴林左旗支行前员工吕景玉放下了笔,默念着手稿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别忘记我的过去,珍惜您的现在,去努力拼搏、创造一个辉煌的工行吧”。这篇题为《离开银行的时候》的文章,记录了巴林左旗支行撤并时人们的惊惶失措。几天前,他和同事们聚集在工行大院内,大家为市行工作组让出一条通道,这条通道通向空空如也的会议室。在这间会议室里,巴林左旗的员工们曾经举行了16次年终决算,举办了11次的庆功宴,畅饮过数以万计的庆功酒,多少人曾经在此喜悦与沉醉。那天,人们极不情愿地走进这间会议室,在这里,它们将得到自己的单位被撤销的正式通知。吕景玉是这么描述当时会场的:

        “市行领导坐在主席台上,用一种十分复杂的目光同大家对视着,一分钟、两分钟。。。领导终于说话了,声音是那样轻,然而分量是那样重。。。接着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后边究竟那位领导说了什么,谁也没记清,只希望这一切是假的,是梦中的事,梦醒后,虽然出了一身冷汗,但明天我们仍会高高兴兴的上班。”
        领导的话就如同一支笔,慢慢地涂掉了包括吕景玉在内的支行员工十余年的奋斗与青春,并且写下了这样的历史:“巴林左旗支行连续5年亏损,根据工总行减员增效,撤并机构的文件精神,报请内蒙分行批准,从今天起,工商银行巴林左旗支行正式撤销。“

        据统计,从1998年开始,4大银行将大约110多个省市区的一级分行与所在城市二级分行合并,并对10%-30%的县级城市子行进行撤并和调整。1998年-2002年,四家银行共精简机构5.5万个,占网点总数的1/3。2002年末,四大银行累计精简人员55.62万人,其中,正式职工精简总数35.08万人。在这组无言的数据背后,是数十万生动的人生悲喜剧。客观地说,银行对离、退员工的安置措施是好于大部分企业的。然而,青春无价,选择也不能改变。不论如何,正是这些人的断、舍、离,才造就了后来轻装上市的国有银行。

第二个瞬间:巧解危局
        2003年12月的一个夜晚,北京成方街32号中国人民银行大楼的行长室里,周小川正在构思一个巧妙而大胆的计划。这位10年后被誉为“世界最佳央行行长”的中年人,此刻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快让四大行由“技术破产的银行”变成“干净的银行”。财政部不可仰仗,当时中国财政是赤字状态,而且1998年财政部刚刚为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靠四大行自己的利润消化历史包袱难免旷日持久。人民银行直接出手救援,一方面有违法度,另一方面也有引发通货膨胀的隐患。面对几乎无解的死局,周小川设计出了动用4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成立汇金公司,然后注资四大行这一 “曲径”。
        “汇金方案”不仅快速破解了现实的难题,也规避了当时法律的限制,可谓巧解危局。然而,它仍然难逃舆论争议。首先,是合法性的争议。有人认为,由于我国实行强制结汇,外汇储备对应的是人民手中的人民币,既然动用国家财政尚须人大审议、批准、监督,那么直接动用人民的财富更应该进过充分的讨论和授权。其次,是货币化的忧虑。有人说,如果央行在进行救助时不进行减少货币供应量等对冲措施,那么投入外币和印刷本币一样,都会造成通货膨胀,是对全体人民币持有者的盘剥。如果进行了对冲,那么由于人民币投资减少,经济在未来将面临困难。不论如何,货币化的成本必将由人民承担。面对这些争议,央行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时任外管局长、汇金董事长郭树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面对代表质疑时坦言:“原来财政部管理的国有资本和当年利润现在全部冲销后,资本金变为零了,现在只有汇金了。”言下之意是,如果没有汇金注资,银行就破产了。郭的发言很坦诚,甚至有些乞求原谅的意味。然而,真正的改革往往就是从认清残酷的现实开始的。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将这称为“硬的现实”,他说道:

        “如果你判断补救方法好坏的标准是老百姓的利益是否受到牺牲,那么,一旦老百姓的利益有一点点被牺牲的话,就说这个方案是坏的,那就没办法了。因为这个窟窿总是要由老百姓来补的,这是硬的现实。”

        在争议声中,汇金公司累计为三大行投入了600亿美元外汇储备。加上其它途径的投入,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起向3大行投入了8956.7亿元资本金。截至工行2006年10月上市后,3大行市值合计15191.8亿元,汇金方案不仅加速了银行改革,而且没有损失。


第三个瞬间:次级债博弈
        2004年3月,当得知保监会出台了限制保险公司购买银行发行的次级债的《关于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定期债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时,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一定是震惊甚至愤怒的。保监会一纸《通知》将使得次级债最大的买家——保险公司只能购入800亿元银行次级债,而四大银行原计划发行3000亿元。允许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是刘明康主推的改革措施。为此,银监会在4个月前刚刚颁布《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眼看着自己设计的通过次级债补充资本的计划即将陷入僵局,刘明康开始了他的危机公关。
        他首先取得了人行的支持。一个月后的2014年4月末,人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允许银行互持次级债权,这通过增加买家的方式改善了次级债的供求关系。另一方面,刘明康通过国务院商业银行股改小组居中协调,使得保监会做出了妥协。6月份,保监会修改了《通知》中规定的投资比例,使得保险公司最大购债规模扩大到2300亿元。最终2005年中行、建行和工行的共1350亿的次级债发行工作顺利完成。
        当然,保监会的做法无可厚非,毕竟2003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经接近1万亿元,成为了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保监会有义务对行业的投资风险进行管控。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既然购买了银行的债权,那么在后来银行IPO的过程中,购买股权的积极性就减弱了,这也导致了后来三大行寻找战略投资者时选择面变窄。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与刘明康同是1946年出生,他任职保监会直至2011年退休,任职期间组织出台了多部行业法规,保一方平安,可谓功成名就。


        上述的三个瞬间,体现了改革之难。改革,是一场大变革,各种观念、制度、人际关系都在进行较量。改革,也不是请客吃饭,也会有人丢掉工作,也会有人横加指责,也会有人不予配合。然而,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一心为公、勇于创新、善于成事,那么总会走出一条新路。目前,国内银行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承担着国际化的重任,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改革思维不可缺少。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