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忧患意识这一章节中,描写了华为价格战的策略。读到这里,我感慨颇深:华为的这种价格策略,挑起了业内的价格大战,让很多家国际巨头不堪重负而纷纷合并、倒闭、重组;这种价格策略,也使得无数的通信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了影响;这种价格策略,是残酷的、血腥的,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作为一个通信业内的从业人员,我不止一次地诅咒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但是今天,当华为已经成为紧跟在爱立信后面的业内老二的时候,再来看看HW的这种策略,我有了另外的一些思考。
首先,HW在发起价格战的时候,是在市场大环境相对较好,但是华为自身小环境相对较差的时候。
大环境好,说明那时候,整个行业的利润率较高,大家生活的都挺滋润,因此存在打价格战的条件和降价的空间。而低价格对运营商也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HW自己的小环境不好,说明那个时候的运营商,还普遍存在大企业依赖的特点,对华为设备的接受程度不高。虽然HW可以通过自己贴心、周到的服务慢慢渗透,感动运营商,但那毕竟是一个慢功夫。只有价格战才能立竿见影,攻城略地,立刻产生效果,抢占市场份额,迅速打开局面。面对对自身不利的小环境,华为的策略是付出代价,先把平衡的格局打破,然后在乱中寻找机会,构建新的平衡。
其次,面对已经开始的战争,各家的准备情况和反应都不一样,而这些,恰恰是决定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市场格局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价格战的发起者,HW当然是准备最充分的一家。任正非分别在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分别提出了“冬天”的警告,我想,这几次警告,任绝不仅仅是看到了整个产业格局的冬天,这里面,也有任对HW当时的市场策略考虑。价格战对于竞争的各方,都有很大的伤害。简单地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形容价格战的惨烈并不足够。面对自己挑起的价格战,任正非首先预警,同时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痛下功夫,在以很大的代价打破市场旧格局的同时,捕捉到,并且牢牢抓住了新机会,使华为在市场的震荡中占得先机。
对于先前占尽市场先机的西方大鳄们,面对烧到自己地盘上的战火,却表现得行动迟缓、准备不足。他们很久才意识到HW是一个真正对自己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在此之前,对于这个中国公司所表现出的强劲攻势,他们更愿意象鸵鸟一样,把自己的脑袋埋在沙子里,假装听不见,也看不见。或者是用“产品不稳定,不符合电信级标准”的老借口来搪塞。却一直不愿意正视这个对手,一直不愿意真正地审视一下这个公司的产品、这个公司的服务、评估一下这个公司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面对惨烈的价格战,这些西方公司所做的,也只是惊呼和抱怨,批评HW破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从不考虑自己是否也能和HW一样,用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物竞天择,市场是最无情的。用户只会为能够满足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买单,在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面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当初的“亲密的合作伙伴”。当西方公司适应不了这个新的竞争环境的时候,他们的路就只剩下一条:被淘汰。
最后,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没有一个行业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在通信行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掌握了核心技术,即便是华为不打价格战,也会有其他的厂家挑起战争。因此,无论是厂家,还是通信人,都应该提前给自己准备好“过冬的小棉袄”,保持忧患意识,才是长久之计,才能在忧患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