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叫做败局_大败局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大败局Ⅱ > 不应该叫做败局
风去留影 大败局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10-11 10:10:37

不应该叫做败局

    我不认为叫做败局,更不应再加上个大字。他们都曾经在当时极度的成功,无不带着极为荣耀的光环,虽说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更多的是时代的局限,不在于个人。企业的成长发展跟当时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小到态度变化都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迹。无论张树新还是王遂州抑或史玉柱,都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精神的引导。思维活跃,想法独到大胆,创新能力强;不过同时又把握全局能力差,目光狭隘,盲目自信。
        九十年代,这个是当时能闯能干青年的通病。国家也在激进中摸索,政府甚至也在支持着这种激进的蔓延。没有经验,只能去摸索,一丁点的成绩也会被无限的放大,让你立刻不知道自己为何许人。要超越时代的局限而不为它束缚,是何等的难。包括张树新、史玉柱都是实力加能力的强者,尚且如此,我在想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早就被潮流弄得晕头转向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要抓住时代发展的大轮,他们都抓住了,可没有抓紧。
        无数的企业倒闭破产,他们也许是那时烁烁闪亮过的,最起码现在还有人记得到的,可无数倒下去而不为人知的,想起来就觉得悲壮。
        总起来,大败局中的企业都有一个通病,一:企业战略不清晰。或者是没有战略或者是有但是往往过大,没有可实性。一夜暴富使得企业缺乏相应的适应机制,使得从上到下都会晕头转向,狂妄而不顾实际,忘掉了自己昨天还举步维艰,认为自此前途光明。二、管理体制不健全。领导人只是感官上的认识去实施自己的方针政策,找个人就让他去干。眼光只在于寻求市场占有率、销售额有多少,甚至不考虑有多少盈利。而缺乏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常常是外部看着光鲜,而内部其实早已乱成一锅粥。三、独裁专制性。这是政治体制传承下来的,在中国几十年的企业发展中一直延续。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当中有着绝对的号召力和强制性。这在企业初期发展中是有相当的有利性的,领导者的创新性意见、策略往往能高压下去灌输,而不考虑那些阻碍性因素。而当企业成熟期,这种权利高度集中会使得难以有良性的循环,领导者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客观,最终激进的做法没有相应的权利约束。四、财务管理都有着严重漏洞。好像这批企业家更注重的是个人或者企业名声上的收获,而不太关注企业的盈利,资金短缺或者资金链断裂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关键性因素。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败局,对个人来说,他们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对企业来说都在发展道路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最后即便失败了,但这种失败更多的是对后人的警示、启发或者鼓励。这种失败不是个人的失败,更多的在于社会的失败,当时给予企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政策都是在探索当中,失败甚至来说是必然,不失败才是偶然。
        总觉得九几年离现在是那么的近,好像刚发生过似的,当时发生的那么多企业的生生死死,自己都没有一点的察觉。就是觉得九几年中国已经发展的很不错,经济蒸蒸日上,而很少考虑到当时企业发展的困难。如果现在说一个企业是九几年成立的,主观上觉得一是没多久嘛,还小着呢,二就是那时候形势好嘛,抓住机遇了。可如今想来,当时的企业发展真的是困难。
        九十年代末,互联网的风暴在中国猛吹,新浪、搜狐、王树新、王兴东、张朝阳都在那时候展露,国外的yahoo、Google也风头正劲。十年光阴,今非昔比,大的大、小的小,好像没有一直的赢家。如今呢,谁能在这个时代称霸,或者今后几年称雄,有太多的不确定。一批倒下去,又一批义无反顾的冲上来,所谓的适者生存,或者弱肉强食。没有失败,只有收获。
        
        有几个问题要思考:
         1、怎么处理初期成功后对自己以及企业的认知?
         2、怎么处理自己与初创人员的关系?
         3、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否是坚持或者见好就收?
         4、多元化的利与弊?
         5、企业的危机公关制度的建立.
         6、如何处理企业与经销商的利益分配?
         7、产品的创新与企业的发展。
        
    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如果说,你是一对拳击手套的这一只,那么对手就是另一只。因此一个相称的对手的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产品的市场定位过程。
   如果说你是一枚一硬币的这面,那么对手就是硬币的另一面。因此尊重你的对手,尊重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就是尊重你自己。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