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书摘_大败局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大败局Ⅱ > 《大败局》书摘
Carrie Lin 大败局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5-30 13:05:35

《大败局》书摘

中国企业圈,有一种特殊的、宜于奇迹萌芽的土壤。
这可能跟东方人的审美趣味有关。我们总渴望有一些超出常规和想象的事件发生,并以此作为兴奋剂来刺激我们的感官。因此,我们往往乐于看到奇迹的发生,并大声地将它传播。
然而,任何一个奇迹的基因中,总无非生长着这样的一些特质:非理性的、激情的、超常规的、不可思议的。总而言之,它不是理性的儿子。
这里,我们需要来研究的是:作为奇迹创造者本身,在一鸣惊人之后,如何竭力地遏制其内在的非理性冲动,迅速地脱胎换骨,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和形象成为经济生态圈的一分子。
这是一种中庸的回归,但这同时更是一种活得更长久一点的生存之道。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秩序对破坏者的报复。

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以及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是一种比较轮廓性的解说。
这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的“职业人格缺陷”,使一代草创型企业家常常陷入一个惊人相似的命运轮回之中。

消费者的盲从、人口的众多、媒体的权威性、产品的不可检验、效用的滞后和消费的奢侈性,这些都是企业靠造名取胜的有利条件。
所谓过度造名,是指这些企业不是致力于生产产品、不是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是致力于创造和经营某种概念……整个社会,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概念的创造。

决定一个经营活动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如决策、技术、资金、人才等等,而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却常常被忽视了,那就是时间。时间会把资产变成债务,把利润变成亏损,把优势变成劣势。

玫瑰园是一个关于漠视道德、没有游戏规则的暴利年代的经典故事。那些曾经在暴利年代叱咤一时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随时可能攫取到超乎想象的利益;可同时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那些轻易攫取到的利益又随时可能轻易地随风逝去。

王石说:缺点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

一般而言,创业者以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为荣,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打破规则的天生冲动,他希望企业每一天都有新的增长点;而经营者更习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一板一眼,通过枯燥乏味的管理,形成企业稳定而良性的运作。创业者与经营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开始悄悄地做一项投资是十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的事业。

体验一次精疲力竭的感觉——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生理和意志潜能到底有多大。

到了每年的岁末,至少有一天时间吧自己关在房间里反省,闭门总结一年来的得与失。

在一个处于启蒙期的行业中生存是很困难的;难上加难的是,你所领导的企业恰恰又是早起的领跑者。
你必须经历行业成熟过程中的所有阵痛,还必须承担所有的启蒙成本以及技术进步和道义上的双重责任。此外,你还必须时时追问自己:你是否依然适合领导这样的企业?你是否依然适合领跑?

著名的《兰德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似乎每一位杰出的领导者都遵循这样的惯例:一旦他们征服了一个难题,他们往往对已经到手的成功失去兴趣而寻找下一个更大的挑战。而这样的惯例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被人津津乐道。这是他们杰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们走向滑铁卢的开端。

应该说,在这个激荡的岁月,一代中国人在逼近现代文明时的种种狂想和疯狂,甚至他们的浮躁和幼稚,都是不应该受到嘲笑和轻视的。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正是他们的狂想和疯狂构成了中国社会得以一寸一寸地向前移进的精神元素之一。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克里斯.阿基里斯曾经写道: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及天分极高的人几乎总能做成他们要做的事,所以他们极少有失败的经验,而正因为他们极少失败,所以他们从来不曾学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我仍然要说,我们应该为悲剧鼓掌,苦难从来是成熟者的影子。

中国传媒历来有非理性的一面,在他们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最容易宽容的是弱者,最受尊重的是思想者。因此,上乘的策划应该是:把把策划包装成一个弱者或者思想者的形象。因为所谓的抢着,在传媒眼中是不受宠的。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记着在强者身边团团转,可是一旦企业出现些许危机,他们立即就会发个一级,以反思、知情、批评的角色表现自己的职业道德。这些道理,至今不为中国许多企业家们所领悟

太阳神和娃哈哈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条真理:当你是身无分文的创业者,你不妨到那些充满暴利和游戏规则不健全的产业中去劳你的第一桶金,可如果你又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企业家,那么,你必须马上把手洗干净,尽快而永远的离开那里。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