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干什么的?_时间的形状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时间的形状 > 科普是干什么的?
游伟 时间的形状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3-04 13:03:44

科普是干什么的?

科普是干什么的?
                               
大概在七年前,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江晓原教授来学校讲座,主题是关于时间旅行和科幻电影。这两者都是我所喜欢的,看过的科幻电影很多自不待言,宇宙大爆炸、相对论、虫洞这些东西在阅读中也略有涉及,于是作为哲学系学生,我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听了这场讲座。江晓原当时讲了些什么已经完全忘记,但是这场讲座下来,我对时间旅行和它的物理学根据,也就是相对论丝毫没有更多的了解,这点却始终记得。
我自己并非完全没有阅读物理学的基础,实际上,我在高中时就曾因物理成绩优异而参加过省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并不理想)。我最终选择入读哲学系,有一半的原因在于当时阅读的关于物理学的著作,尤其是那些大科学家撰写的关于宇宙大爆炸的通俗著作,它们最终都坦承物理学的发展无非是证明了在宇宙发展的因果链条中,量子物理学不是证明了上帝不存在,恰恰相反,它证明了只有上帝才有可能是“第一推动力”。这些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只能由哲学才能给出解答,我于是才半推半就地成了文科生。作为文科生来看科普著作,即便是用大白话和小说语体写成的《时间的形状》,书里面的那些试验也足以让我看得如当年听完江晓原的讲座一样,一头雾水。
《时间的形状》一书作者希望他的读者能因这本书爱上物理学,最好是从此走上科学道路,成为知名的科学家,我显然不是这样的读者。在“相对论史话”这五个字中,我唯一感兴趣的只是“史话”。遇到书中那些用小说语言写出来的思维实验,看得有趣的就读下去,遇到不理解的则直接略过。这样一路读下来,感慨还是有的,尤其是书中讲到关于相对论在中国所遭遇的那些故事,我相信很多人读到此处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科学成为宗教的附庸固然可悲,如果科学推翻了宗教却与政治搅和在一起,后果简直是可怕。
假设我在读完《时间的形状》之后,只是得到了这样一点收获,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会自认失败?——毕竟他预想的读者应该得到更大的启发。在我看来,科普固然是要普及科学,但是如果读科普的最终目的就只能是爱上科学或者学会科学知识,则恐怕是科普创作中的误区。以《时间的形状》为例,书中大量介绍牛顿定律、伽利略与其他科学家的思维实验、相对论、量子物理等科学知识,毫无疑问都是在普及科学,能真正想通这些东西人只怕还是少数,那么作者的创作是不是徒劳呢?作者用时下通行的语体讲述的那些历史故事,最典型的如上面提到的相对论在中国的发展,隐晦一点的如科学家怎样产生困惑,为什么设计思维实验,怎样设计思维实验,这些附着在科学之上的东西,如果给了读者更深刻的关于人生与思维方式的启发,这算是科普的意外收获吗?假设有读者在读过《时间的形状》之后,和我在读过那套著名的“第一推动力丛书”之后一样去选择哲学而非物理学,这算是作者的荣耀吗?
我不是说科普的目标应该是“为人生”,但是科普作者或者科普图书的读者对科普图书的期待视野过于狭窄,在我看来还是有问题的。科普书最终的要推广的,应该是对科学的尊重,这份尊重中有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原则,如果读者能从这些基本原则出发获得与科学无关的收获,都应该算是作者的荣誉。实际上,我认为科普最应该干的就是这个。如果科普读物最终造成的是《生活大爆炸》中那几位聪明得可爱,傻得也很可爱的科学家,恐怕不是好事——隔着完全距离去看他们的故事固然好玩,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太悲催。如果《时间的形状》的读者只是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相对论,即便他将来真成了很厉害的科学家,却最终沦为极权的帮凶,或者是无趣的呆瓜,只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好在这本书中那些“史话”所负载的信息含量足够化解这种情况。

  
  
  

展开全文
有用 13 无用 5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