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剥夺了观看的广阔_迷人的材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迷人的材料 > 我们被剥夺了观看的广阔
Mr.江 迷人的材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04 00:02:36

我们被剥夺了观看的广阔

(一)

这两天,各大APP变着花样的给用户整理年终总结,告诉每个人,这一年,你听了哪些歌,走了多少步,去过哪些城市,看过哪些电影.....好像这些真的很重要,或者假装你自己不记得一样。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在试图告诉你一件事:你特别又重要。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些数据中的一项:你是第XXXX个用户,一般这个数字会在千万级以上,而这让我心生疑虑,感觉自己被冒犯了。

至于原因,大概可以从布罗斯基的这句话中找到:“降低一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们一览无余。”而这些APP所做的,就是用恭喜的表情,告诉你成了组成数以亿计分母中的一员,成了几亿分之一,成了大庭广众之下的一员。作为个人的你,消失在了海量级的集体中。或者换句话说,你被当面打了一巴掌,然后告诉你一个事实:你并不特别。

这倒让我想起了电影《她》,宅男主人公与虚拟女人工智能谈起了恋爱,在一个浓情蜜意的时刻,赫然发现虚拟女主在和自己爱的死去活来的同时,也没闲着,同样专注又深情的慰藉着不少别的灵魂。男主当时的反映才是正常的,崩溃、破碎、愤怒.....,但到了我们这里,近似的情境下,大家似乎都挺喜欢这种“冒犯”,甚至乐不可支的展示给人看。

(二)

有时候,能让我们感觉良好的,除了巨大的数字,也可以是一栋高楼。

《迷人的材料》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有天早上,作者像往常一样出门买面包,却突然发现转角处的一栋21层摩天大楼不见了,就剩下地上的一个大洞。于是作者伤心了,觉得原址上的大洞,好像成了“生命中开的一个口子”,觉得“伤口比我想的还大,一切都感觉不一样了。”当然最具玩味的还是这句话:“我的自信心都受到了打击,觉得自己没那么厉害了。”一栋大楼的存废,会影响到人的自信心。背后隐约在暗示着,我们的信心,其实是建立在庞然大物之上。

这个庞然大物可以是高楼,也可以是班级、省份、乃至国家。比如,那些地图炮、民族主义者的逻辑;比如,郑州上合组织会议期间,人们对各种禁令、不便隐约透露出的某种自豪,似乎权力“凌辱”,就是我们“特殊”的证明;再比如,阅兵仪式时,人们展示出来的那种疯狂的热衷,除了因为原始的爱国情结得到满足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从宏大的仪式中,获得信心和力量。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不是喜欢这种庞然大物,而是它如此巨大,就这么横亘眼前,对比之下,我们又是如此的弱小、无能为力,只好假装它并不存在。比如,这阵子,上下班路上在修建高架桥,密密麻麻的钢筋模板正叠在头顶之上。路过的人们,每天都得穿过狭小的迷宫,在明暗交替中蠕动,看起来很像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的蚁鼠。而人们的惯常表情就是冷漠,面对这种“庞然大物”带来的“不变”,我们冷漠的经过,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小时候,我对城市有种非常原始的期待,它理应是巨大的,理应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等到真的在城市里生活,才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城市光鲜的“巨大”背后,是无数个面容模糊的 “渺小”个人。

《阿尔伯特·卡埃罗》有这么一句诗,说的正是这种庞然大物给个人带来的阴影:

城里大房子的钥匙锁住了风景 遮蔽了眼界

把我们的眼光从天空推开

我们变的渺小 因为我们被剥夺了观看的广阔

我们变的贫穷 因为我们唯一的财富是观看

面对庞然大物时,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机制:不适一闪而过,接下来就是把眼光从巨大挪开,假装一切没有发生。我琢磨,这大概表明,其实我们已经习惯、甚至依赖上了宏大叙事。

(三)

一旦习惯了宏大叙事,个人经验就会被吞噬,剩下些整齐划一的表达。而这些表达,性别模糊,角度类似,让不同缺席,掩盖了微弱的差异,稍纵即逝的疑虑被忽略。

纳博科夫曾将康拉德文风称为:纪念品商店式风格、瓶装船和蚬壳项链式的浪漫主义陈词滥调,而我们表达的大部分内容,又何尝不是廉价的”浪漫主义陈词滥调”。 比如,在提到校园生活时,众口一词的温润、琐碎;比如,提到青春时,那些精致的临摹,甜美的比喻.....我们着急着去概括、去美化、去放大,而忽略真正该做的是删减、是具体化,就像伍尔夫在《普通读者》里说的,学着看清每一道损害美丽轮廓的斑点和皱纹。

今年看到印象最深的词是“中年絮语”,它精准的总结了我们这批人目前表达的内容。似乎除了缅怀、惆怅、纵情,除了琐碎的情感波动,生活之中别无他物。我们关注的内容要么停留在逼仄的私人周边,并未随着年龄成长而逐步扩大,要么标签化的庞大,惊人得相似,也惊人得浅薄。没有人能对公共生活中的细微变动做出反应。

布罗斯基在《理智与情感》中,为宏大叙事的流行病,开出来自己的药方。他说,“艺术使人从一个社会动物变成一个个体”,并建议读诗,尤其是读奥登、里尔克、茨维塔耶娃等人的诗,因为“在诗被阅读的地方,冷漠和异议取代了期待中的赞美和众口一词,怠慢和厌恶取代了果敢行动。”总之,要学会用艺术来抵抗陈词滥调。

(四)

其实又何止是艺术呢?

《过于喧嚣的孤独》里讲到了宏大对个人的侵蚀,讲到了“新生的”的男男女女,成了一枚枚“社会车间”的螺丝钉,没有羞耻与挣扎,没有反省与悲伤,就那么自然而然又兴高采烈的加入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屠戮,一场宏大对个人的的屠戮之中。里面同样也讲了很多与宏大对抗的故事:美学教授选择了知识,于是书本就成了解药;觉醒的女人选择了信仰,于是身体就成了手段;作者的舅舅选择劳作,于是工作场所就成了沉醉之地;而作者选择伟大的灵魂,于是高更的画作与康德的哲学思辨等等,就成了保留自身的栅栏。

当然,这些抵抗,宛若螳臂当车,最终的结局也是宏大碾压了一切。但在这场注定失败的斗争中 ,所有的逃离,都是一种伟大的诗意。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