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也疯狂_疯狂实验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疯狂实验史 > 实验也疯狂
瘦猪 疯狂实验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1-04 17:01:14

实验也疯狂

不知道豆瓣搭讪小组里有几位男士研究过搭讪,他们的成功率如何。也许坎宁安教授的实验会叫他们兴奋:教授通过实验发现,开门见山地提出认识女性的成功率最高。这或许令文青类的男士失望,他们在走近搭讪对象前,至少犹豫了十分钟,想好了十种优雅的措辞。如果我这样的老男人,看见地铁里的一个漂亮姑娘,真的过去单刀直入,那么,也可算一次“疯狂的实验”了。这个试验对于女性搭讪男性没有意义,你是知道的,男人对艳遇一向来者不拒。

然而很大一部分实验,我们只有读读的份儿。你绝不会像洛佩斯兽医那样把螨虫塞进耳朵,至少你的夫人不能同意,要是那样的话,你怎么听从她的颐指气使呢?也许减肥者对生物学家凯斯的饥饿实验感兴趣,但不喜欢厨房的人就不必参加了,因为实验中的人,有很多在实验结束后改行做了厨师。

瑞士人施奈德在读者眼里,也够疯狂。他竟详尽收集了十四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的种种匪夷所思的实验。不得不承认,科学家的强大心理比之献身精神更难得,读者有理由担心,没等实验结束,科学家就真的疯了。瞧瞧这些举动:往自己体内注射蛇毒;喝下混有十亿细菌的水或者是黄热病人的呕吐物;九十个小时不睡觉或者三十年生活在秤盘上。当然有普通人参加的实验,比如你要是自以为很懒,可以试试“什么都不做”的实验。心理学家赫布的懒人实验证明,没人能坚持躺在床上三天以上“什么都不做”。也许这是一个向女友证明你不是“懒人”的好办法。

虽然施奈德先生在前言里就阐明了《疯狂实验史》的宗旨:“疯狂实验更多地昭示了科学的本质,并非是精准的研究报告。”但其中不乏严格的实验以及所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学意义。在《巴甫洛夫的铃铛实验》的末尾,文章指出,每个人都是广告的“巴甫洛夫狗”。“八个人飞越疯人院”实验的组织者罗森翰得出结论,一旦一个人被认定有精神疾病,那么他的所有行为都会被放在这一前提下对待。现在的一些粉丝,完全符合该理论。有趣的是,那八个冒充精神病的人,成功地骗过了医生和护士,却被真正的病人看穿。更荒诞的在后面,院方当然坚称他们的医生不会误诊,罗森翰又进行了另一个实验,要求院方查出冒牌者,他会在一定时间内派出一定数量的假病人。医院于是宣布在三个月中收治的一百三十九名病人中发现了十九名冒牌者。然而事实上,教授压根没派人冒充。

每个人都看过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文章。这类文章究竟价值几许?福克斯借助幽默和参阅凭空捏造了毫无意义的博弈论报告,供人评判。他的实验结果和飞越疯人院有着同样的讽刺意味:人们对此类文章和讲演评价甚高。看来,我以后写字要备上三部辞典、一本《笑林广记》和一本《名人名言》了。当试验结果出来后,有人评论:“本次调研给我们一个提示,如果一个演员能成为高明的教师,为什么不能成为出色的议员或总统呢?”七年后,我们看到了“疯狂实验”现实版:里根成为了美利坚的总统。

书中讲的疯狂实验,其实大部分是古怪可笑的,不少实验荣获了“搞笑诺贝尔奖”。“无论如何,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 疯狂之余,施奈德还很贴心,他在每个实验的文章后,都打上了相关网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继续疯狂,更可以重复书中的比较简单的“疯狂实验”。在服务行业工作的朋友会受益匪浅,书里介绍了一个方法能带来更多的小费,并且操作方便、不变态。相比之下,我女儿就不够幸运,她看了“哲学家的袜子”后,就想照葫芦画瓢,但袜子的数量使她犹豫了,“我不能借老臭爸的袜子做实验,那样有可能被熏昏过去。”



展开全文
有用 12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实验也疯狂”的回应

a4234772 2014-01-07 23:47:58

楼主好,我是新手,你们在豆瓣上读书,想读的书如果要付费的话,是非要买吗?没有什么方法吗?

香娇玉颜 2010-01-19 07:33:07

的确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就像单位让最爱偷东西的恩监控视频,监督其他的人有无偷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