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会的一本书,讲了心脏外科发展史上的几个片段,一些重大的医学成果背后的故事,书非常不错,在豆瓣上我打了5分,印象中好久没有打了这么高。
书中的故事可以从很多个方面看,有很多个方面体会,比如作为了解心脏外科史的课外读物,比如作为了解医生兼科学工作者真实生活的故事,比如你也可以用来励志。
首先要说的就是书中的故事很精彩,要知道即使事实摆在那里,每个人的讲述方式都会不同,如何把故事讲的吸引人,这也是一件需要经常练习才能出色的事情吧,这本书的故事讲的很好,读的时候不能说热泪盈眶(你知道,让一个25岁的男生,还是程序员流泪是很难得事情),但不夸张的说,会有眼泪在眼里犹豫。 比如拯救蓝婴,先天性心脏病会因为供血不足,出现嘴唇发蓝的症状,女医生想出了办法,却无法得到高人的协助,最后只好同普通外科医生合作,完成了手术;比如一个人花二十年去研究人工心肺机,一个人花二十年去研究人工心脏;比如医生向一位同时失去女儿、妻子的男人要求用她女儿的心脏做心脏移植的供体,这个男人在如此的悲痛中说“既然你们不能救我的女儿,那么你们就用她去尝试救别人吧”。
心脏外科的发展过程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比如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b-t分流术的实施(缓解先心病);比如体外心肺机的发明(医生可以直视心脏手术);比如起搏器的发明、心脏移植、人工心脏、心脏造影等等的故事,看那些真正的妙手仁心的医生兼科学工作者们,或为战友、或为对手,共同推动者心脏外科事业蓬勃发展,心脏外科是个群星璀璨的领域。具体的故事内容,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希望我三言两语剧透完的。
若想励志,你能看到书中充满了聪慧、勤奋,饱含激情的青年们努力地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有人花二十年的时间研究人工心肺机、有人坚持十年每个月做一起心脏移植,然后细心照料病人,以求解决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问题,有工程师因为亲人离世,开始帮助医生研究起搏器、人工瓣膜的故事,若说书里只是心脏外科界的一个缩影,我觉得小了,哪怕是放到医学界、放到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都能有这样的人群发生一些值得书写的故事。而我们有时候却经常说起某某领域如何,强分阵营,是我很不能接受的一个观点。书中有人刚愎自用,首创了血管收缩术,却不肯帮新人完成血管分流术;有人体贴下属,告诉他们尽可能的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且的舆论都由老板一人承担;这位美国的医学大师在一个南非的医学生回国之前,申请奖金送给了他一台心肺机,结果这个学生后来在南非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结果半数美国人批评这位大师导致了美国人失去这个荣誉;也有人二十年共同努力,从学生时代一直工作到年过40,终于完成了人工心脏的研制。我相信我们都会碰到这样的人,在自己身边,看到这样的故事,会很熟悉,很碰巧,你也碰到了这样的一个伯乐,很不巧,你碰到了一个牛逼的对手,然后故事就不同了。前几天看美剧,被一句话击中了:“because I’m good at my job”,那种可以掌控一切的气势,若我也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再去当三五年苦学生也是值得的。有的时候想得太多,做的就太少了,新年了,希望明年自己可以做的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