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缜密的文学家是可敬的,文艺气质的科学家则是可爱的。美国神经病学专家奥利弗·萨克斯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身兼作家、医生、教授、演说家、科学家多职,且均享有盛誉。
而人生赢家萨克斯的童年和完美根本扯不上关系,他既不像莫扎特早早被冠以神童之称,也不像伊伦娜·居里自幼在实验室耳濡目染,更不像费曼有个从胎教开始一心把他养成科学家的爹。身为幺子的萨克斯时常被父母忽视,少小离家缺乏安全感。在他的自传体作品《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敏感少年的寂寞心事,以及他寄托情感的后花园如何改变了人生。
不难在书中看到童年萨克斯的伤痕:他曾虐待心爱的狗,把它关在黑暗的房间里,以期父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正如这条狗。亲戚们也担忧起萨克斯的心理健康,规劝其父母把他留在身边。直到化学进驻了萨克斯的生命,他仿佛拥有一座洒满阳光的后花园,开启了新的人生。
还是那对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幺子心情的父母,却给了萨克斯无比宽松的“游戏”空间——一间专属的化学实验室,由他去鼓捣各种化学材料。引发小火灾就给他一扇敞开的后门,制造出毒气就安装通风橱,还有百科全书式的三姑六婆全是萨克斯的资源,尤其是对钨情有独钟的舅舅。没有人对危险品乍乍呼呼,只有科学的引导和探索的热情,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无怪萨克斯在同伴面前一天天开朗自信起来。
少年萨克斯的化学情缘,不仅有他如数家珍的化学史上重大突破,更引人入胜的是种种诗情画意的独特玩法,不需要复杂的材料,但凭对化学纯粹至诚的热爱。譬如,用番茄和柠檬做一块蔬果电池、尝试合成出具有果香的酯类、收集字母缩写和编号刚好与元素周期表对应的公交车票卡。少年感慨,“整个宇宙已落入我的口袋”,真是理工男的浪漫。游戏即是学习,萨克斯的收获不在“被迫学习的课堂”,而是“让人主动探险的地方,就像是在自然界一样”。
可是,萨克斯并没有循着探索的道路持续前行,和他的舅舅们一样成为化学家,当他感到乐趣不再,转而去寻找其它“游戏”,后花园的梦就此尘封记忆。无心插柳养育出一个有科研潜力的孩子是多棒的事,倘要就此放弃,不知读者诸君换位思考一下会不会心有戚戚。那些五光十色的元素,那些有生命的原子运动,那些做梦都会笑醒的数字,再也不能激起任何涟漪,十四岁的萨克斯毅然诀别,并且告诉读者:不可惜呀!
真的是不可惜,少年已褪去青涩。神秘广阔的化学世界,曾是他幻想的王国、是他施展拳脚的天地、是他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的通途。所有的努力、执着、探索,都给予他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快乐,成就了读者心中那个迷人的“医学桂冠诗人”。谁说将兴趣变成事业才算幸福?
多年后,萨克斯收到友人寄来的钨,心中又是一动,少年时的爱恋浮现眼前,挥挥衣袖,少年时的后花园是人生多美的圣地啊!
——丙申年读奥利弗·萨克斯《钨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