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外——情感化_Emotional Design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Emotional Design > 产品之外——情感化
杨俊@最帅运营 Emotional Design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2-11 09:12:29

产品之外——情感化


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作者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的重要性。
情感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了我们的决策。


我朋友最近一直在反复的看payeasy的广告,为之着迷。payeasy是全台最大的女性购物网站,但它的广告却没有赤裸裸的展示与网购相关的内容,而是通过类似于人生哲理的东西向用户告知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你可以单独看成是人生态度的,也可以看成是payeasy网站本身的。但不管如何,他的广告用爱打败不景气、自己好才是最好、等待下一次不如靠自己等都一次次的向我们展示着这么一种美好的理念。这种美好的理念让人很容易的就记住了payeasy这个网站,虽然它并没有在广告中直接的告诉你我是一个网购平台、我这里商品在打折什么的,但你依旧会不屈不挠的去弄个明白,这个所谓的payeasy到底是干什么吃的。至少,我朋友是这样的。
不仅如此,我朋友还决定在payeasy上购买商品。他说他想看下payeasy的服务怎么样,是否与他广告传递的那么完美。试想:如果payeasy的整体购物流程和服务等也让我朋友觉得满意,那么我朋友将会变成payeasy多么忠诚的一个用户呀。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这就是情感的魅力所在。就像我们谈恋爱那样,因为爱她,所以会一口气买了几万元的项链送给她。试想:如果在平时,你会舍得买一条几万元的项链送给自己吗?情感的魅力让我们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判断,从而盲目或者错误的购买了某种商品。而这种东西,似乎恰恰是商家所渴望看到的。所以无数的商家,都在大打情感牌。特别是在情人节时期,你更是能够看到无数以爱情为主题的消费陷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商家在欺骗你,但你却终是会觉得即使被欺骗,也值。是的,这就是情感的诱惑。

除了payeasy之外,我再举一则有关京东的例子。不过这里不是广告,而是京东客服人员的回复。比如:
咨询内容: 我家是平房,如果我哪天没有关门,会不会三叶虫自己跑出去再也不回来了? 真的跑丢了京东会再赔我一个新的吗?
京东回复: 您好!如果有真三叶虫活在体内,那怎么也要在价格后加个6个零吧....感谢您对京东的支持!祝您购物愉快!
不管如何,我会觉得这位客服的回复很有意思、很有趣。或许我不会购买这件商品,但我想我会停留下来看这里的每一则回复,试图去找到更多更有意思的回复。此时此刻,寻找有意思的回复似乎成了我的乐趣。
既然我找有意思的回复变成了我的乐趣,那么我便不得不长时间的停留在京东这个网站上。而当你一直停留在某个网站时,你会莫名奇妙的对它产生某种感情。如果哪一天,你不打开它,你会觉得少了些什么。这里似乎有某种恋爱的感觉。试想:一旦你沉溺于对某个人的爱恋之中,又如何能够轻易的脱身呢?

在这里,京东也一样,客服通过有趣的回复勾引了用户对于京东的情感,从而达到让用户停留在京东的目的。试想:如果京东的客服如果一本正经的回复说‘非常抱歉,你的问题不在我们的咨询范围之内’,那又会怎么样?


情感确实是一件很奇妙且很重要的东西。我想对于每个商家都一样,不在操之过急赤裸裸的去赚钱,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将这种赚钱隐藏在对于用户本身情感需求的某个场景中,从而激发用户主动的购买。当然,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展开全文
有用 24 无用 3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产品之外——情感化”的回应

周三乔 2013-09-23 17:27:24

好文,试着补充分析一下。
为什么目前广告始终以展示广告(狗皮膏药)的形式展示,毫无创新呢?这恐怕是广告界和技术界,社会学界的数字鸿沟所引起。
过去多年来广告投放渠道简单,广告界的着力点在比稿,并因此形成很高专业度机构(4A广告公司),这种高专业度带来的弊病就是创新力的匮乏和对新环境的不敏感。与此同时,技术界(计算机)产生的比特数据为广告界找到了精准广告的突破口。于是诞生了DSP,RTB,可是计算机天生的长处是规模化处理,而短处恰恰是创意。因此计算机的加入推动广告界前进了一小步------广告能够较为精确的投放,与过去不同之处是使稀缺的广告位效率得到了提升,然而仍然走的是过去的思路-----展示(包括富媒体也是如此,信息没有增加,并且是单向),从广告要影响用户态度改变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改观。现在该是社会学界登场的时候了。我们的信息流动的环境改变了(单向的流动变成双向,实时,并潜藏着滚雪球般的雪崩效应(沉默的螺旋),点评、推荐、转发、赞都使产品的信息由封闭变得开放,并因此带来更高的效率,虽然本质上是加速了信息的对称。而以上这些营销界认为是营销的功劳而不是广告,然而营销和广告真能截然的分开吗?能不能怀疑我们的广告界太顽固的固守主流广告形式就是通过展示影响用户态度这一既有概念呢?除了展示统统就是营销?我以为广告界要抢地盘,营销界要抢地盘,二者争抢的交集或许就是未来广告意想不到的新境界。
在战争中,部队通常进攻的方向是敌军兄弟部队辖区之间的衔接地带;在传播界提出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说,也和这种思想契合。广告、营销、技术、传播界之间都存在数字鸿沟。对技术界而言关注人始终是一个正确的方向,问题是我们的创意在哪里?,展示广告的突破在哪里?ADsocial?

夏天 2012-04-30 12:28:20

这个例子很好啊

[已注销] 2011-10-20 22:49:52

好评论。

山有木 2011-01-13 19:57:45

唯一一个我点了“有用”

黑猫 2010-09-13 16:35:19

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