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犯罪不神秘_氮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 看不见的犯罪不神秘
璃人泪@2011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20 00:03:33

看不见的犯罪不神秘

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效率。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日益受到关注。信息泄漏如此普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罪犯未必凶神恶煞,受害者常常蒙在鼓里,一切都近在咫尺。

纪实文学《氮:犯罪2.0》中,意大利著名记者比亚吉奥·西蒙内塔用氮来形容与时俱进的犯罪手段:无色无味的氮气寻常无奇,悄无声息地侵入身边,令人不加戒备。当然,通常情况下,氮气就如科技创造者的初衷一般与人无害,只有超过比例才令人窒息,犯罪行为就是这变化的始作俑者。

揭开看不见的犯罪的神秘面纱,新的犯罪手段颠覆了我们对犯罪的传统印象,西蒙内塔举的真实案例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譬如,罪犯的特征愈发难以识别,2.0的罪犯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衣冠楚楚的未成年人、甚或电脑技术高超的人才,而非不学无术引人侧目的古惑仔,这也给侦查工作出了难题。犯罪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天南海北,足不出户就能“遥控”犯罪。同时,犯罪2.0具有更强的侵入性,谁都可能成为潜在受害者,“网络交易为那些多年前一想到从毒贩子身边走过都会害怕的人们打开了地狱之门”;哪怕远离互联网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盗取脱机人员身份的犯罪行径有个专门名词——“翻垃圾桶”。

了解了无孔不入的犯罪2.0,西蒙内塔告诫我们惟有更加谨慎,他也提出一些针对个人的可行性建议:在社交网络上慎重输入个人信息、只浏览安全网站、销毁含有个人信息的文件账单、留意对账单送达情况、寄送敏感文件使用挂号信等等。西蒙内塔本人,更是不遗余力举报有害网站和信息、暗访黑帮团伙、撰文反应社会问题。尽管不断变化的犯罪手段不可能完全消除,西蒙内塔的努力还是为我们开拓了思路。

窃以为,我们也许能用常用的处理氮气的方法来对抗犯罪2.0。

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氮气的方法是用金属镁与之反应,再加水检测生成的氨气。高水平的网络技术人员正是这金属镁,合理打破保护壁垒的通融协作是水,将无色无味的氮气转化成恶臭的氨气令犯罪无处遁形。低温液氮是常用冷冻剂,将空气加压、冷却的制备过程恰似社会对犯罪行为的加压和零容忍。氮气加速系统或者固氮作肥料,都是对氮气的有效利用,面对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罪犯,尤其是未成年人,如何引导他们的选择,反过来造福于民,或能达成双赢。

氮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居心叵测的人如何利用它。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面前,我们无须因噎废食,但若能更全面地看到事物的正反面,也能更理智更审慎的利用资源。惟有良性的利用才会开创更多可能,呼吸着空气,没有人能坐壁上观,或许我们也该用这样的态度看待其他。

——丙申年读比亚吉奥·西蒙内塔《氮:犯罪2.0》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