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壮阔绚烂的歌——夏多布里昂的《希腊之旅》_从巴黎到耶路撒冷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 一支壮阔绚烂的歌——夏多布里昂的《希腊之旅》
恶作剧的吻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0-11 00:10:05

一支壮阔绚烂的歌——夏多布里昂的《希腊之旅》

夏多布里昂的《希腊之旅》- -


忘了歌儿的金丝雀,我们该把它怎么办呢?是弃在山冈上,葬在屋后的竹林中,还是用柳鞭来鞭打它?不,请都不要。日本象征诗人西条八十会对你说,“只要乘上象牙船的歌/只要荡起银色的桨,/漂上那明月当空的海面,/它就会想起那忘却了的歌。”

是啊,这样精致诗意的情境下,别说金丝雀,就是俗卑如我也要能歌善赋了吧,惺惺然吟上一句“明月听歌醉舟前”呵。但是,对于象夏多布里昂那样高贵的心灵,“明月银桨象牙船”怕是还不够——孔堡的小姐姐吕茜儿曾对他说,“你应该把眼前壮丽的景色描绘出来。”而多次借这句话激励自己的夏多布里昂,寻觅灵感的方式可真叫人吃惊——他爬上桅楼,把自己绑在上面,俯瞰万顷碧波,海涛“颜色如玻璃液一般深绿,翻卷着浪尖,就象大群白色牲畜,分布在偶石楠丛生的坡地上。”你看,他会用如此生动的语句将海面上变化不定的景色固定下来。他着迷了,仿佛面对的不是大海不是词语,而是那对尤利西斯唱招诱之歌的海妖塞壬。

这位浪漫主义毒素的酿造者对大自然的描绘与刻画,读来令人满心欢喜。当然,我们的欢喜不仅仅缘自他笔下生动优美的语句、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一点不容忽视——跟随夏多布里昂一路走过,我们不禁会感到,这是身在山川阔野之中,也是走在史书中,走在神话里呢——他会有意无意、甚至稍显做作的卖弄一下渊博知识,与眼前景致相融,与内心精神相契。端出来,就是一道让读者心醉神迷的什锦大餐……风平浪静,科林岛就在眼前。这时,你听到夏多布里昂在耳畔低语,“尤利西斯在遇海难后曾被赤条条扔上了这个岛……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修昔底德不惜笔墨描写的克里基拉岛的动荡不安……荷马运用诗意的美妙语言描写斯刻里亚岛的命运……”再叙述一段安东尼和屋大维娅在克里基拉岛上叫人洒泪的爱情。你说,你的心还会平静?

所以,夏多布里昂把《希腊之旅》写的那样荡气回肠一点也不让人奇怪。斯巴达、阿尔哥斯、科林斯、雅典……这些历史名城过往的辉煌恰好应和了他高贵骁勇的雄心;而今的废墟则又惹得他缱绻低徊;辗转于繁华和衰败的文明之间,于博学多才的夏多布里昂更是拿手好戏。

旅途宁静的打破是从寻找斯巴达旧址开始。要知道,夏多布里昂为了解斯巴达的所有可得的情况,史书、诗歌、现代书籍和旅行者,他都不曾放过。当夏多布里昂终于跳下马跑上斯巴达卫城的山丘,那复杂的忧伤与欣喜,向他、也向我们读者,一并簌簌地扑面而至了。太阳正从梅内拉永山峰后升起,多美的景色,但它又那样令人忧伤!“欧洛托斯河孤独地从残留的巴比克斯桥下流过;四周都是废墟,但却见不到一个人!我一动不动地凝眸望着这些景色,似乎已经呆了,痴了。”曾经辉煌如今只剩一派残骸,数个羊倌无心地拾掇或抛掷碎片,这一切让人们看清了世间的虚浮。但是,有些名字是不朽的,漫过历史的长河,依旧鲜活。什么才是不朽?荣誉?战绩?建筑?美德?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答案。赞美与痛苦的情感在夏多布里昂的心中交织着,他脚步凝滞,思想麻木,四周死寂一片:“在这片再也听不到人类声音的地方,我至少想要听到回声,我竭力大喊起来:列奥尼达!但没有一处废墟重复这个伟大的名字,看来,连斯巴达都已经将他遗忘了。”

在斯巴达,他探访到最小的石头,打探列奥尼达骨骸消息;在科林斯附近的迈锡尼,他拜访了阿伽门农等古代英雄的墓;在雅典旧址、在阿尔西姆岬角,他见到更多被摧毁的坟墓,“坟墓一忽儿灌满海水,一忽儿又空空如也。”这些逝者早已无法站起来保卫他们的城市了,却一再唤醒拜访者的敬意与热血。那曾是个怎样的民族啊,他们为国捐躯何等慷慨从容!人在盾在,人亡了也要躺在盾牌上回来——生命不再是自己私有财产,而统统奉献给一个庄严的目标,不许自己休息,也不许别人休息。他们活在荷马的史诗中,自然而悲壮,“但愿我的生命能结束与特洛伊人向我投掷的标枪,而我仍护卫着阿喀琉斯的那一天”,不求苟活,默默无闻的死去才是真悲惨。同样,也不事过分的渲染。这叫人想起二战时英国征兵的招贴画,美人倚户,对男子道,“去吧!”简简单单清清浅浅,不必摆出什么爱国主义的高严架势,愈显出凡人的胸襟。至于煽情?交给诗人去做好了。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诗人送上被告席。诗人是危险的,诗人鼓惑猛士放下盾牌,怀疑已建构起的价值体系。怀疑,怀疑会让金石之城顷刻间分崩离析。“他知道她不会哭。早晨/院子里的草地上会留下北去的脚印。她再也不会/考虑过去了的或将来临的事情……烟云飘去,你忘记了我的脸,我忘记了/你的脸。”印尼现代诗人莫赫马德这样“决绝”的描写情郎离开美人迎接死亡。但是谁又会相信,这诗歌于读者激起的是满盈的斗志,而不是柔情?当诗意开始在夏多布里昂意识里流淌,他自然而然深入到历史内核,探询希腊衰败的原因,比较斯巴达与雅典建筑风格、体制、衰败方式的不同,“最高贵的道德准则总有其过度的地方和危险的一面”——也许真的猛士并不总要挟带盾牌一起返乡。诗人的话,你也要听听。

站在雅典卫城高处,许多小嘴乌鸦就在夏多布里昂下方飞翔盘旋。他对自己说,当人站在高处,“远离一切危险时,最容易做的事莫过于说:‘他们在桎梏下呻吟着,却又为何不砸碎它呢?’”尽管现代(之于夏多布里昂的现代)希腊人残存着专制与奴役留在他们身上的烙印,夏多布里昂也警醒自己,切莫武断评人,且试着“从斯巴达与雅典昔日的繁华中找出招致今日灾难的原因,从他如今的境遇中看出其未来命运的雏形。”

“当大风在海上掀起波浪时,从岸上旁观他人所受的苦难时心情舒畅。”——对这句卢克莱修的话,夏多布里昂从不认同。原来,他惦念的还是希腊的今日与明日;对苦难中的民族,他宁愿再将自己缚在桅楼上,同受难。任电闪雷鸣,任恶浪噬舷,不理会!

此刻若有一只金丝雀与他结伴同行,它定会懂得如何唱出一支壮阔绚烂的歌。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一支壮阔绚烂的歌——夏多布里昂的《希腊之旅》”的回应

羽国志异 2015-10-06 20:19:22

真好 竟然知道西条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