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描摩与带着偏见的批判_精灵之城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精灵之城 > 客观的描摩与带着偏见的批判
优游卒岁 精灵之城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0-11 20:10:07

客观的描摩与带着偏见的批判

      《精灵之城:德里一年》基本上是与奈保尔关于印度的三部曲是同时看的,写的都是印度,因此在很多时候,都将这几本书的内容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当然奈保尔的作品是相当有名了,而这本书则知道的人不多,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对于印度的感受则是一致的。不过我唯一用以区分这两本书的,就是作者的态度。
    奈保尔是一个祖籍印度而又出生在特里尼达和多巴哥,在他回到祖父的故乡印度时,他已移居英国,并且已经功成名就;而本书的作者则是专栏作家,虽然成名也很早,但相比奈保尔来说毕竟名气还是差一些,况且还是个苏格兰人,虽然他在印度居住了四年,比奈保尔所居住的时间加起来还长,但对于印度来说,仍然是个他者,他只能像个记者一样,通过他的眼睛,却了解去感受印度。相比奈保尔,他少了些那种与生俱来的血缘带来的神奇契合,但他的观察仍然是敏锐的,他所了解的历史还是融入了他的叙述之中,在他的笔下,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印度的不幸与它的荣光,而且虽然作者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情,但他的叙述仍然是客观的。
    而奈保尔则不一样,他是带着立场来观察这片土地的,他在异域出生时,这片土地就在他的身上打上了烙印,印度的文化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他是以审视的目光来观察的,他抗拒着这种文化的牵引,对这种文化充斥着一种陌生的熟悉。他批判着这种文化,态度中甚至带有一丝脱离了这种文化的庆幸。他是印度人,他身上的血液决定了这一点,这也是他无法选择与摆脱的。因此他看待印度的方式很奇特,因为他之前并不了解印度,而且他所爱的教育与他所处的环境,都与印度大相径庭;但他的潜意识里对于印度却是有一种刻骨的了解,并有着一种天然的好感。在印度人面前,最初他得尽量地装成一副非印度人的模样,拿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态度。但随着他在印度的一次次深入旅行,他的态度在转变,即使他还对印度抱着诸多的批判,但这种批判里已经包含了无尽的爱。
    达尔林普笔下的印度,展现的事物比奈保尔多,他的观察也不输于奈保尔,对于印度的爱比奈保尔来说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不具有奈保尔那样的身份,因此他对印度态度就不如奈保尔那样复杂,也就少了一份引人的东西。
    有时,纯粹与明净并非有利于文章,复杂与繁乱往往成就了名著。这也是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也是奈保尔与达尔林普的区别。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