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仅仅是他本身_好用型设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UCD > 好用型设计 > “人”不仅仅是他本身
龙画符 好用型设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09 15:08:55

“人”不仅仅是他本身

一句话概括:设计中的心理学。

全文脉络:
2002年版序
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但只有3点是至关重要的:
1. 不是你的错:
你在使用某物品时遇到麻烦,那不是你的错,而是设计出了问题。每周我都会收到几封信或电子邮件感谢我把他们从自觉无能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2. 设计原则:包括概念模式、反馈、限制因素、预设用途(各类设计的四个原则)。
3、观察力:本书若能改变你认识世界的方法,那我就获得了成功。你将从此改变对门或电灯开关的看法,开始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人和物,以及这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本书只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让读者学会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正如著名棒球运动员约吉·贝拉所说:“通过观察,你能发现很多东西。”

初版序

第一章 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第二章 日常操作心理学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准确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完全存于头脑中,而是有一部分在头脑中,有一部分来自外部世界的提示,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外界限制因素之中。用户头脑中德知识虽然不精确,但却知道如何进行精确操作,其原因有以下4条:
1、信息存储于外部世界。我们所需要的巨绝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于外部世界。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相结合,就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2、无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知识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非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所拥有的知识能够使人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足够了;
3、存在自然限制条件。外部世界对人的行为进行了限制。物品的特性限定了操作方法,例如,零件有一定的组装顺序以及物品是否被移动或运输。每件物品都有自身的物理特征,诸如凸起、凹陷、螺纹、带附件等,从而限制了它与其他物品的关系和可能的使用方法;
4、存在文化上的限制条件。自然限制条件之外还存在众多从社会中逐渐演变而来的,用于规范人类行为的惯例。要想明白这些文化惯例,必须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一经习得,便可适用于广泛的领域。

第四章 知道要做什么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基本的语文定义:差错有几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两种类型就是失误和错误。失误因为习惯行为引起,本来想做某件事,用于实现目标的下意识行为却在中途出了问题。失误是下意识的行为,错误则产生于意识行为中。
这章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指出宽而深的结构与窄面结构。其中窄面结构选择的设计能让使用者快速的上手产品。

第六章 设计中的挑战
并不是所有好的设计都能传承下来,也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是沿着变好的趋势,其中文化、市场等等因素将会选择设计让其传播(这其实是演化论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其实,演化论是一个使用范围非常宽泛的模型,不仅用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还应用于伦理学、设计等观念、非生物领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动态更迭"模型)
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两大致命诱惑:悄然滋长的功能主义、陷入误区的外观崇拜。

第七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将任务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
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心理模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方面:设计模型、用户模型和系统表象。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头脑中对系统的概念,用户模型是指用户所认为的该系统的操作方法。在理想状态下,用户模型应与设计模型相吻合。但实际上,用户和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系统本身来进行,也就是说,用户得通过系统的观念、操作方法、对操作动作的反应,以及用户手册来建立概念模型,因此系统表象格外重要);
2、简化任务的结构;
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5、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7、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就采用标准化。

经典语录:
1、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储存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储存于客观世界中;
2、知识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非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所拥有的知识能够使人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足够了。

读后感:
原以为这本书不会给我什么太大的启发,最多也就是让我稍微了解一下产品的设计原则。然而,这本书波及到我的思想之海的范围还是挺广的。
这本书对我来说,冲击最深的是一种世界观——“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
《失控》中曾提到过一个设计新型机器人的思路,就是把外在世界作为反馈系统,而机器人所要做的事仅仅就是调试内部,让其适应环境。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观念与本书传达出来的世界观如出一辙,出色的机器人设计理念制造出超乎想象的机器人,正确的信息交换的模型让人似乎看到了人的本质。心理学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主要是环境造就了人类的行为,而在这个宏大的问题,反对者的声音也不小。但我看完本书后,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更正确的看法就是“信息交换”模型。这个模型的宝贵之处,就在于提出了一个正确的系统构架,告诉了人们,所谓的“人”指的不仅仅是他本身,还有他的外在环境。所有脱离环境的对人的看法都是片面的。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