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迷茫原来是种通病_断舍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断舍离 > 心灵的迷茫原来是种通病
Shermanizer 断舍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1-22 13:01:30

心灵的迷茫原来是种通病

1/5/2015 10:29 PM
前一段时间几次听到《断舍离》这个书名,如此决绝、掷地有声,确实让人过耳不忘。今天读了这本薄薄的小书,有些感受。

作者努力将这本书与其他的整理归纳类图书相区分,强调“断”和“舍”优先于对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物件的不论优劣、不论实用性的简单收纳。而“离”字是指一种最终达成的状态,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受牵绊。可以说很多具体的思想和解读在其他的优秀收纳类书籍(比如《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里都有提到,但是作者透过这些细节的考量,紧紧抓住了最核心的东西,并且归纳成字字铿锵有声的三点,就确实不是一般作者可以上升到的高度了。这让我想到了《反脆弱》这本书,作者也是提纲挈领地摆出了antifragility这个前无古人的概念,虽然给出的案例都是稀松平常,但是在作者的角度一观察,便纷纷印证着“任何事情都可以置放于脆弱——反脆弱这个坐标上”的观点,如此新颖别致,就大大胜出其他将同样道理、但没有强悍的总结能力的作者了。

“啪”地干脆响亮地一声,不是一连串、一段声音,抛出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观点,是多么的重要。

另一个引我思考的,就是原来心灵的迷茫、对自己缺乏信任、厌倦生活的琐碎和压力,是那么多人的通病,是那么多人想要摆脱的黏黏糊糊、不清不爽的困扰。为什么现在生出那么多“心灵导师”般的人物:王潇、彭萦、《怦然心动》和本书的作者……因为很多人真的需要引路人吧!时不时地屈从于自己的软弱懒惰,但是又尚有志向抱负,愿意努力付出,热情和坚持却被很多迷茫和压力带来的阻碍一点点磨掉,大概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我得大大方方的承认,现在的我和至少未来短期内的我,都是他们中的一员。消极的部分不消说,没有十足的智商、情商、毅力、行动力去自己成就自己。但是我看到积极的部分:不妥协,依然努力向前奔,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尝试去做更好的、让自己满意的自己。我愿意就从这积极的意义入手,努力把自己更多地扳向正极,直到不再摇摆,不再需要去做某位“心灵导师”的拥趸,不再需要去模仿别人,而是自信地、踏踏实实地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自己想要做到的断舍离:
断:斩断种种不那么真的重要、盘桓在生活空间中以及脑海中耗费自己能量的东西。
舍:对生活做减法,declutter,让东西再少一点,让选择的烦恼再少一点,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离:“用天真换一根烟的光阴,我离开我自己”,想到杨乃文的这首歌,嗓音清清淡淡、安安静静。离,是要离开过去的惹人生厌、“把毛病当个性”、不好好照顾爱惜、为自己打算的自己,做一个______的人,这个填空题,让我在实践中慢慢去想。

=============================================
        住所里到处泛滥着不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也就是潜意识被堵塞的时候,家里就到处散布着小压力。 压力的因子其实很琐碎。想要打开橱柜的门,可却因为囤了大量的饮料瓶而碍了事;想把需要的书拿出来,可放在前面的书却碍了事……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就会在不知不觉由形成压力。这种小事日积月累,人就会慢慢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如果有东西让你减到碍事,即便只是一瞬间觉得碍事,也要在
        发现的当时就把它们一一击破。
        
        你会发现,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观念。
        
在断舍离里,也有那么一个瞬间,会让自己十分客观——甚至客观到令人讨厌的地步——地看待,自己到底给了自己什么样的东西。
        
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说起来,它就像是不必去深山老林也能进行的修炼。通过反复的扔掉破烂儿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与比同时,还能整顿好客观环境的气场。等到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都恢复清爽后,才算是完成了“场的净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来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自我形象。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已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而且人自己也不怎么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纠结不安了。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与乐观。
        
疲劳转化成了活力,人也因此而变得精神熠熠。换句话说,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 不值得信任的自己,是—直处在“今天也没做到”、“没能遵守约定”这种减分状态的,而如今要转向“我今天做到了”“我遵守了约定”这种替自己加分的角度,也就是要转成加分法。这样的话,自我肯定感就会骤然增加。“今天就把这个放到网上
        去拍卖掉”“今天要把这个送给会用它的朋友”,这么想着,并立即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如此一来,你就会一点点地增加你的信用资金。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找借口,不知不觉就耗费了很多的能量。这种行为就好像是自己狠狠地揍了自己一顿,然后再给伤口贴上创可贴一样,让能量慢慢地流失。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