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整理的空间及待整顿的“三观”_断舍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断舍离 > 被整理的空间及待整顿的“三观”
妙荔 断舍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16 23:10:34

被整理的空间及待整顿的“三观”

搬家以后发现,即便空间比以前大了许多,但是并没有出现我所期待的那种新家好空阔的感觉。

衣柜变成了衣帽间,但是依旧塞不完我的衣物。储物间的顶柜上堆满了鞋盒子。客厅和书房里都有书柜,但依旧发现书还是那么多,并且新书不断地在入柜,即使同时也在kindle和手机端上获取电子书籍。

与我不断入新的东西不同,我妈是不舍得扔旧东西。每次在一件旧物的去向上,我们可以为此争执不下甚至吵起来。我还记得当年我妈和小姨是怎样处理外婆的旧物件的,趁着外婆不在,两姐妹在外婆的屋里翻箱倒柜,能找出十多年前的旧衣服——被压在箱子底也不会穿但是却被保存下来了,能找出外婆没退休时发的白色粗线编织的劳保手套,还能找出不知多少年前别人送的过时又无法使用于现在的被褥的被套。我妈和小姨果断地给外婆扔掉了,尽管这引来外婆的咆哮。但没想到的是,现如今这相同的一幕居然发生在我妈和我之间,只不过我妈身体康健,自己的东西门儿清,我又没有同伙可以一同实施趁其不备的丢弃活动。

不愿意扔东西的人,作者归结为三种类型: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

逃避现实型的人总是忙碌而无法安定,执着过去型的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担忧未来型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每一种人都无法真正地安住在当下,又将当下变成永远保有缺憾的过去,同时又关闭掉了给任何一个未来予以修正的机会。这三种不一定独立存在,或许会组合着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或许在我妈那个年代,都经历过较为艰苦的物质时期,因此勤俭节约于美德上的体现远不及生活窘困而被迫练就出来的生存本领的意义重大。在那个时候或许这真是不得已,也是习惯,更不会有人对此怀有鄙视或嘲讽的态度,因为人人都一样嘛。而这样的习惯到了今天,则会被嘲笑,年轻人里没有几个会有这种“收藏”旧物的癖好的。

这让我想起了有时候在街上看到的那些背着一个破旧肮脏的布口袋,在垃圾桶里找宝贝的老人们。最先我以为他们都是家境贫困为了贴补家用,直到后来看到相关的报道,才知道,其中有一部分并非如此。曾有一则新闻中,记者看到老人肮脏的外表和自带的简陋干粮,为此心痛,决心一追究竟,查看是否能有被子女驱逐、不尽赡养义务的新闻可挖。最后新闻是挖出来了,却与此主题大相径庭,老人家的子女们纷纷诉苦,道出这些年来苦劝老人、用尽各种办法阻止老人拾荒的无奈,老人甚至曾扬言,不让她出门拾荒她就自杀,搞得子女们各个都不敢阻拦,只能任由她去捡拾垃圾,直至把家里堆得满坑满谷。此时,记者早已经被家中的这个垃圾场震惊了。

穷到骨髓里,哪怕物质条件再有改善和提升,也成为一个镶嵌在呼吸中的印记,成为一种无法轻易改变的态度的反映。物质上穷久了并且已逆来顺受惯了之后,言行举止中不知不觉会透出穷的腐败之气。

有许多读者说,这本书其实就是几张PPT或者一张A4纸的内容,写这么厚是何苦。一定程度上同意这样的说法。所谓断舍离,阐述清楚其含义,再告知一下做法即可。断舍离这个概念,阐述上其实要做的功夫并不需要太多,因为许多人还是容易理解的,但是难点和要义分别在于执行和修行——持之以恒地执行,经年累月循环往复,不断检视和自查,乃至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并深入到思想中,最终带来观念的更新,从而改变一系列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改变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许多人意识到需要用断舍离来做自我对照,是因为逐渐感受到了物质丰富之后并没有感受到与之对应的令人舒适的富足感和满足感,相反,却感到被混乱芜杂、毫无头绪充斥着。也许是因为现在我们对快乐和幸福的获取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已经习惯于靠不断拓展疆土,以占有为目的。占有与快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相反,当占有成为了目的,内心的空虚反倒越来越大,像黑洞一样不断吞噬能量,越来越忙碌,速度越来越快,以为不断提升的速度和效率能够追上幸福的速度,然而却发现负载了越来越多的焦虑和不安,困顿和失落。如果说断舍离是在教人做物质上的清减,毋宁说是在做思想上的清扫,扔东西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外化的行动,如果只是扔东西而没有借此发现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反思曾经过去的人生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么断舍离不过就是另一场粗暴的扔垃圾活动。思想上的垃圾不除,生活依旧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十分同意作者所说的运势与气场是相关的说法。并不认为这听起来很玄乎或者迷信。一个对阻滞缺乏感知,对垃圾缺乏整顿的勇气和动力的人,是缺乏观察力和自察力的。在思维上存在盲区,即使再勤奋工作,忙碌也不过只是一种逃避的借口。忙碌只是约等于忙乱,事倍功半或者根本就没有结果。这样的人能量是不流畅的,气场怎么可能稳定?看不清,看不透,也不可能看得远,何来判断当下与预判将来的能力,正确的改变也就无从谈起,运势又怎么会好呢?

喜欢书末的那几段话,已经超越了杂物整理的概念。

“我认为,所有物品归根到底都是我们从神祇、从地球手里借来的。比方说,买土地,买房子,这其实都是买到了维护、管理权而已。‘买’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人类一厢情愿的错觉。不仅仅是土地,一切东西原本都只不过是物质而已,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变化和人为加工,它们成为了物品,再被赋予了许多概念和附加值之后,流通到市面上。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一切有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

读完这本书,和多数人一样,我把衣帽间里搁置了很久的旧衣物装进了一个大纸袋,果断地带出了家门。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