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我已看透,但仍眷恋_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 > 纽约,我已看透,但仍眷恋
文艺青年 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16 14:08:04

纽约,我已看透,但仍眷恋

文/豆瓣ID:文艺青年(原创作品,转载请告知)

当一本书要读到终点时,总有些恋恋不舍。就像人对青春的怀念,曾经拥有的好和坏诚然都是生命的印记,但我们仍如杜拉斯那般热爱着如今“衰老的容颜”。因为读完了,才有权拥有“故事”。从青年到老年,各有其精彩,只是状态和属性不同,老年不是年龄的鸿沟,而更像是一种生命旅程的回归。而且,你必须回归。

安娜·昆德兰的履历,和纽约这座城市一样耀眼,她的文体涉猎很广,在评论、纪实、虚构等方面都有建树。《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是她的第7本小说。昆德兰浸淫纽约媒体圈多年,眼光独到老辣,是个浑身上下都流着专栏血液的人,所以这本小说读来也总透露着一股“专栏气” :字里行间,总让人忍不住要像古人批注古籍般,对其遣词造句和细节处的小心思来个击节点赞。实在非常会写,而且每个场景都写得不一样,有机趣,笔触很有纽约的时尚感。

我注意到一个时间数字:美版此书于2013年由兰登书屋出版,也就是说,昆德兰是在60甲子之岁时写成此书。有意思的是,书中的主人公、摄影师丽贝卡也正好于60岁那年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冒险。这个暗示再明显不过了,丽贝卡显然就是昆德兰的一部分化身,而且小说中很多意向都有作者现实经验索引:比如昆德兰养了很多只狗,还为一只13岁的狗写过讣告;其19岁时母亲患乳房癌去世(这个意向时常出现在其私人写作中)等,都被巧妙融合入书中不同人物身上。

在我眼中,这些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也就是说,昆德兰在花甲之年写下了一本祭奠青春、坦然接受和享受生命不同年龄阶段之作。评论圈之前都把这本书定位为励志、疗伤之书,但如果分析细想下,这么一个有抱负、有力量的女作家,绝不会自毁形象,写一部中国人所谓的小清新和鸡汤之作。英文书名原叫Still Life with Bread Crumbs,译作《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是为直译。但如果细究,会发现Still life解释为平静、安静的生活更好些,这个在小说中是有典故的。丽贝卡和彼得的失败婚姻(在书中是条很重要线索,也是一个女人成长成熟的契机),归根结底就是两个人是不同的人:“丽贝卡不喜欢改变,而彼得就靠改变活着;彼得喜欢故事,爱读故事,讲故事,分析故事。开头,中间,结尾。戏剧性。丽贝卡不是个好故事。要不是厨房洗水台系列,她根本连个故事都算不上。最近几年她才开始认识到这不是她的错。她意识到婚姻并不是故事的主要部分。甚至在她自己这种被删减的婚姻里——多少也有九年——大部分都是四平八稳的故事中间部分。这是彼得不能忍受的部分。却恰恰是丽贝卡最喜欢的部分。是她仍然深深怀念却不自知的部分。”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再来梳理下全书的脉络——《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其实讲述了一种生命旅程回归的故事,昆德兰既是旁观者,也投身其中——她笔下的纽约(城市),正如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充满了繁华的“故事”,人们扮演着叫做青春的角色,经历成长、职业、婚姻,在象征着力量和繁华的纽约大都市中追逐金钱和名利,直至衰老、家庭变故,才发现早已熟悉的一切原来那么不真实,原来“故事性”是属于他人的,生活需要回归如面包屑般的日常性,而日常性的物理承载体就是乡下,它的年龄阶段叫做老年。

作者用了很多前后关联的段落来描述自己有关年华逝去和生命无常的观点,我们可以对照起来读一下。另外补充下,昆德兰是个语言的高手,文中每一页都有很精彩的比喻,而且她的比喻不落俗套,非常新颖妥帖,其中充满智慧。

“她看着城市浮光掠影般被抛在身后。有时候工作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吧,她想,用来忘记。”

“然后她很吃惊地发现她对彼得和离婚的感觉也是如此,不痛苦,仅仅是有错位感。她的婚姻就像一条崭新的真丝裙,特别美特别摇曳生姿,不过很很快袖边就脏了,沾上酒渍,裙边也拖地了。如果她和彼得谈了半年的恋爱后便分开,那么这将成为一段特别美的回忆。但恋爱中很少有人能得体地自行抽身,爱情沉淀为一种奇怪又不舒服的友谊,或变质为彼此指责,悔不当初。这就如同裙子没了型,特别显旧。昨日种种被装进塑料袋里,塞进了衣柜深处。”

下面这段更是点题之笔:“一种旅行时特有的感觉涌上心头,看似她很享受那种新鲜感,但其实最开心的时刻是打开旅行箱,穿着更舒服的衣服,待在家里回味旅行的时候。”

除了旅程这个主线索,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很多辅线:比如关于十字架照片之谜,牵起吉姆和她妹妹莎莉的故事,作为文中的悬疑故事线,一直到书尾女孩香消陨落时才得以揭示,再比如关于乡村中最有生气的两个人——丁丁和莎拉的穿插牵引,作者给他们安排的结局,一个是本该属于纽约(正值青春),所以回到纽约都市;另一个与朴素的乡村人结合,回归享受带点英式理想主义的生活。

此外,摄影和照片也是全书的第二寓意:有些人把照片当做与人生际遇贴近的方式;丽贝卡却用照片当做超脱的方式。她通过打印、装裱和凝固改变了自己的一部分存在的性质。别人,陌生人的书写、分析和追捧让它们进一步变性。有时候甚至连她自己都相信《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是关于“女人的工作”。

城市是路途,乡村是归宿。
城市是新鲜,乡村是常态。
我们每个人都用特有的工作方式,来祭奠青春的逝去,明白生命不同阶段的意义。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