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过程是不断丰满自身性格的过程(每章节概要)_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育儿的过程是不断丰满自身性格的过程(每章节概要)
乌小咪slina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4-16 09:04:48

育儿的过程是不断丰满自身性格的过程(每章节概要)

手把手把孩子养育成人的过程也是不断丰满自身性格的过程。曾经以为自己很喜欢小朋友,但面对各种令人抓狂的吃喝拉撒睡的问题时,我意识到自己缺乏耐心,也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日后面对问题时的态度是何等重要。比如,我和老公闹别扭时,总喜欢摔手机,这是受我妈妈影响,她每次和爸爸吵架便摔家里东西。

在看这本书的每个故事时,有一种回顾了自己成长历程的感觉,每件事都那么贴近生活。由于我年幼便失去母亲照顾,爸爸父兼母职,而他对我的教育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毕竟是个大男人嘛,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对我的爱,我都能感觉到。好的地方是,在爸爸失业时,我还经常弄丢刚买的季度公交卡,爸爸一句都不骂,因为他知道我已经够内疚了,还有从来不让我为了钱做家务,不会以此做条件交换。不足之处时,没留意到我有时任性是为了引起他的关注,没有耐心倾听我的想法就动打骂(轻微的)。

作者的女儿以高出清华22分的成绩考上大学,而且心理素质也非常好,同学们都会主动给她”北京三好学生“拉票,绝非高分低能。这本书刷新了一些老一辈的育儿方法,比如摔跤了打地板、骗小朋友父母不要他了,诸如此类。而且这本书都是以例子的方式娓娓道来,像看小说一样,十分有趣。


           ----------------------------------------------------------------------


每章节概要:

第一章:
1. 对于必须让孩子承受痛苦(打针),大人的原则:平静、愉快的表情;清楚告知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对于痛苦程度要如实相告(不夸大不缩小);激发孩子勇气的同时,跟退路(可以哭);不哄骗及条件交换;大哭时转移注意力。
2.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不一样,前者孩子会开心笑,后者会害怕哭。捉弄孩子(父母不要你了)损坏其自尊心,慢慢养成社交恐惧和对他人不信任。凡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制止。
3. 摔跤后打地板是一种报复行为,它教给孩子责怪别人和不宽容,碰撞是双方的事,给地板揉痛时,自己也会忘了伤痛。家长需要有前后统一的价值观。
4. 孩子不是为了长大和成功而活的,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要让孩子有做天使的经历,不能生来就做没有翅膀的凡人。
5. 在儿童问题上(早恋),家长有两个功能:疏导平息、刺激强化。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很阳光,不能给孩子消极的暗示。“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对于欣赏我们的人,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同时他们身上也有不同优点。如果一个同学,学习平平、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ta,所以只有学习好才会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欣赏,同时也能学会欣赏别人”
6. 孩子犯错误(丢三落四),从长远的角度,要让其多做、考学会虑和承受后果。如果只是板起面孔说教,孩子会觉得没面子和烦,孩子为了自己的面子会故意顶嘴或者作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7. 大量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不需要过度解释),家长也一起背,在等车等碎片时间和孩子一起读几句。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孩子的面说她会背多少诗,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才能产生好感。


第二章:
1. 讲故事不需要换成儿语,在公共场所时也可以读一些字给孩子听。学习如果加上炫耀,那是最坏的。识字和阅读不能分开。
2. 从“开小卖部”学会做应用题,在游戏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生活周围的。在游戏过程中,就算孩子算错,也不能有任何说教,也不要以生活经验干扰孩子(一斤米可以是200元),计算难度要慢慢提高,不要一下子太难,可以调换店主和顾客身份,如果孩子不想玩就不玩了。除了数学,物理(修电器)等科目也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实践。
3. 阅读能力能促进智力发展,帮助掌握课堂知识,家庭作业更有效率,于是更多时间阅读,良性循环。小学和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一切都可以逆转。
4. 可以同逛书店代替去麦当劳作为奖励,让阅读变得跟看电视一样有趣。
5. 好的阅读:用书面语、读得快便于整体理解、不需要每个字都懂、不在乎记住多少(无功利心、保护兴趣)、不看漫画。
6. 初始阅读需要诱惑。
7 & 8 & 9 . 重点阅读长篇小说,让孩子自己挑书。写作要保持真实才能保持兴趣,才能有东西可写。


第三章:
1. 性启蒙要尽量延迟,不使其产生好奇心。不得已告诉孩子也要简短、轻松的语气,然后转去其他话题。性是人的天性,到了该懂的时候自然会懂,就像走路一样,需要时间成全。与配偶相处时要做出健康爱情观的榜样。
2. 用理解和办法,解决不了的毛病,用批评也解决不了,孩子其实是很爱面子的。在孩子认识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
3. 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让孩子的尊重老师的前提下敢于质疑。当引导孩子理清思路时,最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在引导下把想法说出,把思路理清,这比单方面讲道理效果要好。不要让孩子独自面对冷暴力。
4. 遇到坏同学,家长确实要出面是,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报复。
5.“实事求是”,不虚荣、不浮躁。
6.首先做一个好人,善良、宽容、遇事不计较,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快,让自己过得快活。其次有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


第四章:
1. 一个人,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自觉的人。除了开始上学的第一周,其它时候不再催促孩子做作业,鼓励孩子纠正即可,不责骂,不不要经常提起。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孩子就会养成好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内疚感和不自由感,就会强化成坏习惯。家长遇事要冷静,才能教出冷静的孩子。
2.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更不要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和惩罚手段,而是要适当的剥夺。
3. 小学阶段要主要给孩子留出自由时间,不能让作业或者课外学习填满。自由时间不能看电视,可以读书、找小伙伴玩、和家长打球等。可以适当帮孩子写作业,但不能抱有回报的心,否则你的行为就是前后矛盾。一个单词写几十次都不会,这其实和笨不笨无关,和情绪有关。
4. 作业和饼干一样,本身是个好东西,要保护好学习的兴趣。
5. 不要提示学习是”苦“的,每一个忘我投入学习和工作的人,都不会觉得苦,而是享受其中的”乐“,别人看到他们的废寝忘食就觉得苦而已。
6. 从小学开始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考试不要过问,而是在暗中观察学习情况,聊聊学校的事,或者和老师沟通。考得好,孩子高兴,我们也高兴。考得不好,真好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考后能把错题作对,还是100分。
7. 考好了不奖励、考差了不批评。在孩子对自己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劣势也可以换成优势的赞美,以此巩固自信。但在孩子已形成确定的能力时,就不需要经常赞美,否则会变得廉价和做作。


第五章:
1. 养育孩子要亲力亲为,不能只觉得是多了个小宠物,却不经历一把屎一把年精心带孩子的过程,不能为人父母,还在心理上吸吮奶嘴,而不考虑自己对这个小小人的责任。
2. 夫妻冲突时要避开孩子,哪怕离婚也比没玩没了的争吵好,还能教会孩子勇敢断绝不可容忍的生活状态。
3. 当你想强化孩子什么时,就把这方面所有的”过“都能变成”功“来说。
4. 不管才是最好的管,才能学会自觉,父母不说其实比说还难。
5.去天安门和在天桥上,对孩子都说都是玩,没有哪个是浪费时间。大人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要孩子听话,要从她们的各种表达中听出心声,否则就会变成长期的心结。但对于没礼貌的条件交换,一句都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
6. 家长会要学会转达,不能全部如实告诉孩子。
7. 凡是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友好教育也能完成。如果一位家长癌打骂孩子,他的童年多半也是这样,所以没能学会爱孩子。


第六章:
1. 不要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隐私”,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幼稚。
2. 不强迫孩子吃饭。
3. 孩子的学习环境和睡眠环境都不必追求过分安静,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教他随身携带好环境。
4. 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当孩子的面说出。
5. 让孩子想看电视时心安理得去看,不要带负疚感,但平时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身也要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电视如美食,本身没错,但享用要节制。培养阅读习惯,是防止电视瘾的好办法。
6. 检验以为母亲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对孩子放手,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大人替小孩做事很容易,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家长在孩子面前可以无能、无知一点,把机会留给孩子。
7. 要教孩子各种骗局,骗局的形式不同,但不变的是利用人的贪欲。


第七章:
1. 画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对和错。
2. 儿童早期教育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要把时间白白放过去。
3. 生词每个写三遍效果最好。
4. 电脑游戏和我们小时候打雪仗没本质区别,只是更有趣和复杂。令到人堕落的是心灵空虚,即使在没有电脑的年代,也会有其他事拉孩子下水。家长干涉只会激化玩游戏无度,需要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不要让孩子玩的时候有负疚感。教孩子阅读或者让上网变成惩罚手段/任务。


      ---------------------------------------------------------


写完这个总结时,我跟老公说:我看育儿书那么多,到最后可能还是教不好妞妞,正如我怀孕时看那么多书,最后还是对妞妞不会睡觉这个事束手无策,因为很多书都没提到婴儿有可能要抱睡,全部都是要实践才能明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我能做到的事,尽量学习多点理论打底,日后才能自信、从容应对带孩子这个事,育儿的路还很长,希望我们一家三口能走得开心。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