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理心
激光照排发明人王选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特别强调同理心。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能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杜威认为,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反抗那些无谓分裂人们的东西。
当同情心或同理心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我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更是长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当他们给予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二)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教育经验使我相信,学生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不要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孩子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
三)实事求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
当你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件事或理清一个思路时,最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容那个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把想法讲出来,把思路理清楚,这比单方面由家长讲道理好。
孩子在发展自己独立思想时,可能会出现偏激。哪怕是偏激,我们也要首先用肯定的态度来对待,分析孩子的想法,然后客观地引导他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教育的任务。
我越来越发现,很多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其实不是由于他们教育知识欠缺,而是由于虚荣和浮躁。
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不知不觉中搅乱孩子的价值观,使他们的双脚不能踩在地上。
不踏实是生命中的硬伤,它扭曲人的思维方式,使人既无法客观地面对他人,也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
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即使他很精明,也往往目光短浅;即使他很努力,也总是后继乏力;即使他很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他想要不爱,也不会好好把握。他既缺乏平和与宁静,做不成一个平凡的幸福人;也缺少个性和创造,难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四)自觉
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包含有缺乏。
反过来,想让一个人喜欢或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
一个人,首先是一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他人的命令。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它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当“教育”成为一种破坏性行为,由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美国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孩子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时错误的。
一个始终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个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他绝不可能利用家长的善意去做任何让他感到羞耻的事情。
弗洛姆还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这件事做好。
不要打击孩子和过度表扬孩子,意义其实差不多,都是家长不去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
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式每个人骨子里最者乃得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发展。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们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好像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
其实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家长管得少,多是因为管得太多了。
如果说有真有一种药能治孩子的毛病,那么,减少干预和自由的气氛,是最好的两片药。
电视是另外一种捆绑,对孩子来说尤其是一种坏消遣。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要做到节制。
五)学校
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得才是勤奋。
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对不想她要分数。
写作业,不培,才能培养好习惯。
有个家长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缺乏关注。
自信而踏实的心态是最好的“补习班”。
六)家庭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弗洛姆说:上帝答应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土地常常是母爱的一种象征)被描写为到处都流动着奶和蜜。“奶”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是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蜜”则象征着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对生命的热爱。大多数母亲都能给与“奶”,但只有少数母亲能给与“蜜”。为了能给孩子以蜜,一个母亲不仅仅必须是一个“好妈妈”,而且必须是一个幸福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影响怎么说都不夸张,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这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人格有很深的影响。的确,人们可以在孩子们 --以及成年人中间区别出哪些人只得到了“奶”,而哪些人则同时得到了“奶”和“蜜”。
七)放手
“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是在世需要家长用足够的荔枝核耐心去小解的一件事。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为,家长这样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的机会。
检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否是优质的,有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成年人在多大程度上接纳一个孩子,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听懂了孩子的“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