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质量_收纳的艺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收纳的艺术 > 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质量
婉若清杨 收纳的艺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3-12 12:03:17

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质量

-1-

最近入了一本铃木尚子的《收纳的艺术》,在这之前我已经看完了近藤麻理惠的《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等书,各有各的特色。

正因如此看这本书我get到的重点不在于收纳的技巧了,因为之前学到的和这些都是异曲同工,我也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的收纳整理心得。

《收纳的艺术》更加的感性,铃木尚子所说的收纳的艺术我觉得并不仅仅是收纳,她更多要表达的是要学会生活的艺术。

我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上仙“凉凉”,然而同样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凡间生活,有些人过得惬意多姿仿佛是凡世的宠儿,连司命星君都要为她改写命格让她多些时间多活几年;有些人过得焦头烂额,一生当中浪费在找这找那的时间连她自己都不敢想,细思恐极啊!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主妇这个职业和公司的工作不同,没有办法按照每个项目完成工作内容,也不能按时下班。既得不到别人的赞赏,有成就感的时候也不多,所以有人很可能觉得主妇这项工作是“没有回报的”。实际上,所有负责家务的主妇,都是家中舵手般的角色,因为她们能够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

当面对这样一份没工资没休息的“职业”时,应该摒弃抱怨而去思考自己希望过怎样的生活?想要一个怎样的家,并为之而努力。就像作者所说,应该从整理内心开始,打造独属于你的舒适生活。这和房子有多大家里多有钱关系不大,心里干净敞亮,茅屋也是田园生活;心里蒙尘无望,华屋也是一对钢筋水泥。

铃木尚子在这本书里分享了她的生活艺术,相对收纳的艺术而言,我觉得更偏向于生活的艺术,如果你想看更为理性的收纳干货,我更推荐《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或者《超级整理术》之类。
生活这门艺术,是我们一生要学习的功课,而铃木尚子就是在用虔诚的学习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

铃木尚子曾在服饰行业从事设计、策划、人才培养等工作,在成为全职太太后她开始学习生活收纳,并成立了SMART STORAGE!公司,成为一名生活整理收纳师,可以说是学习收纳这门生活艺术成就了一个圆满的她。

合上这本书,我觉得,从一个不会收纳的门外妇到一位生活整理收纳师,靠的不是技术多么超前,想法多么新奇,而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爱、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一颗坚持的心。想想如果对一位了无生趣、心中无爱胸中无梦的人来说收纳的艺术,哪怕告诉她全天下的秘籍怕也是没用的。

-2-

现在就让我们用2个问题来回顾一下铃木尚子收纳的艺术,也许对于还没有实在不可救药的你,离美好生活、艺术收纳就只是一本书的距离。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收纳?

铃木尚子认为主持一家事物的女性不仅仅是主妇,而是一位艺术家。“与如何收纳物品这个问题相比,更重要的是整理思绪,思考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对于why,铃木尚子主要说了几个重点:

1.收纳可以带来时间和心灵上的闲适

据说人为了找东西经常要花费很多时间,每个上班族平均一年要花超过一百五十个小时找东西,我想如果这个上班族上班是这样,那TA在家一样好不到哪儿去。而合理的收纳,将为你一年节约出读10本书的时间,你还敢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吗?

2.整理是手段而非目的

找到整理的目的,也就是:你想做什么样的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到底是为谁在整理?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答案,那就先从从整理自己开始吧,等心敞亮了,你就可以随时立刻马上有顺序的进行整理工作了。

3.整洁是可以传染的,脏乱也是……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破窗理论,如果一栋房子的窗户有一扇被打烂而没有及时修补,那么不久之后其他的窗户也会相继被打烂。你的家也是一样,整洁会越发整洁,脏乱会越发脏乱。

如果你恰巧是一位妈妈,那么你的孩子最终从你身上学到哪一样德行完全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所以不要抱怨孩子起床不整理床铺,有可能主卧更乱……

整理是对孩子独立生活教育里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而你,是不是一位好老师?

4.要是无法整理看得到的东西,也就无法整理看不到的东西

要是无法整理看得到的东西,当然也就无法整理好看不到的时间、信息和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要从整理看得到的物品开始,进而整理好看不见的东西,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

5.不要细数没有的东西,而是细数拥有的东西

现在想想我和妹妹过得都不如我们的父母那样感到幸福,我和妹妹更多的时候脑子里是“好想要……”、“我还有……没有”、“”好羡慕……“,而爸爸妈妈总是想着”有了这些可真好,想都不敢想“,爸爸总会说好满意现在的生活……

之前看古典的《愿你的生命有无限可能》(比《拆墙》好看),古典老师说过,人生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我们自己就是艺术家,高度、深度、宽度、温度,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合的比例配方。
只有生活不以外界作为参照物才能收获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幸福的生活。放下执念,早一点开始整理,一定会感受到那种可以细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幸福。

6.整理可以清理通往机会的入口

9号听hi腿分享健身知识,听到一个好的比喻,就是家里的洗菜池,如果下水不好,你是每次减少出水继续无奈的使用呢还是彻底疏通后开开心心的洗刷刷呢?

整理,是让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开始充实生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整理?

首先要理清思路

比如:你和家人都是怎样的生活习惯?不是按照生活习惯的整理都是浪费时间;
你和家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用喜欢的东西增加情趣和幸福感;什么能让你更放松舒适?有些人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养花,你喜欢什么?
整理这一方面,你的短板在哪里?不擅长的重点学习;
家里的格局是什么样子?做到胸中有数,不要“胸大无脑”。

其次,就是这本书的葵花宝典“收纳七步法“

step1 全部拿出来

这里的注意点是从哪个房间先开始,还要做好时间安排。
这里的全部拿出来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略有差别,近藤麻理惠主张按类别整理,铃木尚子主张按房间整理。整理的时候那种理念适合自己就用那种好了。

step2 选择

构筑舒适生活,最重要的是只选择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合适的东西,并不是强迫的断舍离,而是通过选择改变自己的生活。
对于选择困难和不会选择的,铃木尚子贴心的分享了“选择矩阵图”

step3 分类

按照性质和类型分类
按照配套使用的组合分类
不想再次混乱要做好分类标签

step4 临时放置

选择临时放置的理由:
1、选择物品时,很难同时考虑最佳的收纳方法
2、通过临时放置可以发现迄今为止没有注意到的想法
3、要在所有物品都临时放置妥之后,再购买收纳用品
做法就一句话:降分门别类的物品分别放入空箱子贴好标签,然后针对性的思考收纳方法、放置位置、采购收纳用品。

step5 决定位置

各家各户格局不同、习惯不同,所以首先要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大的原则是“常用的东西要易于取放”,放置的东西越靠近使用之处,用起来就会越方便。
【两个小贴士】
眼手所及:
1、常用物品——站立时,从腰部到平视的位置
2、使用频率低的轻便物品——伸手可及的地方
3、使用频率低的重物——需要稍微蹲下才能碰到的地方
特等席:
给平时随手放的小东西一个特等席,比如钥匙

step6 决定收纳的方法

简单的三种收纳方法:柜子、抽屉、吊挂
个人认为以上三种可以组合出无数种无敌的收纳方式,根本就不需要再去学什么新鲜花招,就算学了八成也就是这三个基本组合出来的衍生品。
柜子小贴士:
1、买柜子要注意用活动隔板,这样就可以达到上面所说的“眼手所及”
2、柜子的最佳CP是抽屉型的盒子或篮子
3、书立、笔筒等可以有效收纳小物件,另外,书立、笔筒等不仅仅可以收纳书记和笔哦,发挥想象力吧,比如,把书立用在厨房里……
抽屉小贴士:
1、开合顺畅、深度合适
2、抽屉从外到里的深度以此放置最常用、用得到、不常用的物品
吊挂小贴士:
一般和其他收纳家具组合使用,比如柜子里装上伸缩杆、墙上的挂钩等等。
吊挂+抽屉+柜子是非常完美的收纳方式哦
其他小贴士:
1、收纳家具颜色要统一,配上收纳的有颜色的物品才不会显得眼花缭乱
2、收纳家具要购买以后还可以重复买得到的,这样就不会因为加买一个或者换掉一个因为买不到同款而不得不换掉所有的
3、有的时候仅仅把买回来的商品上的标签处理干净就会让整体空间看的整齐划一

step7 维持

好不容易整理好的家要维持才会一直舒适整洁,只要每天做到将拿出去的东西放回原处就能轻松维持整洁的状态。
更加精进的做法是:
1、控制入口:没有用的东西不拿回家;不要为了赠品而买东西;不要为了打折促销而囤货;任何想要买的东西做到三思而后买,一思真的有用吗?二思有收纳的地方吗?三思家里有替代品吗?别人赠送的东西如果用不到就立即处理。
2、放回原位:拿出来的东西用完立即放回原位;新买回家的东西立即给它找到固定的位置。
3、精益求精:在收纳整理好以后,慢慢去雕琢细小的环节,让整个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4、阶段审视:不同的生活阶段有不同的生活要求,比如单身贵族、二人世界和三口之家对收纳的要求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变化来临之时就要仔细重新审视,再次打造适合新生活的收纳结构,轻松过度到人生新阶段。

-3-

本书最后一章节铃木尚子按照不同区域展示自己的家来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可能想当然的觉得:如果我有那么大的房子经济条件优渥,我也可以整理成那样。
我只想说:宝宝你想多了,如果你是个邋遢大王就是给你一栋别墅,也只能弄成一个垃圾场。
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质量!

-THE END-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