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面写的东西的确有点意思,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这本书。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由别人来教我们该怎么选择。因为选择无论是对还是错,终究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承受;而这样的人生才会慢慢走向丰盛。
二十几岁,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按我自己的想法,凭什么就要在这个时候就去为自己未来漫长的几十年铺路??
学习、提升自己、培养好的身体和情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做的事,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而不是为了非常功利的目的去做。
诚然,让自己嫁个好老公能让自己少奋斗几十年(而这个也是这本书最提倡的)。可是,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做主。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往同一条路上挤呢????
是一本可以看一下的书,但是,如果有人把它当作课本的话,恐怕很可悲。
谁不想要体面的工作?
不想要优秀的男友?
不想要美满的婚姻?
不想要衣食无忧的生活?
抵触,只是因为自己还没得到。
即使肤浅的理论,也少有人能做到。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多一点接受别人的观点,才能多一点完善自己的人生。
如若拒绝一切外界事物,
所谓“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观点”,
到头来不过犹如井底之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幸福”了、满足了。
拒绝、否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确是一种逃避。
青蛙害怕“比较”,“比较”会让它心里不再平衡,
因为青蛙也有欲望……
书,是在对青蛙提问:
“要出去看看么?出去、就会有美好的东西……”
A:出去就能幸福?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所以不需要。
B:出去就能幸福?怎么可能!你先试试我再去不迟~
C:出去就能幸福?我可以试试看!因为我确实很想更幸福!
于是就会有了以上的争论。
ABC、“消极”、“中庸”和“积极”的三种回答,
或者说“平和”、“谨慎”和“冲动”的三种回答。
理想的人格,需要平和,而不消极;
需要谨慎,而不中庸;
需要积极,而不冲动。
这是文字游戏!
人生不过是走走看看,以自己的方式和眼光玩赏这个世界,
并且为后人做些贡献,让他们也能愉悦的继续下去……
所以,如此也好,那般也好。
这本书,在网上看到在线版后,想了想,收藏到Fashion这一栏目里面,本来嘛,这种书就属于工具书一类。
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其实很多时候还要务实的考虑如何生活,如何生活的更好。
可以一边看哲学书,一边看看这种工具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个迷茫的失恋女子,或许看了这本书可以振奋自己;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女性,看了这本书也不会因此而变得肤浅。
实用工具书,毕竟只是提供了我们另一个看待世界和生活的角度。
选择权毕竟还在读者自己手上。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和选择也会不一样,甚至不同的阶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因为这本书而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