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书评_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书评
wsrilj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22 19:09:48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书评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有些人第一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会觉得很奇怪,心中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要让自己爱的人受苦?我不是应该让我爱的人享受幸福和快乐吗?如果你也是这么想,那么应该去看看这本书,很可能你在为爱人寻福的过程里却在使他们痛苦。对书名产生”误会“的人,或许是把聚焦点放在”让“和”受苦“上,但是题目的重点是放在”舍得“上,这并不意味着给我们爱的人制造麻烦,伤害他们,使他们陷入困境之中,而是放手为他们的幸福快乐着想,放手对他们的操控,同时相信他们在面对困难和痛苦中有能力自己去解决问题,找到幸福和快乐。只有舍得放手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才会把聚焦点放回到自己身上,才会有时间,有精力为自己的幸福事业着想,毕竟我们已经冷落自己太久了,因为每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只有自己才能负责和实现。而当我们真正为自己负责时,我们身上散发的能量,做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他们,使他们也会自己的生命负责,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本书描绘了一副“关系蓝图”,帮助读者们看见一个实相:在错中复杂的各种关系底下,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单纯的关系---自己与自己情绪的相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关系出现裂痕,与对方发生争执,我们都会很烦恼,也很容易把责任和问题的根源归结到对方身上,却很少面对自己的内在负面情绪,因为它让我们很不舒服,很难静下心来去觉知,所以我们总是在逃避自己,而理性的大脑却不会放过我们,它总胁逼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于是很自然地,在两个当事人中间,我们选择所有问题的责任归结到对方身上。

我们对于身边的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离,但是对自己爱的人,尤其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我们习惯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很难割舍那份牵缠、纠结的感受和情结,同时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套在他们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对错,而常用的借口就是“以爱为名”---“我是为你好”,“我是替你着想才这么做的”。这并不说不应该对他们好,为他们着想,而是我们在对他们好,给他们建议,劝说他们时,是否心中生下一个执念,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如果你真的爱他们,为他们好,请给他们最大的支持与信任,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获得他们想要并适合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这便是书中所说的:爱到极致就是放手!

我把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前面四章重点讲“关系蓝图”,包括与自己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伴侣关系、婆媳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是本书的主要部分;第五和第六章则讲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他人,帮助他们;最后一部分则是谈谈如何看待灵修。整本书的架构很清晰,这源自于每一个章节以及每个标题都概括了各自的主要内容,同时每篇文章的标题都给人深思反省,另外书中的绘图很童话,很清新,我非常喜欢。而且每次读德芬老师的书,总可以使我的内心平静祥和,忘却读书时间的流逝,而且每次读到启发心灵的词句时,总感觉眼前站着一位祥和温柔的导师正以一种亲切和蔼的语气给我诉说其中的道理,心中也会掀起一阵阵的暖流,慢慢地洗涤浑浊的心灵池水。所以对我来说,德芬老师的书是值得收藏的好书,而我对值得收藏好书的定义是:在较长的时间里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发,同时能让我享受书中的内容,享受阅读,忘却自己在阅读。

现在每逢亲朋好友生日,我都会送德芬老师的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到他们,能启迪他们的人生,只是每次我很少去问这本书的回馈,也没有问过他们到底有没有看懂,因为一旦我执着于这样的问题,就会对对方有所期待:如果对方能看懂,说明我送对了礼物,甚至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看懂,那么我就去给别人讲解,也让他们尽早认知生活的实相或是灵性的真相,这是“虚荣的救世主”的表现。所以对于德芬老师的书或是其他灵性书籍,我都抱着这样的态度:“能看懂的人自然会看懂,看不懂的人可能是缘分未到,也许以后能看懂,但也会有一辈子看不懂的人存在,所以这一切都是缘分,顺其自然吧。

而从2011年11月第一次读德芬老师的书到现在,我基本把她的书都读遍并买下(除了翻译的那几本),而《遇见未知的自己》也是引领我走向灵修的指向灯,不过说来惭愧,这一年多时间里,我并未像许多修行者那样过着素食生活、闭关坐禅、修炼黄庭禅等,所以严格上来说,我认为我并不是一个灵修人,顶多我在生活中保持一种觉察,观察自己的情绪波动,以及引发出的童年阴影。或许我是童心未了,还想在人世间游玩戏耍,经历许多的情感折腾和情绪波折,就像大作家杰德·麦肯纳所说:”地球就是一个大游乐场,我们每个人在里面玩自己的游乐设施。“也许当我玩腻了,累了,或是有一天明白“我活在梦中却知道自己在梦中”的境界时,那时我应该走在这条探索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活出自我的灵修道路上了。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