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欲望极简
《极简生活》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细细地读。极简是一种生活方式,愿你从新开始,从心开始。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首要而重要的地方在于保持一颗极简的心灵,极简是为了专注,为了避免舍本逐末的生活,重视事物的过程,而非结果。我一直讨厌很多人规定的极简主义者必备的100件物品,极简主义者不能玩游戏,极简主义者要吃素。心灵极简了,你才能够知道什么是你应该舍弃的,什么是你不应该舍弃的。物品的极简只是表面,你深入认识到极简的本质之后,你就会自己去取舍。
“简化”是有底线的,并不是所有的生活和事务都可以被简化,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简化”的前提。第一,“简化”应该保留你所必需的。“简化”始终涉及到一个对底线的探讨。怎样的生活才是最简单的?虽然,有人会建议我们从某些生活领域中退出,但是“简化”是有底线的,我们不能省略那些个人所必需的部分。第一、二、五条标准我们将以“丁克”现象为例来说明,但对于其他现象也是通用的。一些丁克夫妻自愿不要孩子,是希望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但200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却显示,即使有可能这样做,绝大多数的人们仍不愿意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调查发现,在2685名参与者中,虽然有86.3%的人认为孩子是一项负担;但明确表示“肯定不会要孩子”的人仅占1.6%。这说明,生育和繁殖仍然是大多数人的欲望。虽然孩子是一种负担(有45.2%的人认为是沉重的负担),但中国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孩子是“幸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孩子”就是不可简化的一部分。第二,“简化”应该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简化”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具有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某些人来说是必需的东西,对你来说,也许就是可以省略的。例如,社会上某些宗教人士以及少量的丁克族和单身族就选择了从某些生活领域中退出,放弃结婚或生子,减少了可能因此带来的麻烦,使当今的家庭类型和社会结构日益多样化。如果有人认为每一个人都必然地适合于“结婚生子”,那就没有充分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