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为自己而活,不只是偶尔说说“不”,而是要有目的地、深思熟虑地、战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要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不要疲于应付那些让你在多条战线上作战的社会压力,要学会减少、简化,并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聚焦于绝对重要之事。
假设你把衣服归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保留”,另一类是“可能需要处理掉”。但是,你真的打算把“可能需要处理掉”的衣服塞进袋子里送走吗?归根结底,这里面有一种沉没成本:研究表明,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人们对其价值的评价要高于其实际价值,因此要放弃就更难。如果这还不能令你信服,那么就试试这个要命的问题:“如果我现在没有它,那么我会花多少钱来买它?”这么问往往能奏效。
换句话说,仅仅确定了哪些事情和努力不能帮你实现个人贡献峰值还不够,你还要积极地淘汰它们。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精要主义者不仅重视选择能力,而且还庆幸它的存在。他们深知,一旦将自己的选择权拱手相让,那么就不仅给予了他人这种力量,而且还明确地授权他人来替自己作出选择。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帕累托原理”指出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重要少数法则”,即人们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当中一个微小的部分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今天的世界充斥着各种玩意儿,人们受着过度的刺激,因此,毫无疑问,如今要实现这样的专注思考已是难上加难。“你还记不记得无聊是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再也不会出现了。”在几年前,如果你因为航班晚点而被困于机场,或者在候诊室等待时,你可能会坐在那儿,发呆发愣,百无聊赖。然而现在,所有在机场候机的人和在候诊室里等待的人都会选一样高科技工具,死死地盯着不放。当然,没有人会喜欢无聊,然而一旦所有无聊的机会都被剥夺殆尽,我们也同样丧失了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非精要主义者也不是不听,但是他们听的时候,总想说点什么。他们会因为无关的噪声而分心,而且太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他们听到的,是最大的那个声音,但得到的,却是错误的信息。由于急于做出反应,他们抓不住要领。这些非精要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就像在洪水泛滥的时候拿着灭火器跑来跑去,弄错了事情的关键所在。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投资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最珍贵的资产莫过于我们自身。如果不能对自己进行足够的投资,我说的是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那么我们就毁坏了用以达到个人贡献峰值的最佳工具。人们,尤其是充满野心的成功人士,用来破坏这种资产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睡眠缺乏。
没有差不多。不是YES!就是No.
如果自己彻底地、无条件地确信要去做什么事,那么就答应,这就是德雷克法。任何事情,只要不是那么确信,就断然拒绝。“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
扔掉旧衣服并非易事。毕竟,人们还有点恋恋不舍,也还会担心“假如”过了几年后悔不该扔掉那件带着大大的垫肩和花哨的条纹的上衣,那怎么办。这种感觉是正常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自己已经有的东西的估价,往往高于它们的实际价值,于是扔掉这些东西就更难。如果你还不舍得抛弃那件比喻中的上衣,就问问这个致命的问题:“如果没有它,我愿意花多少钱去买它?”同理,在人生中,在决定要淘汰哪些事情时,也问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做什么来得到它?”
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往往会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虚掷光阴,耗费精力。当他们足够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就有能力在真正重要的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这种成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曾认识到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一旦我们不清楚人生的目标究竟何在,换句话说,我们对于目标、追求和价值缺乏明确的意识时,就会设计自己的社交游戏。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来力图把别人比下去。我们高估了不重要的东西,比如把豪车美宅、Twitter上的粉丝数量或者自己上传到Facebook上的照片等虚无缥缈的东西看得过重。结果,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花时间陪伴心爱的人,滋养自己的心灵,关心自己的健康,等等。
每个人都在贩售一些东西——一种想法,一种观点,一种主张,来换取你的时间。清楚地知道被贩售的是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加谨慎地决定是否去购买它。
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
沉没成本,该忽略就忽略。沉没成本指的是,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精力的倾向。毫无疑问,这很容易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投入越多,就越想破釜沉舟坚持到底,直到投资获得回报。在某事上投入得越多,要从中抽离就越困难。
你是否也曾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不断投入时间和努力,而不是斩仓止损?你是否也曾在成功无望的投资上越砸越多,而不是收手脱身?你是否也曾在没有前途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不想承认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尽管已经深陷想补偿损失反而损失更多的怪圈,非精要主义者却依然不愿迷途知返,冲破藩篱,挣脱陷阱。而精要主义者却有勇气和自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脱身抽离,忽略已经沉没的成本。
陷阱:禀赋效应。主人翁意识效力非凡。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世上从来就没有人会洗租赁的车!这是禀赋效应在作祟,也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
在你的生活中,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想到这样的东西,一旦你想要放弃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显得更加有价值。不管它们是否对你有用或者让你高兴过,它们属于你这个事实,都会让你觉得它们比不属于你的时候更有价值。
对策: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简单的克服禀赋效应的方法。不要问:“这件物品我估值多少?”而是问:“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来得到它?”对于机会和义务,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不要问:“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要问:“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同样,我们也可以问:“如果我不是已经参与了这个项目,我愿意费多大的劲儿来参与其中?”
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犯了错,才能让这个错误留在过去。而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否认错误,就会始终漫无目的地原地打转,无法取得任何进展。承认错误,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因为我们真正承认的,是自己现在比过去更聪明了。
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有一个关于一所学校的故事,巧妙地阐述了这个道理。这所学校临近一条繁华的道路。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在操场上一小片划出来的区域里玩耍,这片区域临近一幢住宅楼,大人们可以在那里看着孩子们。但是后来,有人围着操场筑起了一道围墙。现在孩子们可以在操场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玩耍了。他们的自由,实际上比之前增加了一倍还多。同样,如果我们不在自己的生活中设定界线,那么就只能被囚于别人替我们设定的限制之中。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清楚的界线,我们就能自由地从整个领域中进行选择,或者从我们精心选择的要去探索开发的全部选项范围中进行挑选。
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在《圣经》中有一个关于约瑟夫的故事,是他把埃及从一场长达7年之久的可怕饥荒中拯救了出来。埃及将迎来7个丰收年,但之后会遭受7个荒年。因此,他建议法老委派一个“谨慎且智慧”之人将7个丰年中每一年的收成保留1/5,积蓄起来以备荒年之需。法老同意了这个提议并委任约瑟夫为地位仅次于他的高官,掌管埃及事务。约瑟夫成功地推行了他的计划,当7个饥荒年到来之时,埃及和周边地区的所有人,包括约瑟夫一大家族的人都幸免于难。故事虽简单,但其中包含了一个很有用的经验,精要主义者们运用它来使执行变得毫不费力。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法预知,这是确定的现实。像饥荒这样的极端事件自不待说,意料之外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谁能知道交通状况是畅通无阻还是拥堵不堪?谁能预知自己要搭乘的航班将会晚点或是被取消?谁能料到自己明天会否在光滑的路面上滑倒摔伤手腕?同理,在公司里,我们无法预先知道供应商会迟到,同事会出错,或者客户会在最后一刻变卦等。无法预料却是我们唯一可以预料的(确定无疑)。既然如此,我们要么坐等这样的时刻到来然后对此作出反应;要么提前准备,设置缓冲,未雨绸缪。
你是否也曾低估过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如果是,那么你就和很多人同病相怜了。这种现象被称作“规划谬误”。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低估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即便是在以前已经承担过相同任务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所有情形和所有可能性,并做好万全准备,未来实在是太难预测。精要主义者对于这样的现实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通过建立缓冲来减少意外事件带来的摩擦。
在商业小说《目标》中,三个月内要把小工厂扭亏为盈的任务压得主人公艾利克斯喘不过气来。刚开始的时候,他看不到一丝可能性。后来,一位教授指导他说,只要他能找到这家工厂的“瓶颈”在哪儿,就能在短时间内创造不可思议的进步。所谓的瓶颈,他知道就是那些阻碍整个体系运转前进的障碍。教授告诉他,就算他对厂里其他各个方面都做出改进,只要不能破除这些瓶颈,工厂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起色。在努力弄清楚这些话的含义的时候,他和他的儿子及一帮朋友进行了一次徒步旅行。作为童子军领袖,他负责在太阳下山之前,把所有男孩子都带到营地。但是,所有参加过这种旅行的人都知道,让一群小男孩都以同样的速度行进并不掉队,这实际上是很难的。艾利克斯很快就碰上了一个问题:有些童子军走得很快,而另一些却走得很慢。特别是一个叫赫比的小男孩,走得最慢。结果,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男孩和落伍的赫比之间,距离相差好几公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起初艾利克斯用的办法是让走在前面的那些人停下来,等等落后的人。这办法让队伍在短时间内聚了起来,但是一旦又开始前行,同样的差距就再次形成。因此,艾利克斯决定换一种方法。他把赫比放在这组人的前面,把其他孩子按速度进行排列:从最慢到最快。虽然,把走得最快的人放在队伍的最后面是违反常理的做法,但是这么做能让这群人开始以整齐划一的队列行进。每个男孩都可以跟上自己前面的那个男孩。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他马上可以看到整个队伍的情况,男孩子们可以安全、同时到达营地。不利之处在于,这个队伍现在是以赫比的速度在前进,因此他们将会晚到。那么,艾利克斯该怎么办呢?他找到的对策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赫比减负。因为走得最慢的小孩恰恰在队伍的最前面,如果赫比每小时都能走快一米,整个队伍就能以同样的增速更快地到达营地。这个发现对艾利克斯来说意义重大。赫比的任何一点加速,哪怕极其微小,也会对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他把赫比背包里的东西(他随身带的多余的食物和用品)都拿了出来,并分给了队里的其他人。这种方法马上奏效,队伍行进速度立刻加快。他们最后提前到达了营地。仿佛从中顿悟,艾利克斯明白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让自己的工厂扭亏为盈。他不再费力地去改进厂里的一切状况,而是找出其中的“赫比”:工厂运行程序中较之其他部分更慢的那个部分。
进步,小胜的价值
每天都做一点接近美好未来的事。
人们常常觉得,要有所改变,就得从某件宏伟的大事开始。就像我认识的一个经理人,他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要给女儿们建造一个精巧的玩具屋,可是后来,由于目标过于庞大和浮夸,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不能承受的重负。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常常被一种逻辑所迷惑:要干大事,就必须从大处着手。然而,想想企业里所有那些“庞大的”、激动人心的壮举,最后还不是像那位经理人的玩具屋计划一样,没有任何成效。
不要再从大处着手,然后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一无所获。要真正做好重要的事情,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创造下一个胜利,再下一个,长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如果这样做,我们就能毫无阻力、毫不费力地取得进步,突破性进展就仿佛在一夜之间降临。
1.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
在硅谷流行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理念。这并不是让大家去制造垃圾。其中的思想,在我看来就是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虚掷光阴,而是要把事情做成。在企业界,这种想法被表述为创造一种“最低可行性产品”。它指的是:“对目标客户有用且有价值的尽可能简单的产品是什么?”
同样,我们也可以采取“最低可行性进步”的方法。问问自己:“对于我们努力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有用且有价值的最小进步是什么?”
应对一个重要目标或一个最后期限,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一种是早动手,小步前进;另一种是晚动手,一日千里。“晚而大”意味着要在最后一刻完成全部,通宵加班,把它做完。“早而小”意味着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早地开始。
直观地看到自己正在朝着目标进步,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里,不要不屑于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你自己的重要目标上。
相较于设定庞大的、高远的和不现实的目标,从小处着手,奖励进步,才能成就更多。
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在人们所做的选择中,有40%是深度无意识的,我们并不在一般意义上思考它们。这其中,危险和机遇并存。机遇在于,我们可以发展新的才能,它们最终会成为本能;危险之处在于,我们可能会建立一些常规,它们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缺乏充分的意识,我们会深陷于一些非精要的习惯之中——比如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查看电子邮件,每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个甜甜圈,或者浪费午餐时间在互联网上胡言乱语,而不是利用时间思考、反省、充电或与朋友及同事沟通联络。因此,我们该如何摒弃那些让人受困于非精要习惯的例行事务,代之以让重要事务执行起来毫不费力的常规性活动呢?
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少吃些垃圾食品,少浪费些光阴,还是少一些烦恼。但当我们努力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哪怕是改变一个最最简单、最最微小的习惯,都困难得如此令人惊讶、令人不安。仿佛有一种引力无情地把我们拉回到炸薯条暖洋洋的怀抱中,那个有着傻瓜猫图片的网站上,或者对自己无力把控的事情不断升级的担忧里。怎么才能摆脱这些习惯的巨大牵引力?
每一个习惯都是由刺激、常规和激励组成。这个刺激就是一个触发器,指示你的大脑进入一种自动模式,以及选择要使用的习惯。然后就是常规活动,即行为本身,它可以是身体的,精神的,或者情绪的活动。最后是激励,它将帮助你的大脑弄清这个习惯是否值得记住。久而久之,这个循环——刺激、常规和激励,将会因为刺激和激励神经性地相互交织而变得更加无意识。
这就意味着,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常规,你并不需要真的去改变行为。你需要找到引发非精要活动和行为的刺激事件,并设法让这个刺激事件与确属精要的事情相关联。比如,如果下班回家路上的那家面包店是导致你买甜甜圈的触发器,下一次路过时,你就要让它提醒你去街对面的熟食店买一份沙拉。或者,如果闹钟一响你就会去查看电子邮件,那么就用它来刺激你起床读书。刚开始时,要抵制进面包店或查看邮箱的诱惑的确是困难的。但是,你每次执行新的行为,每次拿起沙拉,都在强化大脑中这种刺激与新行为之间的关联。很快,你将会下意识地、自动地执行新的常规。
让攻克一天中最困难的任务成为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情。把精力集中到最难的事情上去。
事情的难易取决于努力与否,你若刻苦,它便容易;你若闲散,它便困难。
阅读的最大成本。
读者在选购图书的时候,往往把成本支出的焦点放在书价上,其实不然。时间才是读者付出的最大阅读成本。阅读的时间成本=选择花费的时间+阅读花费的时间+误读浪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