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像安迪一样,头脑清晰的处理各类问题_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 你也可以像安迪一样,头脑清晰的处理各类问题
牛牛要努力!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07 13:05:23

你也可以像安迪一样,头脑清晰的处理各类问题

有人活得总是事事通透明白,有人活得却稀里糊涂。看看最近热播的“欢乐颂”就能知道了。安迪和邱莹莹的明显对比,很能说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整个电视剧中,安迪说的频率最高的词是“逻辑思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安迪非常注重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有什么好处?就从看安迪的工作成绩,生活问题处理能力来看,就很能说明了其威力。她可以很好的兼顾工作和生活以及感情,而且样样做的很优秀。人家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其实很多人应该和我之前一样,从没有思维锻炼的意识。所以,我们不清楚如何让我们的大脑高效运作。
 
自从我看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后,我才明白思维总是混乱的我们,是因为没有好好利用思维导图来帮我们梳理混乱的思绪,利用它去解决我们日常中棘手的各类问题。而是把精力陷在抱怨,忧愁,发呆上了。书上讲了很多的案例,让我感觉挖掘到了人生的宝藏,哇,这事居然可以这样做?怪不得有人学习效果那么好!原来我可以这样做啊,等各种感触。所以,看完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梳理出一个最系统最全面的思维导图使用方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思维导图带给我们的好处。因此,我们需要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21世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个简单易学的,终极组织思维的工具。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并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播出的关于学习障碍儿童通过思维导图发生很大转变的节目,让思维导图广为人知。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使用这工具。它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等世界名校的必修课,也是微软、甲骨文、迪士尼、高盛等500强企业推进员工学习的对象。
 
为什么要学思维导图?
我个人觉得人生在世,大多数人都是围绕在学习,工作,生活这3方面的。哪个方面进展不顺利,都会影响其他方面,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对生活的信念。不难理解吧?工作不顺,则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和心情,学习能力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事情处理,生活问题处理能力影响工作和学习。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我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因素,就是它们都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一个好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日常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工作得心应手,步步高升。
 
但我们很多普通人在工作上目标不明确、处理问题没思路或者思路混乱、面对突发事件,无从下手、经常因为沟通不畅导致任务延迟或者出现严重影响。面对总结,发言,汇报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写什么、领导还时常责怪你做的方案没有创意。这就是我们工作中的日常。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成绩和心情,生活压力那么大,很多人因此心情极度郁闷,茶饭不思,对现在和未来都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和焦虑。有的人生活上经常丢三落四,学习上虎头蛇尾,很多事情都不能独立很好的处理。面对这些我们常见的问题,你有想过解决办法吗?
 
为什么说思维导图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很多人会因为烦躁,忧愁,而坐着发呆,但这样做,对事情的发展一点帮助作用,只能被动的看着事态恶化。与其这样,还不如尝试把自己脑袋中的与事情有关的东西都拿出来,呈现在纸上。无论是想法,还是计划,解决办法,或者是一些创意,统统把它们都列出来,等到纸上后,然后按照分类去把这些信息划分,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把这些散乱的信息分类整理,然后再不断的划分支。就这样,一点点的把脑子里的东西搬出来,放在眼前,然后,一点点分析,找原因,找解决办法。慢慢的你就会更加明确自己的想法,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一个人不行,找更多的人一起看啊,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如果你只是把信息放在自己的脑子里,还是模模糊糊的,谁想帮你都无从入手。等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后,你还会慌张烦躁,没信心吗?很多人心里压力大,其实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我个人深有这方面的感触)。
 
说了这么多,那么思维导图都可以干什么?
其实,前面有简单的提到,这里就具体的说下,它能做什么?请看下面这张图,作者已经给出了我们一个很详尽的应用场景了。

总之,它可以帮你理清思绪明确想法,给出行动指示、识别问题和风险,给出考虑周全的解决方案、做好信息对齐,解决沟通障碍、总览全局做好计划、梳理信息全景图加深记忆、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利用思维导图去明确自己哪些知识已经了解,哪些还没有了解,加强对不了解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共享信息,实现信息收集和整合,最大化的利用信息的价值,从而帮你解决各种烦恼。
 
那,做思维导图都需要的什么工具?现在有思维导图的工具,可以用吗?
白纸,水彩笔,大脑,想象力。就这4样。为什么要用白纸?是因为可以不限制你的思维散射,想到哪里你就画到哪里。多发挥想象力,用水彩笔把你大脑中的思维展现出来。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水彩笔,在初期的时候可以只用单色笔。就“手绘还是工具”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简单的就手绘,复杂的就用工具。手绘其实会好些,因为在画的过程中调动了所有的注意力,效果会更好,但因为如果画错了就要换纸重画,会反复,对于复杂的图来说就不太方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使用工具去做,可以反复修改调整,保存多个板式,是很方便的。
 
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下做思维导图的流程?
好吧,那我以写书评为例:
步骤1:把从书中看到的要点全部列出来。
步骤2:对要点进行信息分类,整合,调整。
步骤3:按照对自己是否有用的原则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步骤4:把做好的部分按照5W3H的方式重新做一个。
步骤5:把学到的内容按照分类上到自己的“领域知识树”上,固化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反思后对知识的不断补充,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想说,无论办法有多好,都要动手去尝试,反复的去尝试。只有尝试的多了,才可以体会到它的微妙。这本书的最后,说了一句:总之试试看。还介绍了一个规则“TEFCAS”,它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成功”(Succ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也就是我们绘制思维导图的一个心理准备“指针”。自己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多体会这个法则。

温馨提示
先写出来
不要觉得自己脑子里没东西画不出来,你就先放弃了。也不要因为顾虑太多而放弃,这样不值得。你要告诉自己:画着画着就画出来了,多去尝试。因为当你把所有的点子都写在纸上时,思维就会自动转向和它相关的内容,记忆就不经意间浮现出来,只要顺藤摸瓜,再加上别人想法的刺激,就能想出更多的点子。那时候,画出的思维导图定会内容饱满,受益颇丰,非常有成就感。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要把想法都落实到纸上?我放在脑子里不行啊?只有当你把脑子的东西落到纸面上,你才会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么想的啊,原来自己一直思考的不够深入,也会发现自己视野太窄需要多学习。所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所有想法先写下来。

反复锻炼
一开始不必着急画出“完美”的思维导图,如果画的不好,也不要觉得自己不行。这只是通向成功的一个必然过程,一个必经阶段,任何人都要经过了这个过程。一定要反复重复,才能真正掌握,虽然这个重复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必经阶段。

完美主义
画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要画一个漂亮的思维导图,而把过多的心思消耗在线条颜色或者中心图片的选择上。思维导图不一定要五颜六色,必须有插图。所以不要因为这些而忽略了对逻辑梳理和内容的深入理解。用心体会思路梳理对你事情处理带来的变化。后期等熟练掌握了,你可以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画的更漂亮。

深入理解
画的内容一定要是自己理解的,对自己有帮助的,能够用自己话语讲清楚的。不然死记硬背的东西就算你画出来,也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并利用起来。因为大脑对不理解的,不明所以的内容是无法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理解透再画上去,不要为了画而画。

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熟练的掌握思维导图,来解决我们各种问题,享受生活的美好、加油。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