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然后,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个小时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我讲的肯定不是你,但你也肯定知道自己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么?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样。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你可能要挣扎很久才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这是个仅仅用语言文字很难说清楚的事儿,不过,如果我给你一两个例子,你马上就可以弄清楚。不知道你看过那部著名的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没有?电影里的主人公约翰•纳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换言之,纳什通过挣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为自己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
另外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想明白,“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作为一个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惊人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我们可以用锤子去钉钉子。然而,我们却不可能用锤子锤锤子,也不可能用钉子钉钉子。大脑和思考之间的关系远远比锤子与钉子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我们用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以前提到过人类的尴尬是:在整个人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每个人的心智成长却要从零开始--所以,很多人最终没有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更尴尬的事情是,即便道理都明白,有的时候还是会会一不留神就被自己的大脑控制。
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重新发现一些重要的道理--原因只不过是自己暂时或者很久之前把这些道理忘得一干二净--基于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打个比方就可以说清楚:就好像你的电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及其耗费内存的、莫名其妙的线程,把CPU占用率提高到100%,于是,你的电脑开始装“死”或者真 “死”……可惜,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Reset”按钮,我们的人生也没有Ghost恢复软件。
很久之前,我给自己制作了一个“Reset”按钮。我有一个本子,其中每一页通常只有一个句子,诸如:
* 快乐是一种本事。
* 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高尚一点的人只是能够控制它,不把它转换成行动而已。
* 生气是浪费时间的。
* 任何时候都要鼓励他人。
* ……
我尝试过一年,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年的计划都没能力完成,于是,再一次平静接受自己天分平平的事实的同时,一口气把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终于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发现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可以慢慢把期限延长,两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竟然可以指定一个季度的计划了!
直到快三十岁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制定计划的期限延长到一年。
于是,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然而,充满迷惑本身,并不意味着你要不知所措。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楚,上帝也没有在我们出生时给我们什么额外的特殊装备。然而,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总是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多大,你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的,因为已经足够近 --足够近的时候,就算看不到花,还是可以闻到花香呢。
过去了之后,我又开始定期去健身房了。其间也有不愿意去的时候,但是,我知道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个,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从家里出发,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人类要是不会阅读,不会记录,不会表达,不会思考,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这个故事流传颇广: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挂着一串香蕉。实验人员准备了开水,一旦有猴子碰香蕉,马上就会有滚烫的开水浇向那只猴子。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被开水烫,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同样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不再试图去拿香蕉。
然后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走,换进去一只新猴子。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当然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还没等科学家浇水,其他四只猴子就对那新来的猴子一顿暴打。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试图去拿香蕉了--怕再挨打。
此后,实验人员再把另一只猴子换走,换进去另外一只新猴子。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切如前,等待它的是其他四只猴子的一顿暴打。于是,这只新来的猴子也不敢碰香蕉了。
最好玩的是,上次挨打的猴子,这次出手最重。(其他的猴子也许出于爱护,这只猴子肯定是出于报复--因为)尽管它并没有被开水浇过。
最终,笼子里最初的五只猴子都被换走了。现在的这五只猴子并不知道开水的存在,它们只知道一件事情--谁要敢碰那串香蕉,上去就是一顿暴打。(它们的行为与爱护无关,全都是出于报复!)
这个故事据说可以说明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事实上,这个实验只能部分说明某些荒谬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很多今天看起来没什么道理的传统,当初可确实曾经正确或者曾经最接近正确。这个故事真正可以让我们看到的是,对于知识的正确传播来讲,语言和文字以及逻辑思维有多么的重要。
看穿本质的人们对教育稍微脆弱一点,就会无比失望,甚至绝望。因为,显而易见,有些人并没有进化完整,可竟然被筛选出来成了老师。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一个大猴子在卖力地“教”一群小猴子--要是一个大猩猩在教一群小猴子倒也强一点。可以想象的是那些最终进化成人的小猴子一路上要经历怎样残酷而难以想象的磨难?!
理论上讲,本科毕业之后,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学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
当然,更多的时候,那个曲线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打个比方,就有点儿像华尔兹那样,先进两步再退一步。
如果,你把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仅仅理解为纯粹的线性关系,那你最终根本不可能遇到你所满意的进展。其实,没有哪个人可以长时间忍受失望。这样看来,你曾经的放弃,往往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而只是对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造成的--在频繁发生失望甚至绝望的情况下你居然坚持了那么久,你其实是多么的有毅力啊!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只能是尊重。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 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我常常这样告诉自己“你并不孤独。”
一定要想清楚并记住这件事儿: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这样的认知只能使你越来越变得理性。
你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迷信血型、星座,查皇历决定自己的运程,偷偷献祭求吉兆,或者背地里下咒希望自己讨厌或者憎恨的人不得好死。无一例外,其实只不过是人们面对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现实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奈的另外一种方式。
人们不喜欢甚至害怕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并且,越是脆弱的人越希望获得控制权;同时,越是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权的时候就越害怕。
将近两千五百年前,塞涅卡(罗马哲学家、悲剧作家、政治家)就把这件事儿说得非常清楚“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 “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数学“神童”同时获奖。
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灵上的愉悦。
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于时间如此迟钝了。我们作为动物,学习的一个最基本途径是通过反馈(feedback)--就好像巴甫洛夫的那条狗那样。比如,用手碰一下刚刚煎过鸡蛋的铁锅,然后就被烫着了,于是以后就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碰那个铁锅的。
可问题是,在时间方面,我们很难得到这样的反馈。在时间上犯了错误,几乎是体会不到任何惩罚的--因为,错过了时间,或者错过了机会的时候,真正要命的是我们往往根本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而我们真的很难对“并不存在”的损失产生巨大的悔意。
我见过很多“拒绝学习”的人。
我曾经替他们着急过,可是后来发现这是个“死结”。为什么呢,第一,因为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进而由于他们并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于是当然不知道那收获有大好多大;第三,既然他们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于是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进取之路上的人可能往往觉得更吃力而并非轻松,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条路上,“一山更比一山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平庸之路上的人可能往往并非自卑而是洋洋自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会遇到比自己更差的人。
如果,这世界存在这么一个银行你一定会很开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动享有这家银行为你开设的一个VIP账号。每一天,这个VIP账号里面都会被自动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钱。而你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把这86400元花光,随便你买什么。如果不够了,那就只能忍痛割爱--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来取下一笔86400元钱了。如果竟然没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废--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家银行不接受存款,并且还要每日注销余额。反正,每天一共就有这86400元,不多不少。
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这么一家银行,谁都会非常开心的。可事实上,这家银行确实存在,但很多人却并不因此开心。这家银行的名字叫“时间”。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的每个小时都只有60分钟,每个人的每分钟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
精确感知时间
最好的工具:纸笔
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制作时间预算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也曾经有过像我一样的感受:越是无所事事,越是疲惫。特别在事后回想的时候,会有驱走不了的罪恶感。那些能够短暂给我们舒适与享受的东西,有时稍不注意就占了上风。